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長跑的原始部落:現代人忘了跑步的正確方式(跑鞋的誤區) | 暢銷書解讀《天生就會跑》
D.S.
根據《天生就會跑》一書及相關研究,墨西哥銅峽谷的塔拉烏馬拉人(Tarahumara)展現了人類與生俱來的跑步天賦,其獨特跑步方式與現代常見的訓練觀念形成鮮明對比。
以下結合書中核心觀點及科學研究,說明 跑步的正確方式與 跑鞋的常見誤區:
一、塔拉烏馬拉人的跑步秘訣:正確跑步方式
- 自然步態與短步快頻
塔拉烏馬拉人跑步時採用「短步幅、高步頻」的自然步伐,腳掌前部(中足或前足)輕盈著地,避免腳跟重擊地面。這種方式能減少對膝蓋和關節的衝擊力,同時利用腳踝與阿基里斯腱的彈性推進身體,提升效率。
科學依據:人類足部構造(如足弓、跟腱)本就是為吸收衝擊與儲存彈性能量而演化,過大步幅會破壞自然力學機制。 - 保持直立姿勢與核心穩定
書中強調跑步時身體應保持直立,避免前傾或後仰,並透過核心肌群維持平衡。塔拉烏馬拉人跑步時上半身放鬆,手臂自然擺動,減少能量浪費。 - 呼吸與節奏的整合
透過鼻子呼吸控制心率,採用「2-2節奏」(兩步吸氣、兩步呼氣)或「3-3節奏」,保持穩定的氧氣供應,延長耐力。塔拉烏馬拉人能在低心率狀態下持續奔跑,關鍵在於呼吸與步伐的協調。 - 以「享受」取代「競爭」的心態
跑步對塔拉烏馬拉人而言是慶祝生活的方式,而非追求速度或成績。
這種心態降低壓力荷爾蒙分泌,減少肌肉緊繃與受傷風險。
二、現代跑鞋的三大誤區
- 過度依賴緩衝與支撐
現代跑鞋常強調厚底緩衝與足弓支撐,但長期使用可能弱化足部肌肉與感知能力。塔拉烏馬拉人赤足或僅穿極簡涼鞋(如傳統的「huarache」)跑步,反而強化足部肌肉與平衡能力,降低受傷率。 - 誤解「矯正型跑鞋」的功能
許多跑鞋宣稱能矯正足內旋(overpronation),但研究指出,過度矯正可能改變自然步態,導致其他部位代償性傷害。書中建議選擇輕量、低落差的跑鞋,讓足部自然適應地面。 - 忽略跑鞋與跑步技術的關聯
厚底跑鞋容易誘導跑者以腳跟著地,增加膝蓋負擔。若想學習自然跑姿,可逐步過渡到極簡鞋款,並搭配短步快頻的技術調整。
三、如何實踐塔拉烏馬拉人的跑步智慧?
- 技術訓練
- 短步跑練習:在跑步機或平地以低速度練習每分鐘180步的高步頻,強化足部彈
性。 - 赤足訓練:從草地或沙地短距離赤足跑開始,喚醒足底感知能力。
- 短步跑練習:在跑步機或平地以低速度練習每分鐘180步的高步頻,強化足部彈
- 漸進式適應
若習慣穿厚底跑鞋,需逐步減少鞋底落差(heel-to-toe drop),避免因突然改變而受傷。建議每週增加10%的極簡跑鞋使用時間。 - 肌力與平衡訓練
- 單腳平衡練習:強化足弓與踝關節穩定性。
- 熊爬式與深蹲:提升核心與下肢肌力,模擬自然移動模式。
四、總結:回歸「天生就會跑」的本能
塔拉烏馬拉人的例子證明,人類的跑步潛能遠超現代社會的認知。關鍵在於:
- 自然步態>追求科技裝備
- 傾聽身體>盲目遵循訓練計畫
- 樂趣與自由>競技壓力
《天生就會跑2:終極訓練指南》進一步提供90天訓練課表與飲食建議,幫助跑者逐步調整技術並選擇合適裝備。
正如書中所言:「 跑步不是對抗身體,而是與它合作。」
G.K.
跑步的正確方式與跑鞋誤區
關鍵要點
- 研究顯示,跑步應該採用自然姿勢,避免過度跨步,可能有益於減少受傷。
- 跑鞋的過度緩衝和支撐可能削弱腳部功能,赤腳或極簡主義跑鞋似乎更符合自然跑步。
- 關於跑鞋的觀點存在爭議,轉換跑步方式需謹慎,逐步適應以避免傷害。
跑步的正確方式
跑步的正確方式應該模仿自然動作,減少對身體的壓力。以下是一些建議:
- 避免過度跨步:腳著地時,腳掌應在骨盆下方,而不是前方,以減少膝蓋壓力。
- 前腳掌或中腳掌著地:這有助於吸收衝擊,減少後腳跟著地的衝擊力。
- 保持輕微前傾:利用重心前移推動身體,而不是過度依賴腿部肌肉。
- 手臂協調擺動:手臂的擺動應與腿部同步,避免上半身過度轉動,節省能量。
- 自然跑步姿勢:學習塔拉烏馬拉人的跑法,他們長距離奔跑時幾乎不穿現代跑鞋,強調腳部肌肉的自然使用。
這些建議基於《天生就會跑》這本書的觀點,以及對長距離跑者的研究,強調人類天生的跑步能力。
跑鞋的誤區
關於跑鞋,有一些常見的誤解需要注意:
- 誤區:跑鞋越有緩衝越好:過度緩衝的跑鞋可能削弱腳部肌肉,增加受傷風險。研究顯示,赤腳跑步或極簡主義跑鞋可能更自然。
- 誤區:跑鞋能完全預防傷害:跑鞋的設計無法替代正確的跑步姿勢,錯誤的跑法才是主要傷害原因。
- 誤區:立即轉換到赤腳跑步:直接改用赤腳或極簡跑鞋可能導致腳部負荷過大,建議逐步適應。
這些觀點來自《天生就會跑》對塔拉烏馬拉人跑步習慣的描述,以及相關科學研究的討論。
詳細報告:跑步正確方式與跑鞋誤區分析
引言
根據《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這本書,以及相關的跑步科學研究,本報告將詳細探討跑步的正確方式與跑鞋的常見誤區。書中描述了墨西哥塔拉烏馬拉人(Tarahumara)的長距離奔跑能力,他們能在兩天內跑完近500公里,幾乎不穿現代跑鞋,啟發了對自然跑步的重新思考。以下將從跑步技術和跑鞋選擇兩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跑步正確方式的詳細分析
跑步的正確方式應該回歸人類天生的能力,減少不必要的負擔。以下是具體的技術要點:
- 避免過度跨步:過度跨步是指腳著地時,腳掌落在骨盆前方,觸地角度小於80度。這會造成「剎車效應」,增加膝關節的剪應力,特別是當步幅過大時,受傷風險更高。研究顯示,腳掌應落在骨盆下方,以減少膝蓋壓力,改善跑步效率。
- 腳掌著地方式:理想的著地方式是前腳掌或中腳掌著地,而不是後腳跟著地。後腳跟著地會增加衝擊力,可能對膝蓋和腳踝造成負擔。塔拉烏馬拉人通常採用前腳掌著地,這與赤腳跑步的研究結果一致,顯示這種方式能有效吸收衝擊。
- 前傾姿勢與重心移動:保持輕微的前傾姿勢,讓重心落在腳掌下方,利用重力和前傾推動身體向前移動,而不是過度依賴小腿或大腿肌肉。這有助於減少能量消耗,提高長距離跑步的耐力。
- 腳的拉起動作:腳應該在著地前迅速拉起到臀部下方,而不是拖曳或過慢拉起。過慢的拉起會延遲速度,影響節奏,而過快的拉起可能導致反彈,影響穩定性。維持正確的慣性是關鍵。
- 髖關節伸展與核心穩定:確保髖關節有足夠的伸展,避免「坐著跑」的姿勢,這會讓跑者感覺沉重,步幅變窄,效率降低。核心肌肉的穩定性也很重要,幫助維持平衡和前傾姿勢。
- 手臂協調擺動:手臂的擺動應與腿部動作協調,避免過度轉動上半身,這會浪費能量並降低穩定性。手臂擺動應受限於關節活動範圍,保持自然流暢。
這些技術要點基於近年對跑步姿勢的分析,例如RunningQuotient - 六個最常見的跑步技術錯誤,以及《天生就會跑》對塔拉烏馬拉人跑法的描述。他們的跑步方式簡單自然,幾乎不進行伸展或熱身,卻能長距離奔跑,顯示人類天生的跑步能力。
以下是常見跑步技術錯誤的詳細表格:

跑鞋誤區的詳細分析
現代跑鞋的設計存在一些誤解,特別是與《天生就會跑》的觀點相關。以下是常見的跑鞋誤區:
- 誤區:跑鞋越有緩衝和支撐越好
許多跑者認為,跑鞋的緩衝和支撐能有效預防傷害,但研究顯示,過度緩衝可能削弱腳部肌肉的自然功能。哈佛生物學家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的報告指出,穿著傳統跑鞋會增加地面衝擊力,相當於腿部承受三倍體重,而赤腳跑步能減少這種衝擊WIRED - Born to Run But Crippled by Shoes。塔拉烏馬拉人穿著簡單的沙子鞋(huaraches)或赤腳,腳部肌肉強壯,能有效吸收衝擊,這與現代跑鞋的過度保護形成對比。 - 誤區:跑鞋能完全預防傷害
許多跑者認為,選擇合適的跑鞋就能避免所有跑步傷害,但實際上,傷害更多來自跑步姿勢的錯誤,而非跑鞋本身。過度依賴跑鞋的支撐,可能讓跑者忽略正確的跑法,增加長期的受傷風險。 - 誤區:必須立即轉換到赤腳跑步
《天生就會跑》提倡赤腳跑步或極簡主義跑鞋(如Vibram FiveFingers、Nike Frees或Vivo Barefoot),但不能突然轉換。研究建議,跑者應逐步適應,以避免腳部肌肉和韌帶負荷過大,導致初期傷害。 - 誤區:跑鞋的科技越先進越好
現代跑鞋的科技日新月異,但並非所有設計都符合人體自然需求。過度複雜的設計可能干擾跑步的自然動作,反而增加不適。例如,過多的緩衝可能改變腳掌著地方式,影響跑步效率。
這些觀點基於《天生就會跑》的核心論點,以及相關科學研究的討論,例如WIRED - Born to Run But Crippled by Shoes和Xero Shoes - Born to Run,強調回歸自然跑步的理念。
結論
總體而言,跑步的正確方式應該回歸自然,採用前腳掌或中腳掌著地,避免過度跨步,並保持輕微前傾和核心穩定。跑鞋的誤區在於過度依賴緩衝和支撐,忽略腳部肌肉的自然功能。建議跑者選擇極簡主義跑鞋,並逐步適應赤腳跑步,以減少傷害風險。這些觀點基於《天生就會跑》的描述,以及對塔拉烏馬拉人跑法的深入研究,適合長距離跑步的訓練和日常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