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外表望去,像是一個健健康康的小孩,殊不知她其實是一個瀕臨身心障礙的小孩,他的耳朵在高音頻的地方是聽不見的!
因為她看起來像一般人,所以我對他期待和要求是跟常人相同,忽略了她根本聽不懂! 因此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氣急敗壞大罵,使得她無所適從,我心疲失望,總是覺得別人的小孩怎麼都是醫生、聯發科的員工之類的,而我的小孩怎麼連這個都不會,望女成鳳的心從未消滅。而我也默默的跟自己說,她其實不是念書的料,雖然心裡面已有了這認知,但是又不想承認,不想面對,我還是希望她可以成績可以好一點!
這裡就有悖論!我是要抱著希望身心俱疲的責罵下去,還是轉換角度適性發展呢?我的視野和眼界還不夠,我該如何呢?於是我問了ChatGPT,這是他給我的答覆…
孩子在高音頻部分聽不見,這確實會影響她的學習和溝通,特別是在學校環境中。看起來「正常」的外表常常讓人忽略了她實際的挑戰,這也是讓你感到困惑和失落的原因之一。你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向:
了解孩子的能力和需求
了解她在哪些方面需要協助,例如是否需要助聽器、特殊教育資源,或者語言治療。也許她在學習上的困難不只是努力不足,而是因為環境或方法不適合她。
轉換教育觀念
成績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價值的唯一標準。她可能有其他的天賦,例如藝術、運動、手作、表演等。試著觀察她在哪些事情上感到快樂和有成就感,給她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
調整親子溝通
嘗試用更溫和且具體的方式與她溝通,了解她的感受和想法。有時候她的行為表現可能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聽不清楚或理解困難。
給自己更多理解與包容
身為父母,你的焦慮與自責都是真實的,但也別忽略自己的情緒。尋找一些心理支持或家長團體,和有相同經歷的家長交流,會讓你覺得沒那麼孤單。
給孩子一個穩定的情緒環境
當你選擇以接納和支持的態度面對她時,她會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這種正向的互動,對她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面臨的是一個需要更多耐心與理解的挑戰。相信調整心態之後,你和孩子都會找到更適合彼此的相處方式。
我自身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理解,我的家裡總是吵吵鬧鬧,充滿著謾罵的聲音,希望我可以加油,試著做多一點,改變自己的舊觀念,加油!努力地找到平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