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對失敗,或者說偏離預期的事情,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第一個反應都是沮喪、抗拒、無奈
但是在我們的周遭,總有那麼些人,他們有辦法把偏離預期的事情,扭轉成他們獨一無二的優勢,今天就帶大家深入探究一下,究竟他們做對了什麼,讓他們能把我們覺得的「失敗」扭轉成他們的優勢
3M - 不小心做出的怪東西搖身一變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

1968年,3M公司的西弗博士原本被指派要研究用於飛行器的強力膠水,但陰差陽錯之下,他做出了一個黏性很弱的膠水,在當時,大家並不看好這個怪東西,只當他是實驗室裡面有趣玩意,西弗博士本人對此倒是很堅持,他不停地向眾人宣揚這個膠水。
直到幾年後,同為3M公司員工的弗萊博士在和同事打高爾夫時聽聞了這個東西,覺得很有意思,就去找西弗博士要了些樣本,然後在他參加教會的唱詩班時,他發現將這個可以反覆沾黏的膠水用在紙上時,可以很好的解決書籤一直掉下來的問題;就此,便利貼誕生在了這個世上。[參考資料]
柯達 - 親手斷了自己原有的領先優勢

1975年,柯達的工程師史蒂芬.沙森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數位相機,但是當時,柯達的高層並不支持[註],他們認為這個產品會影響到他們原有的底片業務,儘管當時發明人史蒂芬拼命地說服高層,高層依然沒有給予這個新技術太多的重視。
直到10年後,Nikon推出了數位單眼,他們才意識到,他們需要開始轉型,因而開始大力扶持數位方面的事業,但別忘了,早在10年以前,他們是擁有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為什麼都是「失敗」卻會有不同的結局
在上面兩個故事中,同樣都是偏離預期的事情發生,為何最後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在《正確犯錯》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以下幾個解釋:
- 公司文化:3M 鼓勵員工嘗試,他們員工帶薪去嘗試一些不一定會有實際產值的事情
- 資訊流通的場域:3M 的弗萊博士是在公司的高爾夫球場聽說了這個奇怪的膠水,進而推動了這件事情的發展,致使這個黏性不強的膠水至終成為了影響世界的便利貼;而柯達面對一個可能威脅到原有業務的新東西,他們選擇將他束之高閣,沒有讓這個西創意在公司裡流動。
啟示
對於那些不如預期的事,我們或多或少會抱持著厭惡感,但很多時候,正是這些「脫軌」的事情,成就了我們的不同,面對人生中的那些「意外」- 沒有考上預期的學校、不小心走錯路、踏入一個從未想過的產業...等等,這些都是令我們有意外收穫的時刻,但重點在於,我們如何去看待這些「失敗」,我們究竟是把它當成機會、還是當成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