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盲目自我成長了!成長焦慮背後的真相與解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的自我成長開端

那年暑假,我第一次在書裡接觸到「自我成長」這個概念。它指的是透過不斷反思、學習與實踐,讓自己變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從那之後我就在生活中實踐這種精神,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先問自己:「這會讓我變的更好嗎?」

我養成了閱讀、冥想、寫日記、健身的習慣、我的youtube首頁充滿「改變人生的mourning routine」、「搞定所有工作的時間管理法」「如何每天保持高效率」這類的影片。這彷彿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給了我對未來的希望,因為它們都傳達著一個訊息:「未來還可以更好,我還可以更好」

自我成長的毒藥:當成長變成焦慮來源

然而我逐漸發現,自我成長也為我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有次和朋友出門,因為沒有約好要做什麼,最後就在一個小公園坐著放空和聊天。其實是個很不錯的時刻,但我卻說:「你們不覺得這樣很浪費時間嗎?」他們應該覺得我很掃興吧。

那時我覺得時間就是要花在不斷提升自己,只有事情能帶來效益才值得去做。像這樣什麼都不做,只是在浪費時間。當手邊沒事時,反而手足無措,焦慮、恐慌升起「現在呢? 我還能做什麼來提升自己?」好像休息的每一秒都多讓我落後別人更多。

然而即使做到了這樣,我依然沒有感到滿足。確實我變的更自信、養成很多好習慣,但內心深處卻仍然感到空虛。

我很疑惑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活的這麼「自然」,想去哪就去哪,做的都是開心的事,就算一天什麼都沒做也沒關係。他們看起來過的好快樂。我也想和他們一樣。但要怎麼做?

「一定是我不夠努力,只要我變得更好,總有一天就能像他們一樣快樂了吧?」

於是我開始把行事曆塞滿,報名活動和工作坊、主動承擔更多工作、空閒時間都拿來找活動資訊,反正就是不要閒下來,為的就是能趕快提升自己。而這在不知不覺間,在我身體、心理累積了巨大的壓力......

一場大病的體悟

在一個課業繁忙的早晨,我手上還有三份作業,正焦頭爛額的趕進度。然而無預警的身體不適迫使我停下手邊的工作。由於實在太不舒服,無奈之下我決定:「今天我什麼都不要做」

病懨懨的躺在床上,內心卻因為從繁忙的課業中抽身而感到解脫 —— 原來人生是可以像這樣什麼都不做的。就算把事情都拋在一邊,世界也不會崩塌

從無限的待辦事項中抽離也讓我有機會去反思過去的行為。我總是試著把生活排滿各種事情,希望變的更好,但是最後只是讓自己精疲力盡,在忙碌中迷失方向。這次經驗讓我看清了這點,彷彿是身體藉由這個方式來告訴我:「你做的夠多了,該休息了」

為什麼我們那麼害怕「不夠好」?

每個渴望成長的心靈背後,總帶著某些深層的動機。對我來說,就是童年的匱乏感與自我價值的缺失。

我的家庭並不富裕,父母總是把貧窮掛在嘴邊,使我從小我就處在匱乏感之中。爸爸曾經說:「都這麼窮了哪有時間休息」這讓我相信,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有可能脫離這種匱乏感。既然沒有資源,那就只能比別人更努力,沒資格把時間花在娛樂、放鬆上。

另外也因為童年的負面經驗,我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讓自己不要遭受痛苦。而我天真的以為,只要變的夠好、變的更強,就不會再受到傷害、不會再感到痛苦。

我只是藉由自我成長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然而現實是,不管讀了多少書、看了多少自我成長影片,都沒辦法帶來內心真正的滿足。只有當你開始正視內心的情緒和需求,從根本開始改變,才能達到真正的「成長」,而這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

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成長心態?

過去我只是漫無目的的只想變的更好,但是什麼叫做「好」?

讀完這本書,我就夠好了嗎? 今天去跑步,我就夠好了嗎? 不論做了多少,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因為永遠在注意自己不足的地方。

我們應該允許自己有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的餘裕。成長的前提是:「我現在還不夠好」。如果你無時無刻都在成長,那等於在告訴自己「你永遠都不夠好」。人生不可能永遠都在進步,總會有一些時候讓你感到一切都卡住了,而那是可以的,不要執著於不斷的變好。

另外,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有目標的成長。沒有目的的成長就像沒有終點站的火車,在沒有盡頭的軌道行駛,無法停歇。當有明確的需求時才去成長,然後給自己設個目標,比如說你發現自己上台講話容易緊張,那只要練習到下次上台不會怯場就好,不要想成為什麼演講大師。

自我成長這把雙面刃

自我成長陪伴我度過許多艱難的時刻,要是沒有它,我也沒辦法持續精進自己。然而我觀察到許多人,包括我,都在自我成長中迷失、忘記了成長的意義 —— 成為理想的自己、變得更快樂。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不仿停下來審視自己和自我成長的關係。問問自己:「我為什麼需要成長?」「自我成長有讓我更快樂嗎?」「現在做的事對我的目標是必要的嗎?」

自我成長是把強大的雙面刃,它可以讓你變更好,打造理想的人生,卻也可能讓你陷入焦慮、自我質疑、盲目的忙碌中。所以檢視自我成長背後的動機、和它保持一個健康的關係,對於渴望自我提升的你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牧思誌
14會員
19內容數
哈囉我是牧 我會在這分享我的閱讀筆記,希望能幫助到你☺️ 可能也會發一些隨筆、觀影心得、觀點分享 請多多指教🙇
牧思誌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每次閱讀這本書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平靜。作者沒有用艱深的詞語盤點他得到的智慧,而是像個和藹的長輩一樣,平靜的訴說著他的經歷和體悟。而隨著繼續閱讀和沉澱,我也逐漸能體會到那些藏在簡單文字後的智慧。書中的很多道理都不知不覺的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為我帶來幫助,所以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在這本書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智慧。
Thumbnail
2025/04/18
每次閱讀這本書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平靜。作者沒有用艱深的詞語盤點他得到的智慧,而是像個和藹的長輩一樣,平靜的訴說著他的經歷和體悟。而隨著繼續閱讀和沉澱,我也逐漸能體會到那些藏在簡單文字後的智慧。書中的很多道理都不知不覺的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為我帶來幫助,所以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在這本書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智慧。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透過大量資料與研究,向我們闡述重新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作者不僅整理了豐富的研究結果,還將其整合、總結,形成許多具啟發性的觀點。這些內容不只是理論,更能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在面對決策、溝通或學習時,培養更靈活的思維。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透過大量資料與研究,向我們闡述重新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作者不僅整理了豐富的研究結果,還將其整合、總結,形成許多具啟發性的觀點。這些內容不只是理論,更能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在面對決策、溝通或學習時,培養更靈活的思維。
Thumbnail
2025/03/25
我是個在社交上很被動的人,過去也有嚴重的社交焦慮,基本上很少與人主動交談,各種社交場合能避則避。但或許因為隨和,在求學各個階段都自然而然有一群不錯的朋友,在學校到哪都膩在一起,所以高中前我幾乎不曾感到孤獨過,習慣了處在一個團體中安逸的感覺、習慣每天走進教室能坐到朋友旁聊天,而不用獨自一人面對他人目光
2025/03/25
我是個在社交上很被動的人,過去也有嚴重的社交焦慮,基本上很少與人主動交談,各種社交場合能避則避。但或許因為隨和,在求學各個階段都自然而然有一群不錯的朋友,在學校到哪都膩在一起,所以高中前我幾乎不曾感到孤獨過,習慣了處在一個團體中安逸的感覺、習慣每天走進教室能坐到朋友旁聊天,而不用獨自一人面對他人目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無數的挑戰和變化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變化。這些挑戰可能來自於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甚至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在面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如何不斷自我提升,成為我們成長的關鍵。而在這一切的核心,便是自我察覺。 了解自己,改善自己 自我察覺,即對自己內心、情感、
Thumbnail
無數的挑戰和變化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變化。這些挑戰可能來自於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甚至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在面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如何不斷自我提升,成為我們成長的關鍵。而在這一切的核心,便是自我察覺。 了解自己,改善自己 自我察覺,即對自己內心、情感、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然而,一個內心強大、深諳自我之人,卻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答案在於內心的成長與心靈的鍛鍊。只有當你真正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全感。 一、了解自己:走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然而,一個內心強大、深諳自我之人,卻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答案在於內心的成長與心靈的鍛鍊。只有當你真正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全感。 一、了解自己:走
Thumbnail
"…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我們總是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卻沒有想到”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我們總是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卻沒有想到”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改變你最固著、深刻的態度。 重新去探索、發現和改變。 學習使用創造性視覺心像的觀想,可以成為一個深入而有意義的成長過程。 我們經常發現,其實是自己一直在阻止自己。 是我們自己讓恐懼和消極觀念阻止我們在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生活中所發生且經歷的混亂現象,不會僅僅通過正向的思考
Thumbnail
 改變你最固著、深刻的態度。 重新去探索、發現和改變。 學習使用創造性視覺心像的觀想,可以成為一個深入而有意義的成長過程。 我們經常發現,其實是自己一直在阻止自己。 是我們自己讓恐懼和消極觀念阻止我們在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生活中所發生且經歷的混亂現象,不會僅僅通過正向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