活著的意義?面對失智症個案後的生命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工作中,我遇到了許多失智症的個案,這讓我開始思考:當一個人失去了意識和靈魂,只剩下生物本能或舊有的慣性反應,他還算是「活著」嗎?

這個問題讓我感到困惑,也讓我不禁開始反思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的身體繼續運作,但我們的意識不再能夠回應外界,那究竟還算不算「活著」呢?

這樣的思考是如何開始的?

當我看到這些失智症個案,曾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記憶和情感,而生病後的他們幾乎不再能夠回應外界的刺激,這讓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這時我開始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

害怕未來自己或家人也會這樣?

或許兩者兼有吧。看到他們的狀況,我不禁問自己:如果我或我的家人有一天也變成這樣,我該如何面對?如果是我變成這樣,我的家人該有多心痛?但更多的還是疑問:如果有天疾病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我們是否能夠坦然接受?

活著的標準是什麼?

「活著」是否單單取決於生物學上的心跳與呼吸?還是說,意識、情感、思考才是讓我們感覺自己活著的根本?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當一個人已經無法表達自己,甚至連情感的回應都變得模糊,那還算不算「活著」?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每一個反應,都僅僅是基於舊有的慣性,而不是有意識的選擇,那這樣的「活著」到底是什麼呢?

那麼面對這個問題,我該怎麼做?

其實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照顧自己、關注家人的健康狀況。不是很厲害的行為但卻很重要,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有一些事可以做:

  1. 創造深刻的回憶:即使在未來記憶逐漸模糊的時候,還能記住愛與關懷。
  2. 找到可以持續的互動方式:即使有一天語言無法表達,情感依然能夠傳遞。
  3. 面對恐懼,但不讓恐懼主導:每個人都會老去也將面對死亡到來,平靜接受且在有限時光內不留遺憾。

以上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對我來說,思考這些問題讓我更加明白自己應該珍惜什麼,並且更好地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變化。

你是否也曾經思考過這些問題?你又是如何看待生死,如何面對這些無法逃避的議題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ruely小姐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Truely小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21
最近的日子我時常問我這一句話「生活裡的我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無力?」不確定是不是我對於自己的內省越來越深入,所以越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2021/12/21
最近的日子我時常問我這一句話「生活裡的我為什麼會活得這麼無力?」不確定是不是我對於自己的內省越來越深入,所以越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2021/07/09
前陣子在Podcast裡聽到「貼標籤」這三個字,就特別感興趣,後來直接打電話給我的朋友,問他對於「人為什麼會習慣貼標籤?」有什麼想法,他有點沒準備好這個問題,所以當下有些支支吾吾的,不過依然真誠給予他的回答。她說:「有時候我也會在別人身上貼標籤,可能是…快速建立一個連結,告訴我對方是適合接近的,還是
Thumbnail
2021/07/09
前陣子在Podcast裡聽到「貼標籤」這三個字,就特別感興趣,後來直接打電話給我的朋友,問他對於「人為什麼會習慣貼標籤?」有什麼想法,他有點沒準備好這個問題,所以當下有些支支吾吾的,不過依然真誠給予他的回答。她說:「有時候我也會在別人身上貼標籤,可能是…快速建立一個連結,告訴我對方是適合接近的,還是
Thumbnail
2021/06/16
細數這一個月,前期回到家裡的開心、放鬆、耍廢,後期開始認真做一些事情,包括閱讀、運動、上課…,其實不管外在有多紛擾,我都只要專注自己的選擇就好。
Thumbnail
2021/06/16
細數這一個月,前期回到家裡的開心、放鬆、耍廢,後期開始認真做一些事情,包括閱讀、運動、上課…,其實不管外在有多紛擾,我都只要專注自己的選擇就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了解失智症,以及相關知識。
Thumbnail
★了解失智症,以及相關知識。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