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與我的大學學妹在歐洲結識。
其實當年在亞洲就讀大學時,我並不認識這位學妹,因她身性低調又小我好幾屆。
隨後她在歐洲求學時,因就讀的是世界知名大學,課業壓力也巨大。
而那時我已從一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轉換成一名網拍賣家。也能自由調配閱讀時間。
雖然我住在歐洲,但那時有貴人相助,幾乎約每二、三個月,我會在網上訂購五至十本的中文書籍,再很麻煩那時的同事將書寄往歐洲。
莫約每隔一段時間,會和學妹碰面。她對我讀的書藉,興致也不小。每次約會結束,就從我的書堆中選幾本帶回家。
那時我們看得書,多與心靈層面有關。
這樣的習慣持續了好幾年的光景,直到2014年的年底,先生拿到一份外派的職缺,我們從歐洲暫搬去北京,在北京共待了三年半。
於2017至2020年的中間,學妹也已經畢業、搬回亞洲工作、結婚、生子。
她忙碌於家庭和工作之間,我也多數潛心閉關,
這中間除了見過二次面外,我們的交集並不多。
但我想她的閱讀並沒有中斷,而且一直都是她人生道路上的精神食糧。
2020年我罹患癌症二期,歷經七個月的療程。
療程結束後,其實康復得不錯。
後來我告知學妹,我當年健康不佳,
她可能有共感,聽完我的惡耗後,獨自在房裡流淚。
2022年因為另一位貴人朋友的提議,我們有幾個朋友,
開始線上共讀莊子,我也邀請學妹參予。
但因莊子的意境深奧,某些段落很難落實在生活中,
所以後來衍伸成,我們也線上共讀佛學。
莊子很像是直接帶領我們飛至台北101大樓的頂端,俯視一切。
但中間樓層卻需要靠我們的雙腳,以共讀佛學,如此有次第的方式,一步步地穩健地往更高樓層爬升。
2024年我們共讀「愛與微細身」這本書時,學妹分享自已覺察情緒的經驗。
她說:「我觀看腦中不停浮現的念頭,甚至懊悔為什麼自己有負面念頭。」
覺察自己腦中的念頭,才是開啟真正認識自己的第一大步。
所以認識自己是一條極不容易的路,需要前面多少的辛苦札根。
從2008年學妹開始讀心靈書藉,一直到2022年,歷經十多年的閱讀累積。
這中間也只有把書中道理放入生活中,才能慢慢地一直不斷進步。
另外這十多年的光陰,學妹也利用著色繪本、禪繞畫等方式,讓自己的心定靜。
最後隨著我們的共讀莊子和佛學,如此一步步引導,學到如何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十多年的穩紮穩打,最後終於邁入到一個里程碑。
我們能覺察自己的念想、進而學習接受自己的原貌,
不逃避自己的問題,正面迎擊個性裡的缺失。
雖沒有完美的一天,但卻能不斷地檢視自己、改變自己。
如果您正要開始學習認識自己,什時開始都不嫌晚。
單單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我開始學習覺察自己的念頭,也是有位居士引領入門。
所以若您也想學習認識自己,除了要有厚實的基礎外,貴入相助可能也不可缺少。
藉由正確的學習方式,遇見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