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吳媛媛
追求不同的價值觀—瑞典與台灣的對照
在這本書中,媛媛透過瑞典的社會價值觀,為台灣讀者提供了一個不同的參考點。她讓我們看到,除了中國、美國這兩個常被拿來比較的國家,台灣還有機會追求另一種價值觀。個人的成就與財富,真的是人生唯一的奮鬥目標嗎?或者,擁有尊嚴與幸福的生活,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這本書不只是理論探討,更是一場人生經驗的分享。媛媛從單身到成家,從台灣移居瑞典,她的旅程展現了適應與改變的重要性。而瑞典的社會結構,則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比較對照。什麼是「值得炫耀」的生活?
在台灣,「成功」往往與財富掛鉤,開名車、用名牌、吃高級餐廳,成為了社會認可的標誌。但在瑞典,炫耀的標準截然不同。在《瑞典人爭什麼?》這一章中,媛媛舉例瑞典的薪資透明,收入並不是一個值得過度炫耀的事情。相反地,人們更喜歡炫耀自己的知識、體魄、生活熱情,甚至是環保意識。例如,他們會問:「你最近讀了哪本書?」而不是「你最近換了哪台車?」這樣的文化,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幸福的定義越廣,幸福的人就越多

幸福的方式
幸福的定義因人而異,但在瑞典,幸福並不等於成功人士的專利,而是普羅大眾都能享有的權利。台灣的安全感往往來自於物質,例如擁有房產或穩定收入,而非來自於社會的保障機制。在瑞典,政府提供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讓每個人都能享有醫療、教育與就業的基本保障,這使得瑞典人不需要靠瘋狂競爭來維持生存。
相較之下,在台灣,擁有房地產的人可以隨意炒作房價,而租屋者則缺乏穩定的居住環境。企業主能夠隨時裁減勞工,而一般員工則時刻擔心被取代。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少數「成功人士」擁有真正的安全感,而大多數普通人只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掙扎。
這種差異讓人不禁思考,幸福是否只能透過金錢堆砌?還是我們應該思考其他的生活可能性,讓幸福成為一種普遍存在,而非特權?
幸福 = 安全感 + 自尊。
如果社會能提供更普及的安全保障與尊重,幸福感自然就會增加。
你今天「政治正確」了嗎?
書中提到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有一年情人節,媛媛在情人節與先生購買了一束玫瑰,卻在街上被兩位年輕人攔住,提醒他們玫瑰產業的勞工剝削問題。這讓她頓時語塞,一方面,她覺得這些年輕人太過認真,影響了節日的浪漫氣氛;另一方面,她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話語確實讓她開始思考這個議題:道德選擇變得越來越複雜,許多議題不再只是黑白分明,而是需要更多的知識與理解來做決定。
在瑞典,人們普遍重視環境保護與勞工權益,這也是他們願意選擇價格更高但更具社會責任的產品的原因。透過這樣的消費模式,他們不只是為了自己購買商品,而是以行動來支持更公平的經濟體系。
參與社會,創造改變

社會參與模式的差異
瑞典的社會民主模式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來自於每個公民的積極參與。在瑞典,工會的普及率高達七成,教師、公務員幾乎人人都是工會成員。工會不僅是爭取勞動權益的平台,也是一種社會影響力的展現。書中提到,作者曾擔任大學的工會代表,剛當選時便立刻收到工會的線上教育課程,讓她深入了解如何捍衛勞工權益。
這樣的社會參與精神,與台灣的「小確幸文化」形成對比。在台灣,許多人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相對較低,認為「政治與我無關」,或是「改變不了什麼」。然而,瑞典的經驗告訴我們,當每個人都願意積極參與,社會才能變得更公平,幸福才會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而非少數人的專利。
幸福不是特權,而是選擇
《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幸福不必依賴外在的成就,而是一種來自內心的滿足。瑞典的社會模式讓人看到,安全感與自尊並非奢侈品,而是應該普及的基本權利。
當我們不再被物質與成功綁架,而是專注於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時,或許我們也能像瑞典人一樣,驕傲地說:「我擁有時間、知識、健康,這就是我的成功。」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所謂的「成功」到底是什麼?或許,真正的成功,不是讓自己變得特別,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擁有選擇幸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