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在一些語言文字或是事件,發現一些自稱自己是心理學家或是從事身心靈療癒方面的單位與人員,常常都像是在刻意的一直強調 正向、正能量 這幾個字……但自己在這段時間又接觸到一些特別的事件時,也發現到一些微不足道的跡象,不曉得有沒有人願意來正視這樣的一個問題,不管是談及正向能量或是吸引力法則,其實真正在實質上根本沒有一定的怎樣。 意思是,更直白的說,有的這種學家或專家、研究人員,會為了達到測試的方式,而會去一直說出這些看起來真正幫助到人的語言跟做出一些這樣的方針,為了得到的目的可能因能而異,但也想更明白的用中性的視角來鼓舞大家能多做反思,適度的去勇於表達個人的觀點,當然,這個觀點並不是又變成再次反擊或毀損的那種心態,而是能否在發現某些觀點出現異常時,還能好好坦然看待與表示出什麼! 比如說,今天有某個學派的專家會一直指出看似涵蓋有一點負面語言或訊息的資訊,就都不那麼適合分享到哪個社群或公共平臺,但我自己的想法會是,真的都是如此嗎?還是那只不過是因您個人長時間處在一直強調就只能放著正能量的才是正確或是只能幫助到人的這種心理? 那麼,在產生有一點點對立的味道出來時,是否也還有機會讓過於個人主張的這個意識暫時放下,換個角度去試著傾聽不同的聲音呢?但是,很當然的還是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斷捨離什麼人事物跟雜訊,這也是沒有一定的對或錯,都是很純粹的交流似乎也挺好的。 有時候,我反而覺得心理現象更像是打太極,有陰那就有陽,有正向那就會有負向,那麼又何必一直執著於自己或每個人就只能接收正面就好呢?當然,每個人有自己的立場,都是可以被尊重的。對於這些情境,我也是反覆練習了很多次,否則照自己有高敏感的情況,可能就真的會對任何事情過於在乎而導致常常心理不舒服,哈哈~跟自己笑著說:那又是何苦呢? 而我恰恰的去發現到了一些好像是盲點的論點,真的有機會可以好好探索跟釐清,而不需一直強行讓人接受只能接收正能量的訊息跟能量就好。如果過於正向,卻沒讓人好好用正確的方式紓解情緒能量,還可能導致反效果。那麼,能不能再在這個社會中,多些中性思維呢? ❤️
這樣的情景就像是我也慢慢去表明我有不一樣的身份職務,但不會過於強求他人就一定要認同我這樣的身份職務,因為思維跟理解是可以分開的!而原則這件事也更不是死板板的像列印機那樣,一旦設定好某些功能鍵,就是照著這樣去列印資料,相反的,能否讓一些原則彈性一些,像是掃地機器人,遇到死角時還會自己繞道。 #有感而發 #心靈悄悄話 #物極必反的巧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