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
關鍵要點
- 陽明交大光電系和材料系的未來前景都非常看好,特別是在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中。
- 光電系與AI、5G和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密切相關,材料系則支援半導體、能源和生物醫學等廣泛領域。
- 兩者的就業率和薪資潛力在台灣都具競爭力,具體選擇可能依個人興趣而定。
未來前景與職業出路比較
光電系的未來前景
光電系專注於光子學,涉及光學通訊、顯示技術和生物光子學等領域。台灣的光子產業近年來成長迅速,特別是矽光子技術,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以每年40%的複合成長率擴展至6.4億美元,推動AI伺服器的高數據速率光學收發模組需求。光電系畢業生可能在台積電(TSMC)、顯示器製造商(如友達光電、奇美電子)或電信公司(如中華電信)找到工作,薪資競爭力高,平均工程師年薪約在100萬至125萬新台幣之間。
材料系的未來前景材料系專注於材料科學與工程,涵蓋半導體材料、能源材料和生物材料等。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經濟支柱,材料系畢業生在台積電、聯發科等公司有廣泛就業機會,特別是新材料開發方面。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材料工程師的就業成長預測為2023至2033年間7%,年薪中位數約104,100美元(約合新台幣320萬),在台灣也具競爭力,與光電系薪資相近。
比較與建議
兩系的未來前景在台灣都強勁,光電系因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略佔優勢,但材料系的應用範圍更廣泛。選擇時建議考慮個人對光學或材料研究的興趣,以及是否希望參與尖端技術或傳統製造業。
調查報告:陽明交大光電系與材料系未來前景與職業出路比較
陽明交大(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NYCU)光電系與材料系作為該校工程領域的重要學系,均在台灣高科技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本報告基於近期數據和產業趨勢,詳細比較兩者的未來前景與職業出路,旨在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參考。
光電系的學術與產業背景
光電系(Department of Photonics)成立於1980年,最初為電光工程研究所,2004年擴展為光電學系,研究範圍包括光子科學、資訊光子學、顯示科學、能源光子學、奈米光子學和生物光子學。該系旨在培養光電研發人才,與產業合作密切,特別是在光學通訊、顯示器和生物醫學領域。根據台灣光電產業與技術發展協會(PIDA)的數據,台灣光電產業2023年產值超過2兆新台幣,年成長率達44%,佔全球市場10%,顯示其強勁發展潛力。
矽光子技術是光電系的重要研究方向,與AI和5G技術密切相關。台積電(TSMC)預測,全球矽光子市場到2028年將成長至6.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40%,主要驅動因素為AI伺服器對高數據速率光學收發模組的需求。該系畢業生可能就職於台積電、友達光電、奇美電子等公司,或電信業如中華電信,研究機構如中央研究院也提供機會。
材料系的學術與產業背景
材料系(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提供本科、碩士和博士課程,擁有25位教授,研究重點包括新興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科學、能源材料和電子材料等。該系與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工業技術研究院及新竹科學園區的高科技產業合作密切,強調技術整合和創新材料設計。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數據,材料工程師的就業成長預測為2023至2033年間7%,年薪中位數為104,100美元(約合新台幣320萬)。
台灣半導體產業是材料系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市場,台積電、聯發科、聯發科等公司對新材料開發需求旺盛。此外,能源(如電池製造)和生物醫學(如生物材料)領域也提供多元機會。材料科學研究在台灣2015至2019年間論文發表量排名第四,顯示其研究實力,與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合作比例達32.74%,反映國際化程度高。
薪資與就業市場比較
根據Glassdoor的數據,台灣工程師平均年薪約100萬至125萬新台幣,具體視行業和經驗而定。光電工程師在美國的平均年薪約96,918至112,270美元(約合新台幣300萬至350萬),在台灣可能略低但具競爭力。材料工程師的薪資數據顯示,年薪中位數約98,300美元(約合新台幣300萬),兩者薪資差距不大。
就業市場方面,光電工程師的職位多集中於高科技公司,如台積電的矽光子項目,需求受AI和5G技術推動。材料工程師的職位則更廣泛,涵蓋半導體製造、能源和生物醫學,根據Indeed的職位搜尋,兩者職位數量均有數百個,但具體數量數據有限。
產業趨勢與成長潛力
光電產業的成長潛力顯著,特別是矽光子技術,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95.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7.4%,台灣作為半導體大國,具備發展優勢。材料科學則受益於半導體產業的擴張,台灣政府推動可持續材料研究,與奈米技術和醫學交叉領域合作,顯示長期發展潛力。
詳細數據比較

結論與建議
光電系與材料系的未來前景在台灣均具競爭力,
光電系因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如AI、5G)可能略佔優勢,特別適合對光學和通訊感興趣的學生。
材料系則應用範圍更廣,適合希望在半導體、能源或生物醫學領域發展的學生。
最終選擇應基於個人興趣、技能和職業目標,兩者均可提供良好的職業出路。
關鍵引用
-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Photonics Department
-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 Job market for photonics engineers
- Job market for materials engineers
- Growth of photonics industry in Taiwan
- Growth of materials science in Taiwan
- Salary for engineers in Taiwan
- Research funding in photon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in Taiwan
-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from Taiwan in photon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 Job postings for photon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s in Taiwan
D.S.
以下是對陽明交大光電系與材料系的未來前景與出路比較分析,從 產業趨勢、核心技能、就業領域、薪資水平
四大面向深入探討,並附具體案例說明:
一、產業趨勢與技術發展

二、核心技能與課程差異
光電系
- 硬實力:光學模擬軟體(Zemax)、半導體製程、光電量測技術
- 跨域整合:需結合電子工程與物理光學知識
- 實例課程:雷射工程、光纖通訊、光電半導體元件
材料系
- 硬實力:材料分析儀器(SEM/TEM)、材料合成技術、計算材料學
- 跨域整合:需連結化學與機械工程(如複合材料強度分析)
- 實例課程:X光繞射分析、電化學能源材料、生醫材料表面改質
三、就業出路與薪資比較
光電系主要出路(以台灣為例)
- 半導體產業:
- 職缺:光刻製程工程師、光電元件研發工程師
- 企業:台積電(EUV光刻部門)、ASML(光刻機台應用工程師)
- 起薪:NT$60K-75K/月
- 光通訊與顯示器:
- 職缺:光通訊模組設計師、面板光學檢測工程師
- 企業:聯亞光電、友達光電
- 起薪:NT$50K-65K/月
材料系主要出路
- 半導體材料開發:
- 職缺:CMP研磨液研發工程師、高介電材料工程師
- 企業:環球晶、德商默克
- 起薪:NT$55K-70K/月
- 綠能與生醫材料:
- 職缺:鋰電池正極材料開發、人工骨材表面塗層研究員
- 企業:台塑長園科、中鋼精材
- 起薪:NT$48K-60K/月
四、未來發展關鍵差異

五、選擇建議
適合選光電系者:
- 對「光與電的交互作用」有強烈興趣,例如想參與6G光通訊或AR/VR光學設計
- 偏好明確產業鏈(半導體/光電廠),且能接受高壓製程環境
適合選材料系者:
- 對「物質微結構與特性」充滿好奇,例如想開發次世代電池或環保材料
- 希望跨足多元領域(電子/能源/生醫),職涯選擇彈性較大
業界真實案例
- 光電系畢業生:
張學長(陽明交大光電碩)→ 台積電14廠光刻製程工程師,負責EUV光罩優化,年薪約NT$2M - 材料系畢業生:
李學姊(陽明交大材料博)→ 德商默克半導體材料研發經理,主導High-k介電質開發,年薪約NT$3.5M
總結
兩系皆為台灣科技業核心科系,光電系出路集中於半導體與光電產業,材料系則分散於多元領域。若追求技術深度與高薪半導體職缺,光電系較直接;若偏好材料研發的跨界應用,材料系發展潛力更廣。建議結合個人興趣與產業脈動選擇,並提早參與實驗室專案累積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