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篇)
“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是介於民歌與歌德文學之間的寫作風格,是處於這兩者之間的過渡期。因此當時學者甚至也對此著作打上問號,批判其論述不易理解。
但其實他們並不是無法理解內容,也不是無法接受論點,而是怕新思潮會大大撼動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為了維護傳統舊思維和權位而反駁新主張,苟且地活著。
紀老師說了故事來比喻: 「因為大人們與國王之間背後隱藏著的權力關係和上下階層,因此當大人們看到國王赤裸著上身,看見了問題所在,知道真相,但是怕得罪國王,而必須阿諛奉承地誇讚國王的 “新衣”的高貴,卻沒有一個人敢說真話。」
但小孩卻一眼指出那個最簡單最直接的東西:國王沒穿衣服,是因為小孩子們不受這些關係與階級概念所箝制,才能一語道破包覆在虛偽與諂媚下,那個最赤裸的事實。
這也令我反思回顧台灣的本土八點檔,為何劇情總是集團的興衰、兄弟鬩牆、女性間的爭鬥、財產鬥爭、千篇一律的內容,民眾們卻還是看得津津有味呢?
比起艱深的題材,或許這樣通俗的劇本,更能讓民眾從中看到某一部份自己的人生倒影而產生共鳴 ,得以宣洩情感吧!
班雅明反而是最欣賞這些民眾對於生命的態度:他們看似無可被救贖的人生,其實才是真正獲得救贖的,正因為他們打從起初即無另一個彼岸、來世這樣僥倖的概念,比起未來,他們反而更關注此刻,盡情地活在當下,因此班雅明才說他們才是真正得到救贖之人。
人類大腦基於生存需求而運作,為了不必要的紛擾,常常對我們對於新奇事物與探索會產生強大排斥與抵抗,說著:這新目標可能是危害生命的潛在性風險,會使我們失敗、丟臉、尷尬、失去一切等等,所以請立即住手(其實是小題大作)我們卻嚇得還沒有踏出第一步,就澆熄了心中對某個事物燃起的火苗而打退堂鼓。
在現代社會中生存越久,大腦長期習慣高度機械化日常,它使我們壓抑,只鼓勵我們選擇有餘裕地處理掌控之中的事物,既安全又舒適。
卻一直以 “犧牲現在就可以換得更好的未來”來對我們洗腦,剝奪我們體驗當下的生命瞬間。
我們總是等阿等,不斷延遲想做的事情。
想等到金錢富足的時候,我就可以如何如何....
等到學習到專業知識量足夠的時候,我才可以如何如何....
等到我有車有房了,我就可以如何如何....
因此可以發現現代社會總是在鼓吹商業消費,以及販賣知識焦慮。
「你如果擁有某個商品,就代表你的人生就此高貴、輕盈起來,你這個人的品格與質感藉由商品襯托出來!」
「你若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你將會跟不上時代,因此購買XXX線上課程,帶給你第一手的專業知識消息,讓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然而追求金錢與知識的陷阱是【沒有完成的一天】,意旨不論追求金錢還是知識,我們的慾望永遠不會有止盡的一天。錢越多越好、專業知識越多越好。如著了魔,就此跌入火坑當中。
我並非說追求金錢與知識不好,我強調的是【追求的限度】,
我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需要的知識、想學習的知識是什麼?
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錢,才能擁有好的生活?
常見的情節是:
如販賣知識焦慮的線上課程,許多人買了不少堂課程,卻礙於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上課收看,進度永遠停留在第一章節,更別說自己反覆閱讀,將知識真正地消化吸收,內化至自己的腦中。
他們真正購買的不是線上課程,而是向販賣知識焦慮的型態買單,藉以讓自己安心。
而真正的知識自身,從頭至尾都沒有與他們相遇、碰撞。
又如鼓吹商業消費的社會型態,向大眾編織一個【若是你擁有某個商品,你將會引起別人的觀看、因此你的人生精彩絕倫、成功無比】的消費主義致勝之夢,
因此許多人信以為真,爭先恐後地一股腦去大肆盲從地消費,大把銀子和信用卡遞出結帳後,就喜孜孜地拿下這些戰利品。
然而很弔詭的是,越是過度地想利用消費購物來襯托、增添自己為人的品味與格調,來填補心中的空虛,下場即是只會越買越空虛。
因為這些身外之物,僅是這些人的社會性偽裝,目的僅是,想要讓別人看到自己因為擁有這些物品而高貴、高級、有質感。
但這些物品終究並非他們自身,一個人的個性與品格若是需藉由物化來彰顯,那麼這個人除去所有身外之物後,將剩下一具空殼。
我認為生命中許多的疑問與懷疑,與其向過多的金錢與知識的盲目追求,真正的發問與解答不多不少即藏在我們最寫實、最平凡的生活中。
我認為適時地去接觸新環境,接收體驗新的刺激 ,脫離一成不變的生活常軌,發現生活中蘊藏的新奇與感動,或許會更切身、更直覺地帶給我們對於生命的反思與方向。
以下分享幾個自身已忘實際發生過的小故事:
下班後,常常疲憊到不想花費太多心神就隨興解決晚餐,也沒有細細品嘗食物的口感與香氣,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
而這時作一些微小改變可以反將自己拉回到此刻瞬間,去能更感受到當下的幸福恬淡。
以下是自身曾發生過的實際故事:
「好!今天下班後晚餐就去嘗試新的店家,因為要去新的店家吃飯,必須走不同的路線,在路途中會發現更多以前沒遇過的新風景,原來這裡有…”」
1️.一家幼稚園,這個時間有很多在外面等孩童下課的父母親準備接送,孩子迫不及待地和父母分享在學校發生的趣事,
讓我回憶起自己也曾經是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那麼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
2.一個大公園,公園裡開滿了奼紫嫣紅和撲鼻而來的土壤青草香。
讓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俯拾即是,只差我們平時是否留心發現。
3️.一家人在這個時間,帶著法鬥狗狗出來散步,那皺皺的臉部和可愛短短小腿讓我不禁會心一笑。
吃完飯後,都是癱在家裡處理工作來麻痺自己,想以寶貴的當下去得到更多未來的時間和金錢,不如今天放下工作, 吃飽後出門走走散步,途中看到…
4.擁有精實肌肉的男子穿著運動服和慢跑鞋在享受慢跑,汗涔涔的樣子,讓我佩服他的精神活力,也不禁多看兩眼他帥氣的英姿。
5.開著放滿瓦斯桶的卡車司機,暫時將車停在路邊,急忙下車去小吃店利用短暫的空檔時間盡快飽餐一頓。讓我知道能準時上下班,下班後還有自由 ,是難能可貴的幸褔。
這位大哥為了家中生計,而辛苦地花費大把的時間和力氣賺錢,就是希望能讓家裡溫飽。
6.一手提著公事包一手將手機貼近耳朵,西裝筆挺的業務員,口中在和對方談案子內容與親自拜訪的時間,掛上電話後殷勤的樣子如釋重負,卻顯得煩躁疲憊。
讓我感受他是不是這個月業績告急, 好不容易有一個機會來敲門, 但又垂頭喪氣地想到,接下來將要面對無止盡的加班而必須要捨棄和妻子及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相處的時間,才讓我醒悟父母親從小無微不至的陪伴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7.剛放學的國高中生欣喜若狂地拿回手機,抓緊踏到補習班前的片刻休息,大玩一場手機遊戲才心滿意足,等一下還得繼續挑燈夜戰。
讓我回想到學生時期,雖然那時沒有智慧型手機,但那時療癒我們的有精彩的漫畫、遊戲王卡、戰鬥陀螺等等陪伴我們。
藉由一個瞬間意識的改變,一幕幕新的景象就這樣映入眼簾,看著這一幀幀名為人生百態的景象中,藉由他人的故事,足以讓我回想起人生各種時期,再次意識領會到,一路上我是如此幸運地存在於這個美麗世界,我此時突然頓悟「原來這正是變得幸福的最簡單的方法: 感恩之心」
然而我們也不需抹滅或是後悔當時的決定,人生每一階段都有它的難題, 而我們能做的僅是在那時握有手邊的資源,去做出最好的決定。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即便回首,雖然稍嫌不足,但人生絕不因此嘎然而止、從此飛黃騰達或向下沉淪。
人生是一個難以捉摸、難以預測、有時甚至難以清楚道出其中奧妙的奇幻生命旅程,任何的制式計劃、規定準則、框架教條都對她派不上用場。
然而這也正是生命妙不可言、值得玩味之處。
只要一個轉念之間,生命就可能因此翻轉。
這也令我回想起以前常聽到【人有無限的可能】這句名言佳句,幼時聽到這句佳句似懂非懂、不以為意,誤認為是失敗之人的自我安慰之藉口。
20年後的今天,經歷累積了一些人生經驗的我,扎實地感受到這句話的精髓所在。
【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
最後,我為自身閱讀班雅明的哲學,以及其哲學帶給我的狂喜與振奮,下一個註解。
【生命的體悟是你發現有些事情盡了全力,結果仍不盡理想。
生命再一次的體悟是即使結果無能為力,我們仍昂首起身對抗生命的虛無。
唯有這樣,才能丟棄僥倖苟且的心態,破釜沉舟,放手一搏。而也只有做到這樣,我們心中將獲得救贖與安慰,而生命也得以活得問心無愧、歡喜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