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閱讀心得 |學會重新思考,人生從此不同

牧-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前言

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是美國著名的組織心理學家、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他的研究專注於工作動機、創新、慷慨文化與成功心理學。暢銷書如《隱形優勢》、《給予》都是他的著作。

這本書透過大量資料與研究,向我們闡述重新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作者不僅整理了豐富的研究結果,還將其整合、總結,形成許多具啟發性的觀點。這些內容不只是理論,更能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在面對決策、溝通或學習時,培養更靈活的思維。


本書帶我最大的三個收穫是:

  1. 讓我時常提醒自己要重新思考,不要落入盲目的自信
  2. 對錯誤的態度更正向,因為每次錯誤都是學習、優化自己思維的機會
  3. 了解到在人生規劃中重新思考的重要性

用科學家的方式思考

作者首先提出了三種常見的思考心態:

  • 傳教士:當自己的想法受到質疑時,會感到威脅,於是努力宣揚、捍衛自己的觀點。
  • 檢察官:發現別人的想法與自己不同時,蒐集數據和論點來反駁,證明對方是錯的。
  • 政治人物:意見分歧時,選擇遊說,希望獲得眾人的支持與認同。

這三種心態的共同問題在於它們都專注於改變別人的想法,而非反思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因此,作者主張應該以科學家的心態來思考。科學家透過嚴謹的態度與科學方法,提出假設、謹慎驗證,最終才得出結論。這種方式讓我們更開放地接受新資訊,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而非固守己見。

保持自信的謙遜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明明沒什麼能力,卻總是講的頭頭是道的人? 你可能覺得這種人很可笑,但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也陷入了和他們一樣的無知陷阱。

達克效應,指一個人缺乏足夠的知識來評斷情勢,因而錯估自己的能力。

新手對一個領域缺乏認識,無法體會到自己的無知,因此格外自信,達到「愚者之峰」後來隨著學習,他開始體驗到自己的無知,失去自信,進入「絕望之谷」。如果他能突破低谷繼續學習,他就能進入「啟蒙之坡」,帶著謙遜重拾信心並持續成長。所有領域的大師都是經歷這樣的過程而來的。

要怎樣避免過於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呢? 答案是藉由不斷重新思考,找到信心的甜蜜點。我們應該帶著自信的謙遜,理解雖然自己的知識有所不足,但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學習並解決問題。當你保持謙遜時,會促使你去學習新知,而新知又能讓你體會到自己的無知,這就形成了謙遜的正向循環。

為錯誤感到喜悅

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確認自己的信念,而是讓信念有所發展進化

當人的理念受到攻擊,自身就會採取封閉、防衛姿態(戰與逃反應)。在這樣的狀態下人沒辦法接受外在的資訊,甚至會更加穩固原先的信念。

學習就是發現自己的錯誤並改進,如果犯錯時都抱著否認、封閉的心態,就永遠沒辦法發現自己的錯誤,只會越錯越深。會這樣的原因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當成了自我認同,當別人指正你的想法,就覺得別人是在針對你,於是陷入了逃避與防衛的不理性心態。

我們是誰應該是我們重視什麼,而非相信什麼

自我認同應該建立在價值之上,而不是你的信念。你的價值在於你是個怎麼樣的人,而不在於你支持哪一個政黨、喜歡哪一個明星。我們要學會把看法和自我認同分開,才能避免掉入思想封閉的陷阱。

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只是因為立場不同,就貶低對方的價值,用不理性的言詞針鋒相對。當別人對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觀點,就覺得是在針對自己,於是開始捍衛自己的論點、抨擊對方。要是每個人在發表評論時都能把看法和自我認同分開,那社會是不是就能少一點仇恨,多一點尊重與包容呢?

當發現自己犯錯時,你應該要感到高興,因為這又是個學習的機會,發現錯誤是學習到新知的證明。當別人意見與你不同,帶著好奇而不是敵意地嘗試理解對方,或許會讓你發現一些你從沒想過的洞見,開拓你的視野。每一次犯錯、每個不同的想法,都是一次學習、優化自己思維的機會,所以我們應該帶著喜悅來面對錯誤、帶著好奇來面對不同的觀點。

常常懷疑其實有好處?

我是個很容易自我懷疑的人,懷疑自己不夠好、懷疑所做的選擇是否正確,犯錯時會先反省自己有那裡做錯了,這讓我經常感到不自信,任何有內省習慣的人應該都有類似的問題。然而作者在書中提到,經常懷疑其實是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經常懷疑自己的人,由於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因此會加倍的努力。研究顯示許多高成就者都經常自我懷疑,甚至會經歷冒充者症候群。「永遠不夠好」的感受促使他們不斷精進自己,最終取得更好的成就。

再來是經常懷疑的人更會重新思考策略。充滿自信的人往往從頭到尾往目標前進,覺得沒有停下來重新思考的必要。相反的,那些經常自我懷疑的從一開始就不覺得自己會贏,所以停下來重新擬定策略也沒關係。這讓他們能想出更好的策略,在競爭中得到優勢。

最後就是經常懷疑自己會讓人保持謙遜的狀態。謙遜的人更願意學習新知,注意身邊可以學習的地方,也比較會尋求他人意見。長久下來,這使的他們能學到比別人更多的東西。

所以說經常懷疑自己不一定是件壞事,如果能在保持自信的謙遜下維持懷疑的習慣,可能為你帶來很大的優勢。了解到這點讓我有些欣慰,我常常在懷疑的同時又在責備這樣沒有自信的自己,但現在我了解這不是一件壞事,而是可以精進自我的一項優勢。

說服人的關鍵在於傾聽

說到要說服別人,你可能會想到用各種論點、海量的資料來說服對方,但其實過多的論點反而會淡化你的主要論點,薄弱的論點也會讓對方找到反駁的機會。而且一股腦的舉出一大堆論點,會讓人覺得被激烈的攻擊,因此提起防備心,這時就更不可能接受你的論點。

在辯論時,由於立場不同,還有自尊心作祟,我們經常會想全盤否定對方的論點,但其實對方說的不一定全是錯的,你可能也有認同的地方,如果大方的表達認同,可以降低對方的防衛,表現出你是願意理性討論事情的。例如你可以這樣說:「我認同你說的...部分,但關於...我有不同的想法」這樣對方就更願意去了解你的觀點,也可能效法你,認同你的部分觀點。表達認同有助於把意見交流從爭論,變成理性的溝通討論。

前面提過人進入防備心態後不但不會改變想法,還會鞏固原先的想法,在說服別人時也是這樣。當你的說法沒辦法動搖對方的信念時,只會讓他更加堅守原來的立場而已。所以與其積極地說服對方,不如用提問和聆聽的方式引導對方重新思考。

怎樣才是有技巧的傾聽呢? 你應該表現出好奇、不做批判,只問真正好奇的事,而不帶任何改變對方的企圖,並協助對方更好的表達想法。重點就是讓對方感到聰明、受到重視(反向魅力),讓對方沒有顧慮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作者提到動機式晤談這個技巧 : 1.提出開放式問句 2.傾聽 3.確認對方改變的慾望和能力

人都喜歡自主權,有時候不一定是不同意你的想法,而是不喜歡被掌控的感覺。因此給建議時應該避免用命令、指導的方式,而是提問並傾聽,讓對方感覺自己是有選擇權的。但也要記得不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對方,要讓他自己思考,避免產生防衛心理。

不要問小孩長大後想做什麼?

小時候應該每個人都曾經被問過:「長大後想做什麼?」

這個問題好像可以幫助小孩早點思考未來,應該是件好事吧? 但作者卻不以為然,原因是太早讓小孩思考那麼久以後的事情可能導致認同早閉,也就是過早形成對自我的固定認知,這可能會限制他未來的發展。

人在成長過程是會經歷大幅轉變的,加上小時候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能給出未經充分思考的答案。然而有的小孩可能真的把當時的答案當作是一生的志向,從此不再改變、不曾停下來想想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些人可能等到成為夢想職業後,才發現原來自己都朝著錯誤的目標前進。

我們常被鼓勵設立一個長遠、宏大的目標,然後排除萬難,往目標直線前進。但這樣的缺點是,我們忽略了過程中我們可能的轉變,假定這個目標就是未來的我想要的,也因為眼中只有那個目標,錯過了沿途的風景和其他可能的發展機會。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中也提到,不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個想法,因為那通常不是最好的,只是粗糙的靈感。然而我們往往馬上就投入在第一個想法中,失去了思索其他更好想法的機會。所以在規劃人生時,不需要急著做出決定,為自己保留做選擇的彈性

由於我們的想法隨時都在改變,而且有很多想法很久沒更新,所以作者的建議是,不需要一直遵循以前的計畫,或為很久以後做打算。只要保持開放的態度,不斷向前就好了。另外也可以安排定期回顧的時間,比如說每兩個月就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為人生重新設定方向。

人生就像在霧中開車,雖然看不到遠方的路,但只要專注在眼前的路,不斷往前,總有一天也能到達想去的地方。

重新思考是每個人必備的能力

養成重新思考的習慣不僅能在個人成長上讓自己更容易發現自己的盲點;在人際關係上能促進溝通、維持和諧的互動;在社會上也能促進不同立場的意見交流。我覺得重新思考是現代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甚至可以說學會重新思考將會改變你的人生。

下一次當你遇到爭論、遇到困惑,或只是習慣性地接受一個想法時,試著停下來,問問自己:「這真的是對的嗎?還有沒有別的可能?」也許,這個簡單的停頓,將會為你開啟新的視野。

重點回顧

  • 達克效應:一個人缺乏足夠的知識來評斷情勢,因而錯估自己的能力。
  • 藉由不斷思考,找到信心的甜蜜點
  • 帶著自信的謙遜,知道目前有所不足,同時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學習並解決問題
  • 把看法和自我認同分開
  • 每一次犯錯、每個不同的想法,都是一次學習、優化自己思維的機會
  • 經常懷疑的人更努力、更會重新思考策略、更謙遜
  • 當你的說法沒辦法動搖對方的信念時,只會讓他更加堅守原來的立場
  • 過多的論點會淡化你的主要論點
  • 大方表達認同,可以降低對方的防衛,表現出你願意理性討論事情
  • 給建議時避免用命令、指導的方式
  • 傾聽的重點是讓對方感到聰明、受到重視
  • 太早讓小孩思考很久以後的事可能導致認同早閉
  • 不用一直遵循以前的計畫,或為很久以後做打算
  • 不用急著做出決定,為自己保留做選擇的彈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牧思誌
6會員
14內容數
哈囉我是牧 我會在這分享我的閱讀筆記,希望能幫助到你☺️ 可能也會發一些隨筆、觀影心得、觀點分享 請多多指教🙇
牧思誌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每次閱讀這本書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平靜。作者沒有用艱深的詞語盤點他得到的智慧,而是像個和藹的長輩一樣,平靜的訴說著他的經歷和體悟。而隨著繼續閱讀和沉澱,我也逐漸能體會到那些藏在簡單文字後的智慧。書中的很多道理都不知不覺的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為我帶來幫助,所以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在這本書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智慧。
Thumbnail
2025/04/18
每次閱讀這本書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平靜。作者沒有用艱深的詞語盤點他得到的智慧,而是像個和藹的長輩一樣,平靜的訴說著他的經歷和體悟。而隨著繼續閱讀和沉澱,我也逐漸能體會到那些藏在簡單文字後的智慧。書中的很多道理都不知不覺的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為我帶來幫助,所以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在這本書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智慧。
Thumbnail
2025/03/25
我是個在社交上很被動的人,過去也有嚴重的社交焦慮,基本上很少與人主動交談,各種社交場合能避則避。但或許因為隨和,在求學各個階段都自然而然有一群不錯的朋友,在學校到哪都膩在一起,所以高中前我幾乎不曾感到孤獨過,習慣了處在一個團體中安逸的感覺、習慣每天走進教室能坐到朋友旁聊天,而不用獨自一人面對他人目光
2025/03/25
我是個在社交上很被動的人,過去也有嚴重的社交焦慮,基本上很少與人主動交談,各種社交場合能避則避。但或許因為隨和,在求學各個階段都自然而然有一群不錯的朋友,在學校到哪都膩在一起,所以高中前我幾乎不曾感到孤獨過,習慣了處在一個團體中安逸的感覺、習慣每天走進教室能坐到朋友旁聊天,而不用獨自一人面對他人目光
2025/03/25
人的大腦是根據古代資源匱乏的環境發展而來的,這讓我們積極的去尋找高滿足的事物,例如高熱量、高糖分,以利生存。然而到了資源豐盛的現代,娛樂唾手可得,這讓我們就像雨林中的仙人掌,在鋪天蓋地的多巴胺中迷失。
Thumbnail
2025/03/25
人的大腦是根據古代資源匱乏的環境發展而來的,這讓我們積極的去尋找高滿足的事物,例如高熱量、高糖分,以利生存。然而到了資源豐盛的現代,娛樂唾手可得,這讓我們就像雨林中的仙人掌,在鋪天蓋地的多巴胺中迷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生活的心得,強調放下束縛,接納無常的態度,並且強調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有意義。作者以生活案例說明,並提供了積極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生活的心得,強調放下束縛,接納無常的態度,並且強調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有意義。作者以生活案例說明,並提供了積極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重新思考,那些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
Thumbnail
重新思考,那些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