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久賀谷亮, 譯者:陳亦苓
前言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許多人常常從「吃喝玩樂」來得到愉快,以為這樣就算休息,卻忽略了大腦的疲勞問題。然而,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疲勞與身體的疲勞有著根本性的差異,即使身體得到了足夠的休息,大腦的疲勞依然會在不知不覺中累積,進而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情感狀態,甚至導致心理疾病。
因此,如何有效地給大腦“充電”,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下面將探討一種基於科學的「大腦休息法」,並介紹全球菁英們如何透過「正念」(Mindfulness)等方法來實現真正的休息。
這本書適合誰閱讀?
- 感到疲憊的人:那些不論怎麼休息,依然感到疲憊、無法集中注意力,或有倦怠感的人。
- 有興趣提升注意力與表現的專業人士:需要高效工作的菁英、管理者、創業家等,他們需要了解如何讓大腦更有效地休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
- 尋找科學化休息方法的人:那些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減輕壓力、改善專注力、提升記憶力和情緒控制的人。
- 對正念和冥想感興趣的人:想要了解如何通過正念和冥想來緩解腦部疲勞,並且已經對這些概念有一定認識或興趣的人。
- 想要改善生活質量的人:特別是那些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壓力和焦慮,並提高睡眠品質的人。
科學化的大腦療癒法
大腦是一個停不下來的工作狂,即使你甚麼都不做,只是悠悠哉哉的發呆,他仍然是在怠速運轉著,而且光是怠速運轉他就會消耗掉60%-80%的能量!而且大腦所消耗的這些能量,大半都用於所謂的預設模式網絡(DMN, Default Mode - Network),也就是所謂的「大腦暗能量」。
DMN,是指由內側前額葉皮質、後扣帶皮層、楔前葉、頂葉頂下葉等所構成的腦內網絡,會在大腦未進行有意識的活動時執行基本運作

DMN說明
抑制DMN的方法:
1. 正念(本書的重點)
2. TSM磁刺激治療
TSM治療:運用放置於頭皮上的絕緣線圈所產生的電磁脈衝,以無創方式去調 節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活躍度,影響特定的腦部機能,以治療精神病的方法。
正念呼吸法
使用時機:覺得腦袋累了的時候
有效的解決:
▪ 舒緩壓力
▪ 抑制雜念
▪ 提升注意力
▪ 控制情緒
步驟
① 採取基本姿勢
- 坐在椅子上,將背部稍微挺直,離開椅背。
- 腹部放鬆,手放在大腿上,雙腿不交疊。
- 閉上眼睛。若想張開,則需望向前方2公尺左右的位置。
② 將意識導向身體的感覺
- 感受與周遭的接觸(腳底與地板、屁股和椅子、手和大腿等)。
- 感受身體被地球重力吸引。
③ 注意呼吸
- 注意與呼吸有關的感覺(通過鼻孔的空氣 /因空氣出入而導致胸部及腹部的起伏/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停頓/每一次呼吸的深度/吸氣與吐氣的空氣溫度差異…等等)。
- 不必深呼吸也不用刻意控制,建議以鼻子呼吸,感覺就像是「等著」呼吸自然到來。
- 為呼吸貼上「1」、「2」…「10」的標籤也很有效果。
④ 如果浮現雜念⋯
- 一旦發現自己浮現雜念,就將注意力放回至呼吸—呼吸是「意識的錨」。
- 產生雜念是很正常的,不必過度苛求。
小技巧
① 重要的是每天都要持續實踐,5分鐘也好!
② 要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進行(大腦喜歡習慣)
正念是以人會產生雜念為前提所設計的一種技術,故即使心思跑去別處,也完全沒必要責怪自己。
當心思跑走時該怎麼做呢?
- 注意到雜念浮現
- 溫和緩慢地把注意力導回至呼吸
動態冥想
使用時機:發現自己在想事情的時候
有效的解決:
▪ 提升專注力
▪ 啟動心流
方法
1. 步行冥想
散步時將注意力放在手腳的肌肉及關節的動作、與地面接觸的感覺
例如:「右/左」或「舉高/放下」等,可替自己的動作(動態)貼上標籤。
2. 餐食冥想
將注意力放在每天的三餐飲食上
運用五感,視覺[觀察食物顏色、形狀]、觸覺[按壓食物的感覺]、味覺[細嚼體會食物的滋味]、嗅覺[輕嗅食物的味道]
小結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無法忽視大腦疲勞這個隱形的健康問題。透過正念與科學化的休息方法,我們不僅能有效地緩解腦部的疲勞,還能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此外,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個人心靈的平靜,更能促進我們與周遭人的良好互動。因此,當我們感受到無法消除的疲憊時,應該停下腳步,利用正念練習回到當下,擺脫想去做什麼的 Doing 模式,切換到 Being 模式 – 與自己同在,從而實現身心的真正放鬆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