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如果有一位男性說自己是女性主義者,想必會遭受到許多人異樣的眼光,總認為男性到底為何要幫女性發聲呢?


但仔細想想,為何男性與女性不能站在同一陣線,非得要站在對立面呢?


《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的作者透過母親的人生去學習女性主義,也看到一位女性如何在家庭中逐漸失去自我的過程,眼看著女性犧牲奉獻,而男性卻成為了家庭中的受益者,深感傳統思維讓女性在進入婚姻關係後徹底墜入了無底深淵,而自己身為父權制度下的受惠者,試圖讓更多人去理解不應該把女性被壓迫視為正常,反而應該站在男性的角度去讓兩性長期的失衡關係得到改善。


很多人誤以為女性主義的獲益者只是女性,其實也能幫助我們打破對男性的既定框架,比如「男兒有淚不輕彈」就是教育男性不能輕易掉淚,其實都是壓抑情緒的錯誤示範,如果我們能打破「女性就應該如何如何」的思維,自然也可以打破「男性不應該如何如何」的刻板印象。


當然,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的不公平對待不僅止於婚姻狀況,舉凡日常生活對於女性的訕笑與歧視,或是職場上的剝削霸凌都是無所不在的,只是我們習以為常而沒有去當一回事罷了!


作者崔乘範身為老師,其實也在推動女性主義的路上遭受到許多質疑,甚至還被學生孤立而鬱悶三年,但他始終沒有動搖自己推動女性主義的決心,因為只要站在維護兩性平等的立場上,就不會只有一方受益,當沒有任何一方理所當然地擁有優越感,都是促進兩性能更和諧相處的證明。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07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回想過去在歷史課本上讀到的內容,你還記得幾成呢?還是跟我一樣幾乎還給老師了呢? 過去的課本總是強調背誦,而且內容過多而導致許多歷史的細節都沒有清楚交代,於是更難以吸收消化,有沒有可能讓歷史人物更加靈活生動,讓他們的語言及思想更貼近現實生活呢? 《朕說歷史:商周篇、春秋篇、戰國篇》這一套三
如果我們問為人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小孩成為什麼樣的人?聽到的答案無非是希望孩子平安健康、獨立自主或是功成名就,但有另一個答案往往是「希望不要學壞」,但所謂「學壞」的定義似乎仍往往局限在「法律」的範疇,殊不知思想上的偏見所衍生的歧視與霸凌問題更普遍存在,也值得我們去關心與協助。 比如我們都希
你是否總是認為自己運氣很差,所以才會事事不順呢?那到底又要怎麼做才能擁有好運氣呢? 《小鴨鴨,運氣差》講述一隻小鴨實在是受夠了運氣差的日子,於是想去找智慧的貓頭鷹問解方。在路途中,遇到了幾隻也身處困境的動物,於是帶著這些動物們的請託一同上路尋找解答。 結果,貓頭鷹只是告訴小鴨其實
你認為自己容易感到焦慮嗎?你覺得焦慮能讓自己生活更加積極,抑或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呢? 我認為焦慮其實並不全然對我們無益,比如可以對一件事情能有更通盤的考量與評估,或是讓我們更謹慎看待,但如果焦慮已成為了一種習慣,反而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那便要找到與焦慮和平共處的方法。 《如果焦
如果你期待四個女人住在一起會有精彩的勾心鬥角戲碼,那閱讀這本書恐怕要失望了! 三浦紫苑在《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這部小說中除了想打破傳統認為一定要有圓滿的婚姻才有幸福,以及同住者非得要有血緣關係的思維之外,還挑戰了「每天準時出門上班才是工作」的刻板印象。 四位同住的女人分別是一對母
網際網絡的崛起雖然為我們帶來了便利性,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但由於資訊爆炸,讓人難以分辨資訊的正確性,再加上各式各樣的網路陷阱,讓我們一不小心就受騙上當,所以教育孩子正確使用手機便至關重要。 《學校沒教的事:網路安全》這本書以漫畫的方式呈現,告訴我們許多使用網路的規範與禮貌,也提醒我們要
回想過去在歷史課本上讀到的內容,你還記得幾成呢?還是跟我一樣幾乎還給老師了呢? 過去的課本總是強調背誦,而且內容過多而導致許多歷史的細節都沒有清楚交代,於是更難以吸收消化,有沒有可能讓歷史人物更加靈活生動,讓他們的語言及思想更貼近現實生活呢? 《朕說歷史:商周篇、春秋篇、戰國篇》這一套三
如果我們問為人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小孩成為什麼樣的人?聽到的答案無非是希望孩子平安健康、獨立自主或是功成名就,但有另一個答案往往是「希望不要學壞」,但所謂「學壞」的定義似乎仍往往局限在「法律」的範疇,殊不知思想上的偏見所衍生的歧視與霸凌問題更普遍存在,也值得我們去關心與協助。 比如我們都希
你是否總是認為自己運氣很差,所以才會事事不順呢?那到底又要怎麼做才能擁有好運氣呢? 《小鴨鴨,運氣差》講述一隻小鴨實在是受夠了運氣差的日子,於是想去找智慧的貓頭鷹問解方。在路途中,遇到了幾隻也身處困境的動物,於是帶著這些動物們的請託一同上路尋找解答。 結果,貓頭鷹只是告訴小鴨其實
你認為自己容易感到焦慮嗎?你覺得焦慮能讓自己生活更加積極,抑或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呢? 我認為焦慮其實並不全然對我們無益,比如可以對一件事情能有更通盤的考量與評估,或是讓我們更謹慎看待,但如果焦慮已成為了一種習慣,反而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那便要找到與焦慮和平共處的方法。 《如果焦
如果你期待四個女人住在一起會有精彩的勾心鬥角戲碼,那閱讀這本書恐怕要失望了! 三浦紫苑在《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這部小說中除了想打破傳統認為一定要有圓滿的婚姻才有幸福,以及同住者非得要有血緣關係的思維之外,還挑戰了「每天準時出門上班才是工作」的刻板印象。 四位同住的女人分別是一對母
網際網絡的崛起雖然為我們帶來了便利性,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但由於資訊爆炸,讓人難以分辨資訊的正確性,再加上各式各樣的網路陷阱,讓我們一不小心就受騙上當,所以教育孩子正確使用手機便至關重要。 《學校沒教的事:網路安全》這本書以漫畫的方式呈現,告訴我們許多使用網路的規範與禮貌,也提醒我們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喜歡這個字 女+子加起來就是個「好」字 但是 21世紀的現在 還是有不少重男輕女的家庭 或是認為女生念碩士幹嘛 念到博士又怎樣 之後還不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聽了都會很傷心 為了小孩 不得不離開職場的大有人在 我曾經跟我媽媽說 是我爸耽誤了妳 妳不只這樣 職業婦女也沒有比較輕鬆 下班要忙著接小孩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這幾天每日持續跟著書中做練習,今日檢視自己的骨盆模式,看看在以下議題上,自己是如何詮釋與定義 對女性角色既定期待:照顧家庭、包辦大小事、犧牲、奉獻、包容 社會上:附屬於能力比較好的男性,女人不重要(自覺現在女性力量逐漸連結合作之力) 養育孩子:女人的職責,失去自由,孩子發展好壞和女人大有關係。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喜歡這個字 女+子加起來就是個「好」字 但是 21世紀的現在 還是有不少重男輕女的家庭 或是認為女生念碩士幹嘛 念到博士又怎樣 之後還不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聽了都會很傷心 為了小孩 不得不離開職場的大有人在 我曾經跟我媽媽說 是我爸耽誤了妳 妳不只這樣 職業婦女也沒有比較輕鬆 下班要忙著接小孩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這幾天每日持續跟著書中做練習,今日檢視自己的骨盆模式,看看在以下議題上,自己是如何詮釋與定義 對女性角色既定期待:照顧家庭、包辦大小事、犧牲、奉獻、包容 社會上:附屬於能力比較好的男性,女人不重要(自覺現在女性力量逐漸連結合作之力) 養育孩子:女人的職責,失去自由,孩子發展好壞和女人大有關係。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