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坐在辦公室裡,手指輕敲著桌面,螢幕上是一份近三個月的營運報告,數字比他預期的還要糟糕。
顧問案減少了,線上課程的銷量停滯,甚至就連他投入大量資源的「品牌影響力指數」計畫,也沒有引起市場預期中的關注。
這種狀況,他早就該預料到的。市場變了。
當初,他的觀點帶來了新鮮感,企業願意嘗試新的行銷策略,市場也樂於聆聽。但現在,行銷趨勢變化越來越快,AI 工具開始取代部分內容生產,企業的行銷預算收緊,所有人都更關心「短期效益」,而不是「品牌影響力」。
他過去建立的框架,正在被市場邊緣化。
當你不再是市場的焦點,該怎麼辦?
他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如果市場不再認同你的價值,那麼你還剩下什麼?
這是創業以來,他最深刻的低谷期。
有那麼幾次,他懷疑自己是不是該回到單純的顧問角色,專注幫客戶解決短期問題,而不是試圖影響市場。但這麼做,等於放棄了他一路走來的堅持。
「如果只是為了生存,那我當初何必離開職場?」
這天晚上,他獨自開車到海邊,熄火後,靜靜地坐在車裡聽著海浪聲。他回憶起剛創業時的焦慮、第一次獲得市場認可的成就感、第一次站上舞台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些畫面讓他意識到一件事——
「市場會變,但價值不會變。」
如果市場現在關注的是短期效益,那麼他的價值,就應該是提供「短期效益與長期價值並存」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試圖硬推市場還無法消化的理念。
改變策略,不是放棄初衷,而是讓價值更有延續性。
低谷期,不是讓你放棄,而是讓你進化
回到辦公室後,他重新檢視所有業務,果斷做出幾個決定——
- 縮減低效能的業務,專注市場真正需求
他暫時停掉了「品牌影響力指數」的推動,因為市場對這件事還沒有準備好,與其硬推,不如等到時機成熟再重啟。 - 重新調整內容策略,找到市場的痛點
過去,他的內容以教育市場為主,但現在,他決定回到「實戰策略」,幫助企業在有限資源下,達成短期目標,同時建立長期品牌價值。 - 接受變化,讓商業模式更靈活
他開始學習 AI 行銷工具,思考如何把新技術融入他的策略,而不是抗拒變化。市場不會等他適應,他必須比市場更快調整。
這些改變,不是放棄,而是重新對焦。
「低谷期的關鍵,不是想著如何回到巔峰,而是找到新的高度。」
市場不會一直聽你說話,你得找到新的方式被聽見
幾個月後,他的新策略開始見效,市場開始重新關注他的觀點,不是因為他「堅持原來的路」,而是因為他懂得「用市場能理解的語言,傳遞自己的價值」。
這一次,他學會了一件事——
「真正的領導者,不是市場順從你,而是你學會與市場共存。」
低谷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他已經準備好迎接下一次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