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用 AI 寫作?
近年來,AI 在寫作領域的應用引發了熱烈討論。自 2022 年 ChatGPT 問世以來,它帶來了極大的轟動,而如今,AI 寫作的趨勢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甚至讓許多傳統寫作者感受到壓力。2024年3月,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是否應該使用 AI 進行寫作的文章,而現在,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值得深思,因為 AI 的普及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

AI 寫作的普及與影響
在過去,寫作是一個高度個人化的行為,無論是文學創作、新聞報導、法律文件或學術論文,都是由人類親手完成。然而,現在許多人選擇使用 AI 來幫助自己寫作,甚至完全依賴 AI 生成內容。這種變化讓一些堅持手寫或自行輸入文字的人感受到壓力,因為 AI 生成的內容速度更快,邏輯更清晰,而且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迅速調整。
舉例來說,當我研究一個法律案件時,曾經向多位律師諮詢同一個問題,但每位律師都要求支付諮詢費,且提供的答案各不相同。這讓我陷入困惑,因為不同專業人士的見解各異,導致我無法確定哪個答案才是最正確的。然而,當我將訴訟狀紙輸入 AI,詢問其中的錯誤時,AI 不僅能夠逐條列出錯誤,還能引用具體的法律條文,告訴我哪些部分不符合規定。進一步請教後,AI 甚至能夠分析我的訴訟策略,指出我的聲明書為何被法官要求重寫,並且給予更合理的建議。例如,AI 發現我將刑法、行政訴訟法、民法的訴求寫在同一條文內,而根據法律規範,這些應該分開處理,才能提高勝訴的機率。這樣的回答已經相當接近律師的專業判斷,甚至在某些情境下更加精確。
而分開處理是關鍵,每位律師都有自己的見解,但往往不會主動提及這一點,因為在收取費用後,他們才會幫你修改,而不會詳細解釋原因。
AI 是否會取代人類創作?
這樣的發展讓人不禁思考:如果 AI 能夠快速且準確地生成準確內容,那麼寫作是否還需要人類來執行?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雙面的。
一方面,AI 確實能夠取代許多重複性高、公式化的寫作工作,例如新聞摘要、法律文件、商業報告等。對於企業和專業人士來說,AI 寫作能夠大幅降低時間成本,提升效率,甚至避免人為錯誤。
但另一方面,AI 仍然難以取代人類在創意、情感表達與批判性思維上的優勢。例如,小說、詩歌、劇本等創作類型,往往需要深厚的文化背景與個人經驗來塑造角色與情節,而 AI 雖然可以模仿文風,卻難以真正理解人類的情感與價值觀。
此外,AI 的寫作仍然受到資料庫與演算法的限制,缺乏真正的原創性。例如,它的回答往往是基於已有資料的重組,而非真正的創新。這使得 AI 難以產生完全獨特的內容,特別是在需要哲學思考、道德判斷或主觀分析的領域。
這正是目前的限制,但隨著數據量的增長與 AI 演算法的精進,內容的變化與重組將變得更加細膩與自然,最終可能讓人難以區分是 AI 還是人類創作。
不適應 AI,會被時代淘汰嗎?
或許更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我們不跟進 AI 技術,是否就會被淘汰?答案可能並非絕對,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 AI 進步的速度加快,傳統的寫作方式確實正在改變。
以書法為例,在過去,書法是記錄文字的主要方式,但隨著印刷術與電腦的發明,手寫書法變得越來越少見,如今已被視為一種藝術,而非日常生活的必要技能。同樣地,今日我們透過鍵盤寫作,但三十年後,或許 AI 生成的內容將成為主流,而純手寫或人工輸入的文章則成為一種「工藝品」。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人類寫作?未必。相反地,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與 AI 共存,利用它的優勢來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例如,許多作家已經開始使用 AI 來進行初步構思,然後再根據 AI 的產出進行修改與潤飾,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效率,也能確保作品保有個人風格與創意。
適應變化,發揮人類優勢
總結來說,AI 寫作的崛起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但這並不代表人類寫作將完全消失。AI 可以大幅提高寫作效率,並取代許多制式化的寫作任務,但在創意、情感與批判思維方面,仍然無法完全取代人類。
面對這種變化,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利用 AI 來增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與之對抗。未來的寫作者可能不再只是單純的「寫字」,而是需要學習如何運用 AI 來輔助自己的創作,讓 AI 成為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取代人類的威脅。
如果你仍然堅持純手寫文章,那麼這份堅持可能會逐漸變成一種藝術,而非主流的表達方式。但如果你願意擁抱變化,那麼 AI 將成為你強而有力的助手,幫助你在寫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AI 寫作已經來了,問題不是要不要用,而是我們該如何使用它,來讓自己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