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醫學領域的重要進展 (2025-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心臟醫學領域的重要進展 (2025-2)

主動脈瓣狹窄治療策略的最新考量

針對無症狀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的介入治療時機,醫學界存在不同觀點。有意見認為,即使患者未報告明顯症狀,疾病本身也可能對心肌造成早期且難以逆轉的損害,進而影響長期預後。因此,對於無症狀但已出現繼發性心臟損傷的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早期主動脈瓣置換術可能值得考慮心臟磁共振成像技術或許能輔助識別需要更積極干預的高風險個體。

臨床經驗顯示,透過更細緻的病史詢問,常可發現部分被認為「無症狀」的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主動脈瓣面積 ≤ 0.75 cm²)實際上已存在相關症狀。此外,若未能進行嚴密的追蹤,左心室結構的改變可能導致嚴重的上游併發症,例如心房顫動。大型臨床數據分析顯示,未經治療的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具有相當高的死亡風險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與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比較方面,一項針對低風險患者的統合分析初步結果顯示,在五年追蹤期內,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與全因死亡以及全因死亡或致殘性中風的風險降低有關。然而,研究人員提醒,由於多數患者的追蹤時間尚未達到五年,這些發現的有效性可能會隨著更長期的數據累積而有所變化。值得關注的是,在特定年齡層(50至64歲)的有症狀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中,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使用比例呈現顯著上升趨勢,但目前的隨機試驗數據仍未能完全支持其在更年輕患者中的廣泛應用。

冠狀動脈鈣化評估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的作用

一項研究評估了冠狀動脈鈣化評分在指導中等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家族史)採取預防措施的潛力。研究結果表明,基於冠狀動脈鈣化評分指導下的干預策略,特別是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並減緩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進展速度

然而,冠狀動脈鈣化評分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價值仍存在爭議。部分意見認為,斑塊進展僅為替代終點,其與實際臨床事件的關聯性有待進一步驗證。此外,有觀點指出,該研究的結果更傾向於評估降血脂藥物治療的效果。同時,在年輕患者、老年患者以及重複進行冠狀動脈鈣化掃描等特定情況下,應謹慎考慮其應用。

缺血性左心室功能障礙的介入治療再評估

對多項重要臨床試驗的綜合分析顯示,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藥物治療在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預後方面已取得顯著進步。部分研究提示,現代藥物治療的效果可能優於傳統的外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此結論仍需在未來的隨機對照試驗中進一步驗證。目前,有新的研究計劃旨在直接比較不同介入治療策略(包括外科手術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在該類患者中的療效。

醫療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考量

近期有報告關注心血管介入醫師的骨骼肌肉健康問題,但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證據支持其與職業暴露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係。相關議題的實證分析仍在進行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3會員
246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2025/04/21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2025/04/21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2025/04/21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2025/04/21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許多人聽過心流(Flow)這個概念,也知道心流能夠提高效率,但卻不知道如何掌握心流,讓自己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本文將介紹心流的概念、特徵、心流模型及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幫助職場人士更好地運用心流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許多人聽過心流(Flow)這個概念,也知道心流能夠提高效率,但卻不知道如何掌握心流,讓自己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本文將介紹心流的概念、特徵、心流模型及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幫助職場人士更好地運用心流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Thumbnail
每天投入一小時的時間進行適當的體能活動,可以顯著降低心臟病患者的復發風險。 研究顯示,定期的身體運動能夠減少42%的心臟病復發率。 心臟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預防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心臟疾病患者的復健過程中,適量的運動被視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 專家推薦的活動形式包括快走、游泳
Thumbnail
每天投入一小時的時間進行適當的體能活動,可以顯著降低心臟病患者的復發風險。 研究顯示,定期的身體運動能夠減少42%的心臟病復發率。 心臟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預防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心臟疾病患者的復健過程中,適量的運動被視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 專家推薦的活動形式包括快走、游泳
Thumbnail
血管狹窄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會導致血液流動受阻,嚴重時甚至引發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後果。 近日,一位患者透過積極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成功將血管狹窄的比例從60%降到了35%,這項成果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 醫生指出,要降低血管狹窄比例,有兩件事至關重要: 1. **均衡飲食**:均衡飲
Thumbnail
血管狹窄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會導致血液流動受阻,嚴重時甚至引發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後果。 近日,一位患者透過積極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成功將血管狹窄的比例從60%降到了35%,這項成果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 醫生指出,要降低血管狹窄比例,有兩件事至關重要: 1. **均衡飲食**:均衡飲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