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迩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 2. 白話文 「夫《易》廣矣大矣」 《易經》所蘊含的道理極其深廣,包羅萬象,影響深遠。 「以言乎遠則不御」 若談論《易》的道理,它無所限制,無法拘束。 「以言乎迩則靜而正」 若談論它的應用,它則安定而正直。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若談論它在天地之間的作用,它則無所不包,完整無缺。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乾卦(天)的靜態是專一的,動態是剛健的,因此它能創造萬物,使生命誕生並向上發展。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坤卦(地)的靜態是收斂的,動態是開展的,因此它能廣納萬物,使生命繁衍並擴展。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廣大」對應天地的無限包容, 「變通」對應四季的循環變化, 「陰陽」對應日月的相輔相成, 「易簡」的特點則符合至高的道德準則。 --- 3. 解釋 (一)《易經》的廣大與無窮性 「夫《易》廣矣大矣」 這句話直接點明《易經》的博大精深,它不僅僅是占卜之書,而是涵蓋天地萬物、自然規律、社會變遷的智慧之書。 「以言乎遠則不御」 若從宏觀角度來看,《易經》的道理無所限制,無法加以拘束。例如,天地運行不息,陰陽變化無窮,無人能阻擋。 「以言乎迩則靜而正」 若從日常應用來看,《易經》能使人行為端正、心境安定。例如,君子行事遵循「靜而正」,不偏不倚,則能趨吉避凶。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從天地運行的角度來看,《易經》的道理能夠涵蓋萬物、無所不包。例如,它能解釋自然現象(如四季變化)、社會現象(如國家興衰)、人生變化(如吉凶禍福)。 (二)乾與坤的動靜特性 「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乾卦代表天,靜態時專一不動,如天道亙古不變,運行時則剛直不阿,如天體運行不息。 這種特性使乾卦具備創造力,能夠產生偉大的變化,如太陽提供能量,讓萬物生長。 「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坤卦代表地,靜態時收斂內藏,如大地孕育萬物,動態時則開展擴張,如土地廣納萬物生長。 這種特性使坤卦具備包容性,能夠承載萬物,如大地承載生命,讓萬物繁衍生息。 (三)《易經》的基本對應關係 「廣大配天地」 《易經》的包容性,與天地的廣大無邊相對應。 「變通配四時」 《易經》的變化特性,與四季的循環相對應。四時不斷變化,如同《易經》的陰陽變化不息。 「陰陽之義配日月」 陰陽交替,就如日月的升落,互相補充,維持平衡。 「易簡之善配至德」 「易簡」指的是《易經》所強調的「大道至簡」,最深刻的智慧往往體現在最簡單的法則中。 這種簡單而普遍適用的道理,正是至高無上的道德標準。 --- 4. 總結 1. 《易經》的道理無窮無盡,它既能解釋天地萬物,又能指導人類行為。 2. 乾卦(天)的靜態是專一的,動態是剛直的,因此它能夠創造萬物。 3. 坤卦(地)的靜態是收斂的,動態是開展的,因此它能夠承載萬物。 4. 《易經》的基本對應關係: 廣大 → 天地(包容萬物) 變通 → 四時(順應變化) 陰陽 → 日月(陰陽交替) 易簡 → 至德(大道至簡) 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闡述《易經》的廣大無邊,以及乾坤陰陽的特性,進而說明《易經》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對應關係。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12會員
583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2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2025/03/02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你可能也想看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