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強迫我「正向」的要求
若咖啡太苦了,可以加一點糖或牛奶;若巧克力太甜了,可以加一點鹽或果乾。當我微笑累了,可以容許我悲觀負面一下嗎?

壓力山大的「正向」思考
我向來思考都較為悲觀,為了配合社會標準應付工作,我刻意訓練自己的正向思考,每當有一個負面的念頭,我就思考它的反面。之後「我」就不會再抱怨,積極生活並事業有成,看起來是一個符合社會所期望的故事,但事情並沒有根據期望般發展。雖然思考的確有變得「正向」了,然而每個思考都在腦內接受審判,讓我疲累不堪痛苦不已。加上我的工作場所要求工作員絕對快樂,每次強迫自己保持笑容,保持樂天的面貌,都只有讓我感到自己是噁心的。
必須「正向」的思考
不論上班、上學、看文章、聽歌、甚至刷視頻都不予教導大家,必須遠離負能量的人和事,擁抱正能量才是在被壓榨、被剝削的社會環境下,仍能保持快樂的關鍵。
我曾經在一所兒童遊樂場所兼職,有一天在遊樂場入口遇到態度暴燥的客人,入口的職員因此向內場的職員報告並提醒我們小心應對。於是我向當時一同兼職的男生科普一下危機處理知識,告訴他如果遇到人為襲擊可以拿起椅子抵擋攻擊。怎料男生回答我,表示他奉行「正向」思考,不會思考遇襲這種負面的事件,所幸該客人進場後心情沒有影響,他的「吸引力法則」或許生效了。
以上的事件不禁讓我擔心,過度的正向是否已經影響到我們應付危機甚至生存的能力。其實當天我也同樣預料事件不會進展成攻擊事件,那是因為我有處理脾氣暴燥客人的經驗,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更重要的是,當危機發生時,我有應對的後備方案讓我自信地站到危機前。但整件事件中,我卻變成了不受歡迎的悲觀主義者。我竟然預測事件往最壞的方向發展,我應該成了那位男生必須遠離「負面」的人了。
思考工具
後來閱讀了由作者 芭芭拉·艾倫瑞克 著作的《失控的正向思考》,令我感到釋懷,亦開始對社會與職埸要求的「正向」思考作出反思。我無法改變熱愛「正向」思考的人,正如正向思考無法改變悲觀的我一樣。現在我學習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悲觀負面的心態妥協。外面的世界不接受你的軟弱,我們可以把它安置在自己的內心中,不需再對自己的情緒思想進行責備和批評。
我不是全然拒絕正向思考,也不是全然放任負面想法。而是把思考當作工具,當我在策劃籌備時,負面想法幫助我預想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和意外,有助我預備幾個後備方案,令計劃準備得更周全。在進行活動時,正面想法幫助我愉快地應對,遇上突發事故也能輕鬆面對。
正向或悲觀也沒關係
喜歡正向思考的人容易忽略實際面對困難的情況,悲觀的人容易困在自己負面的想法中,沒有絕對的對錯。互相包容、互相幫助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