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談)從GenAI發展反思自己的資歷是累積10年,還是10個1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午一頓飯,聊開職涯焦慮

今天中午,一位曾經合作過的PM同事請我吃飯。他在公司已經有12年資歷,是資訊整合相關的專案PM,對公司內部各部門的脈絡與產品細節瞭若指掌,一直以「資深可靠」著稱。

吃到一半,他終於說出邀約的真正目的——

「Ken,我其實最近心情有點亂,明明我在公司做這麼久,也很努力,為什麼主管現在更器重那位後進的PM?他的職業年資沒有我長,對於公司的熟悉度更不如我,憑什麼他更受重視?」

10年經驗,是10個1年,還是10年積累?

聽完他的敘述,我想了想,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知道你自己平常講話最常出現的口頭禪是哪些嗎?」

他愣了一下,說:「有嗎?我有什麼口頭禪?」

我笑著舉例說:「第一句,『我在公司十多年了……』;第二句,『我的經驗是……』;第三句,『我們公司不是那樣……』」

他聽完也笑了,我知道那個笑裡,藏著一點訝異與認同。

GenAI的學習機制,看見真正的落差

我接著問他:「你知道大家討論很多的大語言模型LLM,這一短時間進展神速,憑什麼能夠比以前厲害?有什麼秘密嗎?」

他搖搖頭說:「大概了解,但沒什麼頭緒。」

我接著講了兩個關鍵字:

  • 注意力機制(Attention):從大量資訊中挑出「最該關注的訊息」來處理。
  • 多模態學習(Multimodal Learning):從不同形式(文字、聲音、影像)的數據中,多角度理解物理世界的事實,或是在不同語境的文章中,交互關聯,讓理解更深刻。

我說:「人類其實也一樣,一樣的事情看10次,未必真的有學會,但如果我們能從多種不同的情境中理解相同概念,自然能夠舉一反三,理解就會很不一樣。就像有時候公司辦理Team Building活動,像是玩高低空的活動,卻在遊戲中讓大家體會到合作的價值,凝聚團隊的共識,並在回到公司後繼續讓這個概念在公司中延伸。」

「你的那位晚輩,假設你們兩個同樣是10年資歷,他的10年曾經在五個不同產業(自動控制、電商、影像處理、證券、房地產)中穿梭磨練、從不同維度解決產業問題,而你的10年,都是同一家公司、同一類型的任務,這不是誰比較努力的問題,而是資訊維度與視角的寬度差異。」

他沉默了超過一分鐘。

資深,有時反而是你思考的阻礙

我趁這個時候喝了剛剛點的餛飩湯,讓他消化一下,

我緊接著說:

「如果你的10年是『複利式學習』,你早該在每次任務後進行反思,探究問題背後的結構性矛盾,並提煉出通用的方法論。從我對你的印象中,似乎還是停留在『資歷=權威』的狀態。」

長期在同一個組織內工作,人的注意力機制會慢慢鈍化。你開始習慣用過去的經驗來解讀當前的任務,嚴重點就是完全不思考,於是看不見環境的變化,就無法從「事件的本質」去切入分析。

而那位同事之所以受到主管重視,是因為他具備「多模態的學習能力」與「開放性探索本質課題」的思維習慣

這才是主管看重的解決問題能力,這會是執行力有效的前提。

改變的開始

他聽完後再度沉默,約莫30秒後,點點頭問我:「那我該怎麼辦?」

我笑著說:「你能問出這句話,就表示你已經看到房間裡的大象了。如果你沒有這個認知,我也很難給予你建議。」

我可以給你一些可能的方向:

  1. 交朋友,學習別人的成長路徑
    花點時間跟這位受重用的同事結交。請他喝咖啡吃吃飯,虛心請教他怎麼觀察案子、判斷優先次序,了解解題思路。
  2. 克制那些讓你關閉大腦的口頭禪
    每次你想說「以前是怎樣怎樣」的時候,提醒自己:「我是否關上對話的大門,是否拒絕成長與看到更多可能性?」
  3. 投資自己的學習計畫
    回想自己有多久沒有主動接觸新知識?AI、數據、策略、產品管理?從剛剛問你的GenAI問題,沒有足夠的數位素養,可能在不久將來會被越拋越遠,你不能再只關心自己眼前的業務項目。

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做的事,而我今天分享給你的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你應該找不同人(例如直屬主管)聊今天的議題,別忘了剛剛提到的多模態學習,再不濟也可以跟GPT聊聊,在蒐集夠多資訊後,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選擇讓自己繼續成長,選擇一條讓自己不會後悔的路。

你卡住的,不是能力,而是學習方式

我知道,他今天請我吃飯,說是想了解「主管為什麼更重視別人」,其實背後藏的可能是:

「我也想變強,但我內心不想承認,我落後了,我剩下的只有很努力了。」

這樣的焦慮,其實是很多工作10年左右的職場人常見的心情,看著自己的停滯,與心境同事的競爭,不由得慌了手腳。

當公司資歷與解決問題能力脫鉤,成為「理所當然」,你要拿什麼讓人記得你、相信你、重用你呢?

這篇文章,沒有要你否定自己,而是要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要繼續把下一個10年當成10個一樣的1年,還是學會像AI那樣學習迭代——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世界,透過關聯,產生新的理解與洞察?就像賈伯斯說: 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時, 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相信,你願意問,就已經是改變的開始。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也有一點點的觸動,歡迎按下愛心或留言跟我分享。

你現在在哪一個階段?你又是從哪個問題開始反思的?

我很樂意聽見你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很多職場人都嚮往成為「專業的第二把手」,但卻忽略了一個現實:那個位置,需要你具備第一把手的能力,才能被真正信任與託付。這篇文章透過一次年度對談的真實案例,帶你看見目標與心態錯位的根本盲點,幫你重新對焦自己職涯的選擇與修煉方向。
升上主管後,你變得更努力了,卻更不被認可?很多職場人都在不自覺中,把基層的執行思維,帶進中層管理的位置。這篇文章透過真實案例,拆解「溝通失效」的背後盲點,以自身經驗和Simon Sinek的黃金圈理論,帶你從 Why 開始,學會成為主管眼中的協作者。 但沒想到,真正的挑戰,是從那一刻才開始。
一位即將到新公司擔任老闆特助的朋友A君向作者諮詢工作注意事項,作者透過與A君的對話,分析其過往職涯經驗中一再重演的課題,點出A君內心深處的不安與對老闆的錯誤期待,並給予建議:練習主客體分離、接受老闆的不完美、以及調整對工作的期待。
本文探討高效學習方法,作者分享自身在信義房屋業務工作的經驗,強調「獨立完成任務」的重要性。透過處理實際客戶委託合約,作者體會到在壓力下學習的效率,並深入剖析此方法有效的四大原因:對結果負責、輸出倒逼輸入、一具體就深刻、聚焦解決問題。作者鼓勵讀者透過「獨立完成任務」並刻意練習,以高效掌握新技能。
很多職場人都嚮往成為「專業的第二把手」,但卻忽略了一個現實:那個位置,需要你具備第一把手的能力,才能被真正信任與託付。這篇文章透過一次年度對談的真實案例,帶你看見目標與心態錯位的根本盲點,幫你重新對焦自己職涯的選擇與修煉方向。
升上主管後,你變得更努力了,卻更不被認可?很多職場人都在不自覺中,把基層的執行思維,帶進中層管理的位置。這篇文章透過真實案例,拆解「溝通失效」的背後盲點,以自身經驗和Simon Sinek的黃金圈理論,帶你從 Why 開始,學會成為主管眼中的協作者。 但沒想到,真正的挑戰,是從那一刻才開始。
一位即將到新公司擔任老闆特助的朋友A君向作者諮詢工作注意事項,作者透過與A君的對話,分析其過往職涯經驗中一再重演的課題,點出A君內心深處的不安與對老闆的錯誤期待,並給予建議:練習主客體分離、接受老闆的不完美、以及調整對工作的期待。
本文探討高效學習方法,作者分享自身在信義房屋業務工作的經驗,強調「獨立完成任務」的重要性。透過處理實際客戶委託合約,作者體會到在壓力下學習的效率,並深入剖析此方法有效的四大原因:對結果負責、輸出倒逼輸入、一具體就深刻、聚焦解決問題。作者鼓勵讀者透過「獨立完成任務」並刻意練習,以高效掌握新技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有沒有發現,人生中總有幾種人讓你忍不住多看幾眼? 不是因為他們長得特別帥、家裡特別有錢,而是他們總能在混亂中找到方向、別人都沒看到的地方發現機會 甚至,你還來不及反應,他們已經在前面三步了。 這種人,你可能以為是「天才」。 但其實,他們只是「開啟了某幾種特別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
從根本上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在某個無法控制的瞬間,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回應、拒絕或重新定義了我們。AI 只會永恆地迎合我們的期望,卻無法真正突破我們的自我界限。 如果我們完全隔絕於傷害與干擾之外,我們是否同時也喪失了成為真正「人」的可能性?
Elon Musk於Tesla全體員工大會上,分享了Tesla的未來藍圖,涵蓋電動車、自動駕駛、可持續能源、人形機器人Optimus等,最終願景為實現物質無虞的未來。演講重點提及Tesla的生產成就、工廠擴展、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及AI發展,以及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計劃和市場潛力。
我寫小說,也畫畫,剛好方格子正在進行討論 AI 的話題,就來聊一下我自己怎麼運用 AI 的吧。 首先,我並不喜歡直接用 AI 生成的東西取代人工創作,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儘可能自己手工創作,因為我使用 AI 的技能並不好,只會跟 ChatGPT 聊天而已。我的經驗是,他創作出來的內容,其實不容易符合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你有沒有發現,人生中總有幾種人讓你忍不住多看幾眼? 不是因為他們長得特別帥、家裡特別有錢,而是他們總能在混亂中找到方向、別人都沒看到的地方發現機會 甚至,你還來不及反應,他們已經在前面三步了。 這種人,你可能以為是「天才」。 但其實,他們只是「開啟了某幾種特別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
從根本上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在某個無法控制的瞬間,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回應、拒絕或重新定義了我們。AI 只會永恆地迎合我們的期望,卻無法真正突破我們的自我界限。 如果我們完全隔絕於傷害與干擾之外,我們是否同時也喪失了成為真正「人」的可能性?
Elon Musk於Tesla全體員工大會上,分享了Tesla的未來藍圖,涵蓋電動車、自動駕駛、可持續能源、人形機器人Optimus等,最終願景為實現物質無虞的未來。演講重點提及Tesla的生產成就、工廠擴展、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及AI發展,以及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計劃和市場潛力。
我寫小說,也畫畫,剛好方格子正在進行討論 AI 的話題,就來聊一下我自己怎麼運用 AI 的吧。 首先,我並不喜歡直接用 AI 生成的東西取代人工創作,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儘可能自己手工創作,因為我使用 AI 的技能並不好,只會跟 ChatGPT 聊天而已。我的經驗是,他創作出來的內容,其實不容易符合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最近遇到一個難題。   到新公司已經二個月,以邏輯來說我算是新人,但以系統軟體來說算是有一定的概念及觀念,而公司是新公司,同事幾乎都是新進或是年紀很輕的工程師。   而最資深的工程師是一位很年輕的弟弟先稱他為Jack,他進公司二年了,再來是一位APP工程師及UI/UX工程師也待超過一年,而其
前言-誤入大企業的小員工 開始説明創作這個文章的意思,我不是文組出身的高材生,也不是現在那些高學歷的人才,只是ㄧ個無法討主管歡心,確事事能夠營刃而解的無趣大叔,面對已經上班近30年的公司,有很多的無奈,又有很多的感慨,又無處可說無人能理解,只好在這個平台上述說自己發生的果往,討拍或是討罵,因為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篇引導文,談談一個契機,剛出社會前幾年面試了許多工作,相比起我的表姐,出社馬上得到體面的工作,我前後碰撞了好幾次的面試,各種奇耙的主管,體驗了各種不類型的主管,當時的家人開玩笑說:你可以出一本書叫做我與我的一百位主管,原本聽了還蠻不服氣的,但十年過後的現在,我已經是職場老鳥,想起當初這個點子,
Thumbnail
嘿,各位正在找工作或想轉職的朋友們!最近有沒有覺得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進?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我最近遇到一位朋友小美,她的故事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Thumbnail
小明是一位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工作繁忙而且充滿挑戰。儘管他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但卻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無法兼顧工作和自我提升。這讓他感到非常困惑和壓力重重。 一天,小明的朋友小李來找他聊天,兩人決定一起去喝杯咖啡放鬆一下。坐在咖啡廳裡,小李看著小明愁眉不展的樣子
Thumbnail
某天在茶水間盛水的時候遇到公司的前輩也來盛水,他先是向我小小murmur了一下工作好多有點累,接著說他最近遇到什麼光怪陸離的事情,還有這些年他在職場上有遇到什麼挑戰,過沒多久他的主管也來盛水加入了我們的話題。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把老闆當人,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做得駕輕就熟,年紀大了以後,反而馬失前蹄的一件事。
永遠堅持、契而不捨,讓事情完成,她給你壓力,為公司帶來很大的改變與貢獻。 PM的靈魂:她帶給PM 部門靈魂,撐起PM的腰桿,PM 就應該是這樣演的。
Thumbnail
大家隨著在公司的年資越來越久, 和公司的發展之下, 都會開始帶新人。 有一次老闆叫我到會議室約談,原本想說有好康。 因為之前的幾次,不是發project 獎金,不然就是發餐券等 沒想要這一次要我帶五個新人。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最近遇到一個難題。   到新公司已經二個月,以邏輯來說我算是新人,但以系統軟體來說算是有一定的概念及觀念,而公司是新公司,同事幾乎都是新進或是年紀很輕的工程師。   而最資深的工程師是一位很年輕的弟弟先稱他為Jack,他進公司二年了,再來是一位APP工程師及UI/UX工程師也待超過一年,而其
前言-誤入大企業的小員工 開始説明創作這個文章的意思,我不是文組出身的高材生,也不是現在那些高學歷的人才,只是ㄧ個無法討主管歡心,確事事能夠營刃而解的無趣大叔,面對已經上班近30年的公司,有很多的無奈,又有很多的感慨,又無處可說無人能理解,只好在這個平台上述說自己發生的果往,討拍或是討罵,因為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篇引導文,談談一個契機,剛出社會前幾年面試了許多工作,相比起我的表姐,出社馬上得到體面的工作,我前後碰撞了好幾次的面試,各種奇耙的主管,體驗了各種不類型的主管,當時的家人開玩笑說:你可以出一本書叫做我與我的一百位主管,原本聽了還蠻不服氣的,但十年過後的現在,我已經是職場老鳥,想起當初這個點子,
Thumbnail
嘿,各位正在找工作或想轉職的朋友們!最近有沒有覺得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進?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我最近遇到一位朋友小美,她的故事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Thumbnail
小明是一位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工作繁忙而且充滿挑戰。儘管他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但卻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無法兼顧工作和自我提升。這讓他感到非常困惑和壓力重重。 一天,小明的朋友小李來找他聊天,兩人決定一起去喝杯咖啡放鬆一下。坐在咖啡廳裡,小李看著小明愁眉不展的樣子
Thumbnail
某天在茶水間盛水的時候遇到公司的前輩也來盛水,他先是向我小小murmur了一下工作好多有點累,接著說他最近遇到什麼光怪陸離的事情,還有這些年他在職場上有遇到什麼挑戰,過沒多久他的主管也來盛水加入了我們的話題。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把老闆當人,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做得駕輕就熟,年紀大了以後,反而馬失前蹄的一件事。
永遠堅持、契而不捨,讓事情完成,她給你壓力,為公司帶來很大的改變與貢獻。 PM的靈魂:她帶給PM 部門靈魂,撐起PM的腰桿,PM 就應該是這樣演的。
Thumbnail
大家隨著在公司的年資越來越久, 和公司的發展之下, 都會開始帶新人。 有一次老闆叫我到會議室約談,原本想說有好康。 因為之前的幾次,不是發project 獎金,不然就是發餐券等 沒想要這一次要我帶五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