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茄屬植物基因體大解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我們走進菜市場或超市時,貨架上擺滿了番茄、馬鈴薯、茄子,甚至在某些國家還能看到非洲茄(African eggplant)或 pepino(甜瓜茄)。這些看似不同的植物,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大家族——茄屬(Solanum)。但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番茄可以有大果小果、茄子形狀各異,而馬鈴薯卻長成塊莖呢?科學家正試圖解開這個謎題,而答案就藏在基因體之中!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4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植物)研究新發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1會員
605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我們走進菜市場或超市時,貨架上擺滿了番茄、馬鈴薯、茄子,甚至在某些國家還能看到非洲茄或 pepino。這些看似不同的植物,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大家族——茄屬。但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番茄可以有大果小果、茄子形狀各異,而馬鈴薯卻長成塊莖呢? 最近的研究,解開了一部分的秘密!
Thumbnail
當我們走進菜市場或超市時,貨架上擺滿了番茄、馬鈴薯、茄子,甚至在某些國家還能看到非洲茄或 pepino。這些看似不同的植物,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大家族——茄屬。但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番茄可以有大果小果、茄子形狀各異,而馬鈴薯卻長成塊莖呢? 最近的研究,解開了一部分的秘密!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又香又美的玫瑰花人人愛,但是玫瑰的多刺,卻也教人不敢領教。 雖然已經有無刺的玫瑰品系,但是只有一個品系哪裡夠呢?最好所有的玫瑰都無刺! 最近科學家靠著研究茄子,發現了玫瑰為何多刺的原因,希望未來所有的玫瑰都無刺!
Thumbnail
又香又美的玫瑰花人人愛,但是玫瑰的多刺,卻也教人不敢領教。 雖然已經有無刺的玫瑰品系,但是只有一個品系哪裡夠呢?最好所有的玫瑰都無刺! 最近科學家靠著研究茄子,發現了玫瑰為何多刺的原因,希望未來所有的玫瑰都無刺!
Thumbnail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馬鈴薯發芽有劇毒!與「1水果」放一起就免擔心〉,馬上就想,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馬鈴薯發芽有劇毒!與「1水果」放一起就免擔心〉,馬上就想,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長了好幾顆蕃茄果實,但是無法判斷是小蕃茄還是大蕃茄,推測是小蕃茄,因為我比較少煮大蕃茄,因此堆肥長出來的應該是之前埋進去壞掉的小蕃茄吧~ 綠綠小小的果實好像綠寶石喔!果然擁有自耕食的一方小天地的人是富有的,土地會給你豐盛的禮物❤️✨️
Thumbnail
長了好幾顆蕃茄果實,但是無法判斷是小蕃茄還是大蕃茄,推測是小蕃茄,因為我比較少煮大蕃茄,因此堆肥長出來的應該是之前埋進去壞掉的小蕃茄吧~ 綠綠小小的果實好像綠寶石喔!果然擁有自耕食的一方小天地的人是富有的,土地會給你豐盛的禮物❤️✨️
Thumbnail
初見這株樹時,並不知道它是茄冬樹。 對茄冬樹的印象來自大貓熊圓仔, 天氣轉涼後,大貓熊家族成員輪流到外場園區享受戶外涼爽舒服溫度, 草地打滾,最喜歡爬茄茄冬樹,摘茄冬果實,大快朵頤。 後來,圓仔的妹妹圓寶也加入品嚐茄冬果實的行列。 茄冬樹輪番被姊妹倆的粗魯搖晃毀樹,粉絲都替茄冬樹喊痛。
Thumbnail
初見這株樹時,並不知道它是茄冬樹。 對茄冬樹的印象來自大貓熊圓仔, 天氣轉涼後,大貓熊家族成員輪流到外場園區享受戶外涼爽舒服溫度, 草地打滾,最喜歡爬茄茄冬樹,摘茄冬果實,大快朵頤。 後來,圓仔的妹妹圓寶也加入品嚐茄冬果實的行列。 茄冬樹輪番被姊妹倆的粗魯搖晃毀樹,粉絲都替茄冬樹喊痛。
Thumbnail
「玉女」是番茄的品種名,但也被農友公司註冊商標專用了。 先前智慧財產局曾對植物品種權和商標爭議,說明商標申請人「建議避免使用近似於他人註冊商標的文字作為植物品種名」 但反面來說,卻未解釋植物品種權為什麼可以核准作為商標。 目前已有廠商雖購買的是農友公司的玉女番茄種苗 卻收到律師函聲明
Thumbnail
「玉女」是番茄的品種名,但也被農友公司註冊商標專用了。 先前智慧財產局曾對植物品種權和商標爭議,說明商標申請人「建議避免使用近似於他人註冊商標的文字作為植物品種名」 但反面來說,卻未解釋植物品種權為什麼可以核准作為商標。 目前已有廠商雖購買的是農友公司的玉女番茄種苗 卻收到律師函聲明
Thumbnail
人有人性,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 也有不同植物的習性。   一棵植物被翻轉之後, 還能保有它的生命週期?
Thumbnail
人有人性,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 也有不同植物的習性。   一棵植物被翻轉之後, 還能保有它的生命週期?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2012圓滑番荔枝(牛心果)種子盆栽 更新日期:113.01.24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2012圓滑番荔枝(牛心果)種子盆栽 更新日期:113.01.24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