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出版
在波士頓犯下多起兇案的連環殺手,其手段殘忍且精確的刀法,因此被外界稱為「外科醫生」。這起案件唯一的線索,就放在兩年前一名倖存的被害人凱薩琳.柯岱兒身上,兇手的犯案手法和當年如出一轍,然而那名兇手早已身亡,種種相似的細節令人猜測是否由模仿犯所為,而兇手和柯岱兒之間的連結也成為警方調查的關鍵。
隨著真相漸漸浮現,兇手也離她愈來愈近,這個獵人似乎知道、也特別喜歡他刀下每個被害女人最私密的恐懼…
她們的世界變成一片荒涼而陌生的風景,裡頭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個明亮時刻,都染上了絕望的色彩。
在這本小說裡,我們看到許多曾經遭受強暴而創傷的女人們,她們終身活在恐懼中,很難再去面對其他人,尤其是男人。
強暴這個字眼彷彿被烙印在身上,世人的眼光好像她們是瑕疵品,無法對任何人談,只能保持沉默,而她們也非得保持沉默不說,其他人才有辦法跟她們相處,最終,整個人生變成一種禁忌話題…
無法向人傾訴的原因,不僅是因為這是個太私密、丟臉而無法啟齒的事,而是,即使說了也不能被理解的痛苦。尤其當事件發生時,大家包括警察都只想問罪犯有關的事,每個人都只注意到加害人,而非被害者內心的創傷。
除了上述議題,書中其實也帶到不少性別歧視和重男輕女的問題,譬如男警探對女警的羞辱言辭和行為,以及醫院裏,病患對其他女性醫護人員的辱罵等等…
-
不論是兇手、醫生或警察⋯故事中出現的每個角色都在訴說著渴望權力和控制。
兇手透過折磨那些被害女性,以及試圖控制犯罪現場等行為,彰顯出他強烈的支配慾望;執法人員所配戴的槍枝和警徽都是主宰的象徵,槍可以是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最可怕的敵人;而醫生所擁有的權力,就是掌握他人的生死大權,用來拯救人命的醫療器材,也能淪為殺害他人的工具。
尤其凱薩琳.柯岱兒這個角色,她極力隱藏自己內心的脆弱,勇敢面對恐懼的行為,就是想證明兇手沒有贏,她仍然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就連希望醫院搶救父親的兒子,其行徑也不是出於愛,而是他已經習慣凡事作主,他絕不會把控制權交給任何人,哪怕對方是死神。
-
從警方調查中,我們可以知道兇手的獵殺方式,他專挑那些受過傷害、無法反擊的女人們,享受著她們向他乞求饒命的姿態,只有在這些人面前,才能讓他產生一絲優越感,那些痛苦、恐懼都能使他獲得滿足,也令他心情愉悅。
而作者也用視角切換的方式,讓我們試圖理解兇手的內心世界是如何構成,甚至採用很多傳說故事來表現,像是古代阿茲特克的獻祭儀式、還有以前北歐維京人將女奴殘忍對待的過程等…看著這些血淋淋的描述,不禁讓人感到一股惡寒,我甚至不曉得光是抽個血液,就能顯示出自己最私密的祕密。
這些人不會引起注目,也從來不會讓人產生警覺,他們跟正常人一樣神智正常,讓他異於一般人的是他的幻想,那些幻想引導著他走到現在…
比起那些臉上貼著「我是壞蛋」的人,看起來最無害、最平凡的人其實才是最可怕的,他們不曾虐待動物、不會放火搶劫、對長輩也是很有禮貌,正因如此,你根本不會注意到他們的內心,不會把他和殺人犯聯想在一起。
我覺得每個人心中至少存在一隻惡魔,它可大可小,單看你如何餵養。就如小說最後所言,那些犯罪的人,只因他從不否認自己擁有這樣的本質,並且他也擁抱這種本質,所以惡魔越長越大,從心靈開始慢慢地啃食…直到最後終於吞噬掉整個人。
-
老實說,有點後悔自己直到現在才閱讀這本書,而且這還只是系列中的第一本而已!
作者緊湊的佈局,讓人迫不及待想一口氣讀完,雖然兇手的出場不如自己預期,但塑造懸疑的地方相當精彩,畫面感十足,彷彿有種在看美劇的錯覺,尤其看完後那份恐懼依然沒消散…我甚至連著好幾天,都會在睡前跑去確認窗門鎖好了沒。
書中對於醫學犯罪的描述很真實,就連那些在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小細節全都有一一交代,還有醫療的專業術語也寫得特別清楚,剛開始我還很好奇作者究竟花了多少時間研究,沒想到本人就是一位醫生!
將自身的醫學背景加入小說中,而且還寫得那麼出色,難怪被封為「醫學懸疑天后」。
書名|外科醫生
作者|泰絲.格里森
譯者|尤傳莉
出版|春天出版
🌟喜歡這篇內容的話,歡迎追蹤我!
🌟「加入沙龍」以防漏掉新文章
🌟追蹤IG看更多電視節目或動漫分享
🌟如有工作或合作邀約,歡迎寄信➭ apple51948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