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籃球場的防守區,看懂高效團隊關於合作的智慧
合作,只是幫忙嗎?
在職場裡,常常聽到一句話:
「要學會和別人合作。」不論是新人訓練、團隊會議,甚至在KPI職能評鑑裡,「合作能力」被視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指標。大多數人對「合作」的直覺理解,就是:「互相幫忙、互相補位、保持和諧。」
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最近對團隊裡一位夥伴的觀察,我問了問自己:「所謂的合作,真的是相互幫忙嗎?」
總是笑瞇瞇、樂於助人,是最佳合作夥伴?
這位夥伴,人非常客氣、與人為善,跟他互動都會覺得很舒服。樂意幫忙,連不是份內的事,當別人有小缺口,都會「順手補一下」。
連其他人缺資料,也沒催促,自己默默把缺的那塊補齊;工作流程中某個人掉鍊子,也選擇靜靜把漏洞補好。
這樣的夥伴,在傳統團隊中,會被誇讚願意捨身為別人的「合作典範」——因為好說話、不計較、補位快。
但在我的觀察中,這並不是高效團隊期待的樣子。
茶水間的對話,揭開「順手合作」的盲點
有天在茶水間,我跟夥伴聊到這件事。
我說:「據我觀察,你常會順手幫別人補位,這樣的合作方式,你怎麼看?」
他笑了笑說:「既然大家是同一個團隊,公司也強調合作分工的理念,本應互相協助,這樣運作才會順暢,況且今天我幫別人,明天別人也會幫我。難道不是這樣嗎?」
他這麼說,似乎完全合理,無懈可擊。
但我忍不住反問:「你覺得,這樣的順手幫忙的習慣,有助於我們形成一個高效團隊嗎?」
他頓了頓,顯然沒有想過這個角度。
「為什麼?幫助別人,與高效團隊又有甚麼關係?」
這是他當時真心的疑問。
大學打籃球時,教練告訴我們的事
我說:
「你知道嗎?以前大學打籃球時,在進行防守時,教練常提醒我們三件事。」
- 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防守區域。
無論是中鋒、前鋒還是後衛,每個人都有自己該負責的位置。這個區域內,發生什麼事,第一責任人就是你,因為球隊把這個地方交託給你了。 - 不能悶著頭防守,要不斷喊話。
當對方球員突破你的防守區域時,不能只有自己死守,而是要喊出來:「換防!」、「協防!」、「過人喔!」,要讓鄰近隊友知道現在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你不是孤單一人,你還有隊友。 - 隊友要及時回應,不能只是默默補位。
當主要防守人喊出來時,鄰近的隊友要大聲回應:「我來!」、「你退!」、「包夾!」,讓發出需求的隊友知道,你已經做出反應。

所有人在初期練習時,都免不了被教練反覆提醒,大家加入球隊在個人技術都有一定基礎,但在整體運作上卻漏洞百出,甚至心態會有點抵觸,覺得很麻煩,靠直覺打就好。但當大家在真實比賽中慢慢體會到協同威力,團隊的效率,甚至高度專注下進入集體心流,真的會讓人有淋漓盡致的高峰體驗。
你順手補了,但他人卻沒意識到自己漏了
我說:
「你知道你的狀況是什麼嗎?為什麼會阻礙高效團隊的形成呢?」
就像你在場上,看見隊友沒守好,他沒喊、你也沒提醒,只是直接衝去補位。
這樣的行為,有兩個問題:
- 沒有信任隊友的能力。
因為心理上你不相信對方,不相信他能補救,乾脆自己做了就好,因為這樣最快。 - 剝奪了隊友成長的機會。
隊友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漏防了,也不會從這次經驗中學到怎麼防好這個區域。

長久下來,這樣的漏洞會一直存在,你的無聲補位,造就團隊整體極限的天花板。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錯不在你,可能是對方沒有工作品質,但我們討論別人並沒有意義,可以優化的就是眼前自己的行為。
真正懂合作,是信任、溝通、回應
我告訴他:
「高效的團隊,必須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區域,站穩自己的位置,同時不斷地發出訊號,讓整個隊伍保持同步,並能針對別人發出的訊號做出反饋與行動。」
- 要練習信任別人負責的守備範圍。
- 當自己出現漏洞時,要明確表達需要他人協助的需求與指示。
- 隊友喊出漏洞時,除了行動補位,也要回應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行動。
- 如果你看到對友漏洞時,需要喊出來,不能只有默默補位。
這樣的合作模式,才是真正高效的基礎。
合作是為了讓彼此有空間站穩
那天的對話,後來夥伴跟我說:
「原來我的順手幫忙,可能對團隊是種干擾……」
我說:
「這不是干擾,是你的好意沒有對上團隊的節奏。」
幫人是好事,但如果從沒告訴對方需調整的部分,就永遠都學不會。
如果一個團隊,都是靠彼此默默補位來運作,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是漏洞百出,因為沒有人真正面對自己的區域責任,這樣的團隊在太平盛世沒問題,真正進入風暴圈時,是會解體的。
或許這是觀察一件事的時空視角差異,當我們把視角拉到長期的未來,考慮到團隊的成長與可能性,就需要調整對應的管理作為。
領導者的角色,是設計出「信任與訊號流動」的場域
這次對話後,我自己也反思,作為主管,會不會一不小心,落於誰幫太多、誰做太少的爭論,應該是:
- 要怎麼讓每個人敢站穩自己該站的位置?
- 要怎麼讓大家習慣發出訊號,而不是悶著頭自己做?
- 要怎麼讓團隊進入那種高效的「心流狀態」,而不是補來補去的假性合作?
這些,才是領導者真正該思考的事。
合作,不應只有善意,更該是成長節奏的拿捏
未來,需要時不時提醒自己:
「合作不是把對方的事補起來,而是讓他站穩,讓他知道他漏了哪裡,然後一起守住這個區域。」
順手幫忙很容易,但站穩位置,敢喊敢應,才是團隊真正的力量。
讀到這邊的你呢?
你的團隊裡,有沒有那種「順手合作型」的夥伴? 你又是怎麼看待「合作」這件事的?
歡迎留言給我,我們一起思考,怎麼讓合作,不只是善意,而是高效的節奏流動。
也歡迎把內容分享給需要的夥伴,一起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