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手札| 2024年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選三哲學

閱讀手札| 2024年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選三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職場媽媽可能常常會有一種感覺:什麼事都做不太好。

跟單身的時候相比,既無法像以前一樣盡情地在自己的專業上發揮,做為母親,又有很多手足無措的時刻,儘管已經努力,卻還是經常左支右絀。

人生突然倒退,以往的優雅、從容、自在、快樂,不復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狼狽、混亂、焦躁、挫折、一心多用。

在孩子學齡前期特別明顯,從被新生兒剝奪睡眠開始,身體自主權的轉移(如果有餵母乳的話),家庭重心的改變,與伴侶和其他幫手照顧者的磨合。

再也很難,說走就走和好友去逛街喝咖啡。

遇到升遷或加班,首先要想家庭生活及孩子如何安頓。

更多時候忘了自己一整天吃過什麼,只忙著準備孩子的三餐和副食品。

孩子如果生病,在工作與親自照料之間,疲憊、愧疚、擔心,都逼著媽媽成為更強大的人。

以為自己試著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最後發現只是掙扎著過完一天。

----------------------------------------------------------------------------------

每天只選三件事


<<選三哲學>> 這本書對我幫助很大,雖然我讀到它的時候二寶都已經2歲了,但是採用書中的「每天選三件事」安排生活,讓我近一年來漸漸覺得更接近work life balance,也大幅降低的不安和焦慮感,能夠完成更多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蘭蒂.祖克柏 (臉書創辦者馬克.祖克柏的姐姐),她提出運用「五選三」的哲學,在多重角色切換中,盡可能在重要的事物上都投注時間和精力。

如同書名 <<Pick Three:You Can Have It All (Just Not Every Day)>>,我們不必追求每天都做到完美,卻可以用較長的時間來取得相對平衡的生活,從罪惡感中解放。


五大面向: 工作、睡眠、家庭、運動、朋友


  • 工作不只是以勞力時間換取報酬,還包含投注你的時間,因而獲得報償、產生價值的計畫。收穫可能包含金錢、熱情、意義、對某項偉大事業的貢獻使命感,或是完成長期目標的過程。
  • 睡眠:這項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排擠,卻對身體健康、長期動力有絕對重要價值的事,也需要排進日程中。
  • 家庭:可能是原生家庭、自己創造的家庭。安排時間為家庭付出 (家務、瑣事、育兒……) 陪伴家人從事活動,創造回憶等等。
  • 運動:包含照顧自己的健康、身體、心理、情緒管理、壓力管理、健康的飲食等等。
  • 朋友:好玩的事,所有工作和家庭以外讓你覺得有趣的人或事。


這個概念,和「生命就像一場不停丟擲5個球於空中的遊戲,這五個球分別象徵著健康、工作、家庭、朋友和心靈。」是類似的想法,代表人生裡最重要的事物。

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實際的生活樣貌,去定義5個範疇裡該包含那些。

在實作上,有2大核心觀念:

每一天,只選三項,不要浪費時間感到罪惡或難過,因為你會選到其他的,明天、或後天,或下個月,有機會的。

放棄了某件事,或是認清你只是凡人,這種感覺可能會讓你很難接受,但是一旦你開始專注,分清楚輕重緩急,選三項來做,一旦你容許自己可以有所取捨,而不是事事兼顧,那麼,你會發現自己更開心、更充實,而且在你所選擇的事情上更加成功。

在每一周結束,檢視有無安排到各個領域,是否偏重在某些面向,在下一周做新的平衡。也可以是一個月做一次平衡。



raw-image


我自己的做法,則是修正為工作、睡眠、家庭、健康、休閒(me time)

運用平板電腦搭配goodnotes安排每周的行事曆,事先決定好,那幾天需要多花時間育兒或料理家務,那幾天安排運動,還有我的me time。日子變得井井有條且不再焦慮,因為我知道只要確實執行當天的3項,這一周就會過得還不錯。

有運動、有工作、有陪伴孩子及家人、也有令人期待的自我休息時間,當然,也不會讓自己睡眠不足。

之所以能做到,部分也是因為我選擇了彈性工時,而非全職或創業者,所以不會每一天8-10小時都需要花在工作上。不同的工作型態,可能需要在時間分配上做出妥協 (也許還是選三項,但家庭只有半小時,或運動半小時,工作卻佔了8小時)。


雖說每天選三項,但有些事其實不可能完全不做。例如有小孩的家庭,大概每天都會有「育兒」這一項,或者「睡眠」,只是比重上的差別。

在清單上寫下的,代表這一天我將會把重心放在那裡,或提醒自己要把這件事排進日程中,想辦法完成。如果從來不在日程上規畫「健康」「me time」,很可能一整個月下來做這些事的時間連一小時都不到。

當我寫了「家庭」,表示從下班後我會盡可能放下手中未完成的事,或抽離煩惱的心思,專注在和家人的晚餐,陪孩子玩,聽他們說話,直到就寢。

當我寫了「健康」,代表承諾這天會保留一個完整的時段,從事對健康有益的事:重訓、走路、瑜伽,或進行健康檢查!

當我寫了「休閒」,那就是令人期待的一天,我有完全掌控幾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去喜歡的咖啡廳看一本書,或宅在家追劇,或是約一個朋友聊聊天,甚至單純去賣場採買想要的東西,一個小時也沒關係,那段時間裡我不煩惱工作或家庭,只照顧自己。

當我寫了「工作」,就會規畫當日可完成的工作目標,或是長期目標中的小任務,或是安排學習時間,讓進度有所推進。

當我寫了「睡眠」,就會盡量比平常的就寢時間再早一些,避免把做不完的事用熬夜來彌補,同時也會讓做事的效率提升。(陪孩子入睡是個補眠的好時機)。


每件事情對每個人的定義可能不同,比如同事朋友聚餐,有些人或許覺得是一種「休閒」,但在某些情況下或對 I人來說,也可能是「工作」。依照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來安排就可以。


追求貢獻感,同時照顧自己


為什麼這五大面向如此重要,需要盡一切努力去分配時間?

人需要與社會連結,對所做的事有使命感、貢獻感、成就感,因而感到內心充實;同時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快樂的關鍵;但我們又不能忘了停下腳步,聆聽自己的內在需要與照顧自我身心。

成年以後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工作和家庭付出,追求貢獻感的同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


以下是作者的建議:

  • 不要因為工作生活不能平衡而難過,畢竟,那是不可能的。
  • 對於工作,找到你的熱情所在,重視自己的價值,就算暫離職場,也要維持技能和人脈。
  • 如果你是你家的超級英雄, 你有沒有自己的超級英雄? 如果你忙著以別人為優先來照顧別人,是誰把你放在第一位照顧你呢? 有能力時要給自己好東西。
  • 做個好父母不一定表示每天都要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間中,一定要完整陪伴、全心投入。
  • 只要能各別投入一段完整而專注的時間,我知道我會很開心自己這麼做。用自己的方式大膽活出不平衡的人生,不要有罪惡感,不要在乎別人怎麼想或怎麼說,不要讓自己因為害怕而動彈不得,這樣才會有好玩的事發生。
  • 歸屬感是幸福快樂的關鍵。社會連結會強化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夠加速從疾病中復原。
  • 當選擇運動、健康放在優先名單上時,對自己的身體及運動成就感到愉快,這樣會讓我把每件事做得更好。
  • 訂下每日的小目標。有能力把長遠目標拆解成有紀律的一小塊,對於你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幫助,不管是個人或專業層面。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有些作家為了有更好的產出,會讓自己在一年中某幾個月閉關,到旅館或度假小屋一個人待著,高效地完成工作後,再用其他時間陪伴家人而完全斷開工作。

對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想法,跳脫思維框架,以更長的時間和彈性安排來達成,這本書推荐給所有總是蠟燭多頭燒的大人們。

---------------------------------------------------------------------------------

  • 書名:<<選3哲學:聚焦3件事,解決工作生活兩難,搞定你的超載人生>>
  • 作者:蘭蒂.祖克柏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年:2019




內容總結
選三哲學
5
/5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6會員
79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你的人生是由自己設計的,它會充滿趣味性。如果你的人生是被推著往前走的,你會舉步維艱。」 生活已經夠累人,有可能規劃出斜槓人生,實現夢想嗎? 作者也是平凡人,看看她是如何利用微行動,善用時間管理,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我們工作、生活的每一天,終究是為了追尋什麼價值? 快樂與成就感又有什麼不同?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透過本書,尋找自我生活的目標,規劃有意義和滿足的人生。
在忙碌的日常中,如何能提升生產力,專注於重要事項,妥善經營生活? 書中提供一套系統和技巧,幫助你更有組織力,讓生活更明確、有方向、有焦點。透過手寫子彈筆記,重新聚焦、進行生活回顧,遠離3C產品,靜下心思考,審視每一天,並與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連結。
提升生產力,並非單純「做了多少」,而是「成就」多少。本書作者以自身實驗,歸納出25個實用技巧,涵蓋時間管理、精力分配、專注力提升、生理時鐘調整、飲食運動、減壓方法等面向,幫助讀者有效提升生產力,過更有價值的生活。
「工作是自我的延伸」。 本書提供9個階段循序漸進帶領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在需求,透過分析工作現狀,找出核心優勢,設計理想的工作環境,並最終找到一輩子的志業,實現理想和幸福。
現代人有大半時間心力貢獻在職場中,然而我們不應只以名片上的頭銜定義自我價值,而應培養自身技能,設定明確職涯目標,並定期檢視自我成長。本書中提供在職場中設定目標,自我提升的方法,並鼓勵人們在工作與人生中取得平衡。
「如果你的人生是由自己設計的,它會充滿趣味性。如果你的人生是被推著往前走的,你會舉步維艱。」 生活已經夠累人,有可能規劃出斜槓人生,實現夢想嗎? 作者也是平凡人,看看她是如何利用微行動,善用時間管理,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我們工作、生活的每一天,終究是為了追尋什麼價值? 快樂與成就感又有什麼不同?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透過本書,尋找自我生活的目標,規劃有意義和滿足的人生。
在忙碌的日常中,如何能提升生產力,專注於重要事項,妥善經營生活? 書中提供一套系統和技巧,幫助你更有組織力,讓生活更明確、有方向、有焦點。透過手寫子彈筆記,重新聚焦、進行生活回顧,遠離3C產品,靜下心思考,審視每一天,並與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連結。
提升生產力,並非單純「做了多少」,而是「成就」多少。本書作者以自身實驗,歸納出25個實用技巧,涵蓋時間管理、精力分配、專注力提升、生理時鐘調整、飲食運動、減壓方法等面向,幫助讀者有效提升生產力,過更有價值的生活。
「工作是自我的延伸」。 本書提供9個階段循序漸進帶領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在需求,透過分析工作現狀,找出核心優勢,設計理想的工作環境,並最終找到一輩子的志業,實現理想和幸福。
現代人有大半時間心力貢獻在職場中,然而我們不應只以名片上的頭銜定義自我價值,而應培養自身技能,設定明確職涯目標,並定期檢視自我成長。本書中提供在職場中設定目標,自我提升的方法,並鼓勵人們在工作與人生中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