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覺得,人生中的某些挫折像是「註定好的」?
例如:
在印度瑜伽哲學中,這些重複出現的課題,可能不是命運的惡意捉弄,而是你的靈魂為自己安排的「未完成作業」。
許多人誤解「業力」是一種因果報應——做壞事就會倒楣,做好事就會幸運。但瑜伽經典《薄伽梵歌》揭示更深層的真相:
「業力不是審判,而是『能量慣性』。」
就像物理學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你的每個行動、言語、念頭,都會在宇宙中留下波動。這些波動不會消失,而是形成一種「慣性」,影響未來的遭遇。
但關鍵在於——業力不決定你的「結局」,只設定你的「初始條件」。
瑜伽哲學認為,真正的自由不在於「避開業力」,而在於「如何回應業力」。
舉個例子:
這兩種回應,會創造完全不同的「新業力」。前者可能讓你在未來繼續遭遇信任危機,後者則可能逐步解開這個課題。
《瑜伽經》提到,面對業力時,我們有兩種選擇:
自由意志的真正力量,不在於改變「發生什麼」,而在於決定「如何經驗它」。
回想過去幾年,哪些情境反覆出現?
例如:
這些可能就是你的「靈魂作業」。
下次類似情境發生時,試試這個小練習:
例如:
當你開始用新方式回應,舊的業力慣性就會逐漸減弱。
你可能會發現:
瑜伽哲學的智慧在於——我們無法刪除過去的業力,但可以決定現在的選擇。
就像玩遊戲時,系統設定無法更改,但高手依然能找到破關方法。
你的自由意志,就是最強的外掛。
「業力決定你遇到什麼關卡,
自由意志決定你如何闖關。」
下次當你覺得被命運捉弄時,記得——
你不是被困住的玩家,而是正在升級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