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子浩浩下課的前十分鐘,大雄阿公就已經到校門口,把三角錐放置十字路口就定位,他說,一定要在學生衝出校門的時候全部做好,不然鐘聲一響,每個孩子都像放出籠的小鳥,過馬路都忘了停看聽。接到大孫子浩浩,爺孫倆手牽手走路回家,一路上浩浩跟阿公報告學校發生的事,阿公熱切回應,給孫子滿滿的情緒價值。
不眠不休做了六十年,終於在老闆一聲該休息了,阿雄阿公正式退休,那一年,他七十三歲。退休後的阿公有一點難適應,坐在沙發十分鐘就打瞌睡,那時候的阿公除了接孫子上下課,幫太太做一點家務,時間多到像沒有關緊的水籠頭一直浪費水。直到有一天,阿嬤跟阿公說要出門做義工,阿公不疑有他,可是時間一長,阿嬤每天下午都要出門,每次都要兩個小時以上,阿公不免起疑,偷偷跟蹤阿嬤,才發現阿嬤跟一群人在拆紙箱,邊拆邊聊天,有說有笑,好不快樂。
阿公也跟著加入志工行列,一早出門,晚晚回家,做得跟上班一樣的起勁,阿公說,做志工沒有薪水沒有壓力,一邊練身體,一邊淨化環境,好處實在有夠多。阿公說,同期退休的同事在家一段時間就退化了,有的同事退休一年腦中風,有的退休兩三年就往生,打拼了一輩子,晚年卻是潦草結束,實在有夠不甘心。阿公不願意自己的晚年糊糊塗塗所以做點好事回饋社會也幫自己積一點福,阿嬤更說,一個家庭若有父母癡呆,孩子情何以堪?是要他們工作,還是放棄工作照顧父母?
阿嬤的想法是,一旦步入老年,就要趕緊找一條路來走,首先要放下對世間財的執著,放下才能得到。老人把自己照顧好,不要退化,健健康康的,錢讓孩子去賺就好,老人家轉換跑道賺功德財,自己使用有剩餘還能轉成祖德庇蔭子孫。就像老智者說的,留德才有用,德就是福,留財只會增添子孫的貪瞋癡,造成兄弟鬩牆,甚至骨肉相殘,何苦來哉。總是,老人好,孩子才會好,為了孩子好,老人要有智慧做取捨。
#退休第二春
#行善
#功德財
#有捨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