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土》反反反套路的悲喜劇奧義,超認知的紀錄片戲劇結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種土》

《種土》


「我感覺消費者離農場、離農業,太遠、太遠了⋯⋯」阿仁哭著說。

我一直覺得主角阿仁太瘋,瘋得傾家蕩產,瘋得拋妻棄子,瘋得從裡到外,再荒唐的鬼事都擋不住他追求理想的猛勁,然而,當他眼淚炸出來的那一刻,竟還豪啃了一口滯銷的鳳梨,不禁讓我噗呲一笑,而後淚流滿面。瘋得荒謬的外表下,裡面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

這一幕,正是本文鑲嵌的電影片段,懇請觀看:https://youtu.be/Zh5tcwfyb2U

【《種土》反反反套路的悲喜劇奧義,超認知的紀錄片敘事結構】(以下嚴重劇透)

去年金馬時節,有幸與許多朋友聊到各自對「紀錄長片」的心頭好為何?畢竟去年五部作品《由島至島》、《雪水消融的季節》、《曦曦》、《種土》、《青春(苦)》在題材敘事與形式表現上可謂各放異彩,皆有不少支持者與黑粉,但即便如此多元,當我說出最深得我心的是《#種土》時,還是收到了不少的「ㄟˊ?」聲,當中有一半的朋友甚至沒有看過,而我本來也是其中之一,要不是去年立志把所有金馬入圍片看完,我可能也很自然地與之錯過;縱然我的金馬預測還是將紀錄片押注在《#由島至島》上,但《種土》卻是其中真正令我震撼的。

不知是否有意為之,我最驚嘆於《種土》的,就是「議題」開、「人物」隨、「感悟」而至,或許這對一些評論而言,是種紀錄片的失誤,於「議題」面過於簡化而片面,於「人物」面過於煽情而單一,就連我才寫到這裡,自己也都幾乎肯定地覺得這些論點完全打中《種土》的致命弱點,但為什麼我仍然在觀影時、觀影後難以自拔地陷入這片土壤中呢?而對於片面與煽情如此過敏的我,為何還覺得《種土》如此好看呢?除了黃同學的品味是反指標之外,對我而言,或許是因為那都只是「乍看」而已,而「乍看」正是令我如此著迷本片的根因。

正是因為它「乍看」要講「種土」等農業議題,以至於當我做好要吸收議題思辯的預設時,我看到的卻是一個「種土狂人」各種超越認知的瘋舉,令人在反差與反轉中大開眼界、大嘆奇觀;正當我又以為它「乍看」其實要講的是一個「努力堅持」的追夢故事時,我看到的卻不是築夢者與現實之間跌宕起伏的纏鬥,而是毫無招架之力與可努力空間的全盤皆輸、不留活口;縱然悲劇至此,但我當我仍然相信這「乍看」是一部散播正向信念的議題電影、勵志電影,而追夢人必然完成所背負推廣農業議題的重任,並宣告種土的勝利,最終在敘事結構上度過黎明前的黑暗時,迎來的卻是絕望的永夜,夢碎一地,而電影輕聲地告訴我:「大道無情。」that's it.

我們不是從電影一開始那些瞎事就該知道這必然是以失敗告終了嗎?畢竟從頭到尾連我也都不敢置信那些藏於土中不計其數的垃圾可以被清理乾淨,但卻還是上了傳統套路中戲劇結構的當。當然,很多人一定快聽不下去想立刻反駁道,本片哪有什麼創作者設計的戲劇結構?不就是按時序排列嗎?然而,本片敘事編排所呈現出的效果究竟哪些是有意或無意的,對我而言,也未必重要,即使再歪打正著,都不能否定它在我身上確實產生的作用與功效,更不代表這些「巧合」的結果不能成為其它創作的參考與學習。

但我也相信《種土》的創作團隊至少非常有意識道兩個關鍵點,一是緊隨著人物「外喜內悲」的複雜性而行,二是尊重人物生命的真實走勢,而非巴著「種土」的議題性不放,以至於當人物最終放下了「種土」,我們才看到整部片一直緊抓著的從來就不是「土」,而是「人」。

《種土》在套路中反套路再反反套路的套路,在戲劇的內核上其實就是一種「喜劇」的寫法,以觀眾的預設和期待值作為均準,不斷創造落差與反轉,給予一種出乎意料的認知衝撞,而如何創造落差與反轉?則是大量倚仗「悲劇」猝不及防而生的醜態與刺激,以及旁觀他人痛苦的快感與奇觀,即所謂:「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悲喜劇的效力不僅作用於《種土》的敘事結構上,更在阿仁這個主角身上流露得淋漓盡致,他每一次堅定的眼神與自信的微笑,都在他或瘋狂或荒謬的情境下,難掩可笑與奇觀,同時又盡顯淒涼而令人揪心,甚至為他所牽連的人們感到不值與憤慨;而整部片無論在敘事結構或被攝主角的呈現上,都盡其可能地調撥著觀者的情緒起伏,使那些「乍看」下的片面,實則透露著複雜的人性、情緒與悲喜劇的相映。

當觀者走對了觀影動線,就很難不被《種土》層次豐富且反覆正反對打,又波瀾起伏的觀影體驗所征服;好像我小時候去六福村還聲稱大怒神直上直下有什麼好恐怖的,結果真的親身搭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檢查自己的屁股上有沒有沾到巧克力。

然而,假若觀眾只看到阿仁一個人在瞎搞所謂的「種土」事業,其狂人行徑所帶來的奇觀效果,很快就會使觀眾痲痹甚至煩躁,而本片若無法說服觀眾「種土」是有願景與必要且是真的有可能完成的大業,那阿仁的努力與冀望,也很難有效產生讓人物悲壯的悲劇效果,那一體兩面而生的喜劇效果也就自然無法永續地存在與作用,因此,整個敘事要好看且動人的另一關鍵因素,其實就是「對照組」,乍看下是讓議題有更多案例呈現,實則是為了讓剛模塑出的建築雛形,灌注可堅立的實心。

而此全片不可或缺的終點座標,便是安和哥作為堅守自然農法的前輩,以養土代替化學施肥而成功經營的棗園,這讓距離農業與農場遙遠的觀眾們,看見了阿仁所欲追求的美好為何,也使觀者從安和哥為了與自然共榮,而辛苦地挑蟲、拉網等作業,看見了取之於自然的責任與使命;安和哥的棗園就像全片阿仁最終要帶我們重返的伊甸園那樣,具現了一個充滿農作的辛勞,卻又能心安理得地躺臥在果樹下同土地休養生息的樂土,是阿仁的垃圾山終將變成的想像。

不料,本片反套路反到連美好目標的「對照組」也被翻覆,《種土》大可只呈現阿仁的努力,以及未來終將成為安和哥般成功養土的自然農法圖景,但那是假的,若是仗著「立意良善」而掩蓋真相地宣揚著什麼,終將被真相的力量與虛偽的腐敗所反噬;在阿仁的主線已走進鬼打牆的撿垃圾絕路時,安和哥的伊甸園也正在瓦解,而全片也逐漸揭露出一個更宏大的視點,讓我們認知到縱使現在的阿仁與安和哥成功以自然農法經營農園,但若沒有辦法傳承,那所謂的自然永續,也僅是曇花。

《種土》自斷了敘事線套路中應到達的最終目標,它不是像大多悲劇式的紀錄片,目標依樣美好,只是主角無力達成,或者仍在片外有一線艱苦努力的生機,本片是連目標都給你崩裂了,阿仁就算成功種了好土,也終將走向像安和哥的棗園無人接續的絕路,淪為一生前功盡棄的悲劇;也就是說,全片從一開始所奔馳的目標,其實就已經是一個絕望的死角,而卻在敘事上巧妙地向觀眾掩藏,只為一波又一波的層層遞進,造就反轉中更大的反轉,使觀眾真正身於片中人物的體感與處境。

縱然,本片看似只是順著時間的發展編排敘事,然而,實際在剪輯臺上,何時、何人事時地物要揭露或隱藏,都不可能是自然而生的,否則這部片絕對100小時起跳,每一個選擇或刪減幾年所累積海量素材的過程,都隨時顛覆著一部片所帶給觀眾的體驗與感悟。我私心覺得當屆金馬的最佳剪輯,至少有三部可以直接與《種土》平替,甚至不及於《種土》扎實而縝密的敘事構築下,仍然保有影像樸實感那樣的靈動。(阿仁與安和哥的敘事線,其中可對照的細膩處,實在無法在本文的篇幅呈現,而必須逐場垃片才能解明,遺憾在此無法與大家深聊。)

最終,相映的阿仁與安和哥又再度精妙地在敘事結構下交織,阿仁看似逃離了撿垃圾的地獄,回到了「科技業」,怎料安和哥卻被「科學園區」的開發計畫逐出了他努力堅守一輩子的伊甸園;造化弄人,阿仁回到了原點,回到了安和哥一生志業的終點,最終永續地循環往復的,似乎終是科技,而非自然。

電影在此時,鋪出了一記點睛之筆,強行在本可能乏力無望的片尾,續上一記強反轉,並藉此反轉鑄下全片維度大躍進昇華的punchline。安和哥早就告訴阿仁他的方法根本不可能成功,兩人一度意見不合到失去聯絡,而再度對話,卻是降服於同一個與全片既貼合又弔詭的結論:「大道無情」。

他們乍看順應著天地而農作,但在過程中卻無意識地逐漸自大起來,證明著自己堅持是正確的意志,或許已遠遠大於愛自然的初心,使《種土》從一個回歸土地的議題故事,反轉成一個人定勝天的勵志故事,最終再鬼轉成一個回歸天意的無上寓言:堅強的人奮鬥不懈地頓悟出自己的軟弱與渺小,而不得不向大道降伏,這究竟是一個絕望的故事,還是一個充滿盼望的故事?而人類對的善與惡,我們是真的無力改變,亦或終有天意?既然終為天意,那我們又能為了什麼而努力呢?

既然人是如此無力、無知、無能,那身於自然的最佳方案或許是直接了結自我,然而,我卻忘不了阿仁回去上班向鏡頭回首的身影,我不知道他有多麼痛苦、懊悔,還是他其實終於鬆了一口氣,但無論如何,他還是暫時地為了生活繼續隨時間前進,他沒有停在任何一刻。

當微觀的人,看著宏觀的道,以為造化弄人,而那一隻隻因為自然農法而被摘下的蟲子們,或許吃棗吃到一半被從天而降的大手抓走也覺得造化弄蟲,而宏觀的道看微觀的人、蟲與萬物,似乎生生不息,因此,我被這部片徹底震撼,因為我瞥見了一個難以窺見的觀點,不再是來自人,而是道如何觀、天何以望、地何所感,以至於想,人為何存。

(後記:很心疼阿仁的另一半,受訪畫面多以背側呈現,一個人的大夢,拖拽著另個人,甚至一個家與現實摩擦著,我無權論斷任何人的理想、決定或跟隨是否正確或合宜,但我感受著這一切,我感到痛苦,而這種痛苦的鏡像在本片大量的不存在,可謂一種呈現者的溫柔,無論是對被攝者或是觀者。)


懇請於LINE TV、myVideo、Giloo紀實影音、CATCHPLAY+ 訂閱或單次付費觀看。

avatar-img
3會員
13內容數
我是黃同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ilenceMontage 黃同學 的其他內容
「數學就是太確定了,我學不好。」台詞一出,我一秒淚目。 文章崎嶇,先講重點:《宇宙探索編輯部》爆好看,雅俗共賞之下,竟是對電影與人類本質的解構、叩問與回首,是寫給拓荒電影的一首情詩,含淚看完,並非惹動煽情,而是瞥見真理。
《你的國,我的家》最震撼我的,是那一場場無槍聲的槍戰,維權者Basel拿著手掌大的攝影機,對抗著全副武裝的軍人與以色列暴民們並大吼道:「我在拍!我正在拍!你們是罪犯!」敵人的子彈立刻就可以讓Basel躺平,而Basel看似毫無縛雞之力的「攝影槍」,子彈卻還在飛。
何為「虛擬紀錄片」裡的真實?在人的外面套了虛擬的殼就看見了人的裡面?成像的虛擬世界所記錄的真實,就是人類「裡面的外面」。
本次放映為7部高雄拍補助片+3部公視與雄影館邀請新銳導演創作的〈南國幻夢短片輯〉,遺憾我近日忙於工作,而第二場放映又在即,只好一頓隨喜心得輸出,不排除此次評價於下個影展反悔。(以下按照推薦程度排序) ​ — ①《#春天》黃秉安 看完的感覺就是:「我死了。」映後時,甚至有個觀眾口出狂言
「當活人死後,他們進入歷史,當雕像死後,它們進入藝術。這門死亡的植物學,我們稱之為『文化』。」
我們需要各種的內容,這就是其中一種,而找到它的,是拓荒的人,他們讓世界看見更多可能,但如今有人霸佔了樹蔭,卻拒絕澆灌樹苗,他們可能以為,樹是憑空存在的,正如他們以為文化是憑空存在的一樣。
「數學就是太確定了,我學不好。」台詞一出,我一秒淚目。 文章崎嶇,先講重點:《宇宙探索編輯部》爆好看,雅俗共賞之下,竟是對電影與人類本質的解構、叩問與回首,是寫給拓荒電影的一首情詩,含淚看完,並非惹動煽情,而是瞥見真理。
《你的國,我的家》最震撼我的,是那一場場無槍聲的槍戰,維權者Basel拿著手掌大的攝影機,對抗著全副武裝的軍人與以色列暴民們並大吼道:「我在拍!我正在拍!你們是罪犯!」敵人的子彈立刻就可以讓Basel躺平,而Basel看似毫無縛雞之力的「攝影槍」,子彈卻還在飛。
何為「虛擬紀錄片」裡的真實?在人的外面套了虛擬的殼就看見了人的裡面?成像的虛擬世界所記錄的真實,就是人類「裡面的外面」。
本次放映為7部高雄拍補助片+3部公視與雄影館邀請新銳導演創作的〈南國幻夢短片輯〉,遺憾我近日忙於工作,而第二場放映又在即,只好一頓隨喜心得輸出,不排除此次評價於下個影展反悔。(以下按照推薦程度排序) ​ — ①《#春天》黃秉安 看完的感覺就是:「我死了。」映後時,甚至有個觀眾口出狂言
「當活人死後,他們進入歷史,當雕像死後,它們進入藝術。這門死亡的植物學,我們稱之為『文化』。」
我們需要各種的內容,這就是其中一種,而找到它的,是拓荒的人,他們讓世界看見更多可能,但如今有人霸佔了樹蔭,卻拒絕澆灌樹苗,他們可能以為,樹是憑空存在的,正如他們以為文化是憑空存在的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劇中氛圍如詩,但其實劇情帶著狗血,神奇的是並不違和。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
Thumbnail
  本書雖是本談喜劇(脫口秀)的書,其技巧之於人生卻是在方方面面派得上用場的,因為當你有辦法嘲笑一件悲劇的時候,悲劇也不再是悲劇了。正如卓別林所言:「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然而,何謂喜劇?   「喜劇本就是一門顛覆性的藝術。」、「邏輯是所有喜劇的靈魂。」、「喜劇是反邏輯,所以喜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因為喜歡日劇《重啟人生》,知道電影《入侵者們的晚餐》的編劇正是《重啟人生》的編劇笨蛋節奏,便毫不猶豫打開來看。 果然,笨蛋節奏編劇的作品就是水準之作。原本以為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沒想到反轉再反轉再反轉,到後來已經數不清反轉了幾多次,反正就是最後一刻也在為觀眾帶來驚喜。 如果想輕輕鬆鬆看一齣好戲
Thumbnail
台灣不是沒有好劇本,而是有時候演員撐不起或是經常缺了細節和深入故事的情節,或是「那些觀眾都會知道但其實觀眾根本不知道的事」沒有被放進故事裡,拿捏得宜就會是一個完整又精采的故事,觀眾便會相信這樣的故事、那樣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Thumbnail
在悲傷中學會愛、學會與自己和解 平時並不常看台劇的我,幾乎是耐著性子看到了第五集,才頓時感受到這部劇的看點,不得不說臺灣戲劇的確擅長捕捉這種小清新氛圍、有點黏乎的愛情卻又不時剖開角色的內心,將人的情感與掙扎展露無遺的戲劇類型。
Thumbnail
📍哲學與現代本土劇的反思 這也令我反思回顧台灣的本土八點檔,為何劇情總是集團的興衰、兄弟鬩牆、女性間的爭鬥、財產鬥爭、千篇一律的內容,民眾們卻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呢? 比起艱深的題材,或許這樣通俗的劇本,更能讓民眾從中看到某一部份自己的人生倒影而產生共鳴 ,得以宣洩情感吧! 班雅明反而是最欣賞這些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劇中氛圍如詩,但其實劇情帶著狗血,神奇的是並不違和。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
Thumbnail
  本書雖是本談喜劇(脫口秀)的書,其技巧之於人生卻是在方方面面派得上用場的,因為當你有辦法嘲笑一件悲劇的時候,悲劇也不再是悲劇了。正如卓別林所言:「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然而,何謂喜劇?   「喜劇本就是一門顛覆性的藝術。」、「邏輯是所有喜劇的靈魂。」、「喜劇是反邏輯,所以喜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因為喜歡日劇《重啟人生》,知道電影《入侵者們的晚餐》的編劇正是《重啟人生》的編劇笨蛋節奏,便毫不猶豫打開來看。 果然,笨蛋節奏編劇的作品就是水準之作。原本以為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沒想到反轉再反轉再反轉,到後來已經數不清反轉了幾多次,反正就是最後一刻也在為觀眾帶來驚喜。 如果想輕輕鬆鬆看一齣好戲
Thumbnail
台灣不是沒有好劇本,而是有時候演員撐不起或是經常缺了細節和深入故事的情節,或是「那些觀眾都會知道但其實觀眾根本不知道的事」沒有被放進故事裡,拿捏得宜就會是一個完整又精采的故事,觀眾便會相信這樣的故事、那樣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Thumbnail
在悲傷中學會愛、學會與自己和解 平時並不常看台劇的我,幾乎是耐著性子看到了第五集,才頓時感受到這部劇的看點,不得不說臺灣戲劇的確擅長捕捉這種小清新氛圍、有點黏乎的愛情卻又不時剖開角色的內心,將人的情感與掙扎展露無遺的戲劇類型。
Thumbnail
📍哲學與現代本土劇的反思 這也令我反思回顧台灣的本土八點檔,為何劇情總是集團的興衰、兄弟鬩牆、女性間的爭鬥、財產鬥爭、千篇一律的內容,民眾們卻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呢? 比起艱深的題材,或許這樣通俗的劇本,更能讓民眾從中看到某一部份自己的人生倒影而產生共鳴 ,得以宣洩情感吧! 班雅明反而是最欣賞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