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我不能 / 我不願」,才有力量相信「我可以 / 我想要」

承認「我不能 / 我不願」,才有力量相信「我可以 / 我想要」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情緒調色盤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時刻:

  • 面對工作,你每天告訴自己:「再撐一下,我可以的」,但心裡卻越來越累。
  • 面對某段關係,你表面上配合、笑著說沒事,心裡卻浮現一句:「我其實一點都不想再這樣了。」


然後你對自己說:「不可以放棄,我要堅強。」

可是——你真的還撐得住嗎?

raw-image

🌧️【一階:我們為什麼不敢說「我不能 / 我不願」?】


因為我們太怕失去形象了。

怕別人說你不夠努力、怕被貼上「不上進」、「懶惰」、「太情緒化」的標籤。

甚至,連自己都不允許自己說出那兩句話:

「我做不到。」

「我不想這樣。」


於是我們硬撐、裝沒事、硬是咬著牙做完,然後在深夜懷疑自己:「我是不是太差勁?」

但其實,你不是差勁。

你只是——太久沒允許自己「誠實地軟弱一次」。


🔍【二階:承認不是投降,是一種更深的力量】


這裡的「我不能」,不是一種否定自己,而是一種面對真實狀態的清醒

  • 「我不能」= 我知道我現在的能力或資源有限,我需要幫助、需要時間、需要空間。
  • 「我不願」= 我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那不是抗拒努力,而是我渴望活得更有意義與真誠。


承認不是結束,而是轉折點。

它就像在山路上承認:「我真的走不動了。」 你坐下來,喘一口氣,喝點水,然後才發現——其實,我還有力氣再走一段。


🧭【三階:只有承認「不能」,才知道怎麼「可以」】


真正的力量,不是在你強顏歡笑地說「我可以」,

而是你經過自我對話後,慢慢浮現一種清楚感——

「我想做這件事,不是因為我應該,而是因為我真的想。」

「我知道我還不夠好,但我願意練習。」

「我想要,因為那是我內心真正的渴望。」

這樣的「我可以 / 我想要」,才是有根的。不是空喊,不是硬撐,而是你從內心選擇站起來。


🪞【比喻解析:成長不是往前衝,而是學會停下來問自己】


你可以想像,人生就像一台導航。

如果你沒有更新自己的位置,只是一味地按著前方鍵前進,

你有可能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但當你願意按下「重新定位」,它會告訴你: 你在哪裡,你想去哪裡,還有——你現在該往哪個方向走。

「我不能」就是那個重新定位的瞬間。

「我想要」才是你重新設定的真實方向。

🌷【結語:允許自己軟弱,是最深的勇氣】


你不需要時時都堅強。

你可以在某些時刻輕聲對自己說:

「我現在真的不行。」

「我不想再撐了。」

「我其實沒有動力,因為這件事不是我想要的。」


這不是失敗。這是你在聽自己說話。

而當你真的聽見了自己的聲音, 你會慢慢浮現一句溫柔但堅定的力量:

「那我想怎麼做?」

「那我願意從哪裡開始?」

「這一次,我想試著為自己而努力。」


願你不再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假裝自己什麼都能,

而是從承認開始,讓自己真正活得有選擇、有力量。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79會員
337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不代表你不努力、不認真,而是你還沒找到能安心說出混亂的空間。你不是沒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說不清楚。這不是無能,而是正在理解自己的過程。卡住沒關係,重要的是你願意停下來,慢慢看清楚,慢慢走出去。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不代表你不努力、不認真,而是你還沒找到能安心說出混亂的空間。你不是沒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說不清楚。這不是無能,而是正在理解自己的過程。卡住沒關係,重要的是你願意停下來,慢慢看清楚,慢慢走出去。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