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主管 1-1,事先我已經有列出我自己覆盤的內容,很快的進入到主軸。
這點我自己深有所感,我的思考路線很常會過度執著在細節上,以前剛出社會時,經常會疏於去看事物整體範圍,而執著在相對不重要的枝微末節上。
也很感謝每份工作都會讓我有不斷意識到這缺點的機會,持續的在不同產業領域與職位上磨練自己。
調整方向是:假設我在和小孩們對話,自己要可以講出口並讓小孩都聽得懂的話,並且搞清楚每件事的內容,就算非自己的領域也要花時間了解。
意想不到的是,得到主管回饋:「要把握能在老闆面前得分的機會,就算你解釋不出來,也不會扣分;但一旦說得清楚又能讓人明白,這不就加分了嗎。」
我的主管是很會向上管理的人,這點是我還沒有仔細想過的,主管之所以能勝任,果然是在思維上有如此小卻重要的差異。
首先,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會有這情況。所以聽到主管這樣說,除了訝異更對自己呈現出的專業度抱持懷疑。
承上,我首先得改善思考過度細節與執著,再來是要好好聆聽對方問的問題背後到底想要知道什麼。如果對議題很不熟,事先準備 QA 也是我能做的。
我目前擔任金融業產品經理,在 meta 等外商軟體業的 PM,對於數據的掌握度與依賴,與接下來決策方向息息相關。
「數據化決策」也是我今年放在自己 KPI 中的一項,要靠科學化的數據做事與判斷,如果專案下一步可能面臨風險,確認風險、評估風險,制定應對策略去承擔風險,這是主管叮嚀我要深入自己的決策思考的很重要一句話。
所以,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事前做好完善準備、數據化思考是我要改善這缺點預計要執行的方向。
我想不一定都遇到或發生過。
我的大老闆至今擔任 VP 職位,僅換過兩份工作,在兩家公司想必也與不同部門與同事交涉過幾回合,更糟糕的是一定也有被衝康過。
這次報告在文件上的專案負責團隊寫法錯誤,讓老闆非常介意,並再三告知這是團隊的 credit,要好好寫對 owner 單位。
在我角度,我沒有雙邊確認確實是我的疏失,但並沒有想到會造成老闆如此激烈反應,當作學到一課,下次會再更注意。
積極面的我,面對工作給我的考驗與回饋,我會想盡辦法修煉自己並跨越挑戰,讓自己升級到更高的位置。
另一面慵懶的我,時常想著我不就只是個員工嗎,需要如此全身心靈的奉獻嗎,何不快活地過日子?
但終究也只是夢想,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的路上,永遠都還有更多未知挑戰,抱持好奇心與終身學習態度,並且記住向上管理,一定要幫助老闆在做事上更輕鬆,事先思考周全,才能掌握每個加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