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最可怕的不是沒政策,是太相信政策。你信它,它就成了真理;你不信,它就只是個公告。
我們不妨先問一個問題——限空,是為了穩市場,還是穩信心?
答案看起來是兩個,其實是一個。
市場怎麼穩?靠的是資金、靠的是基本面,最重要的,是「信心」兩個字。但信心不是喊出來的,也不是限制放空就能養出來的。
⸻
限空令的邏輯很簡單,就是限制你放空的權利,讓市場少一點賣壓。
你不能融券隨便賣了,保證金要提高,盤中借券的量也縮了。
這就像一場比賽,一邊的人拿著劍,另一邊你突然規定:你這把劍不准拔出來,只能用牙咬。
你問我,這公平嗎?
更別說,市場本來就是雙邊市場。你限制一邊的自由,另一邊就開始變形。變形的市場,就像扭曲的鏡子,你看到的漲,不一定是真的好;你看到的穩,不一定真的穩。
⸻
這裡我們要「悟」一件事:放空不是壞事,壞的是過度放空;而過度限制放空,反而是壞事。
為什麼?
因為放空其實是市場風險管理的一種方式,是對沖、是預警、是讓泡沫提早破掉而不是破得太晚。
你現在封住放空,就像把熱水壺的出氣孔堵住——水滾了,你聽不到聲音,但壓力早已在底下積累。
等你真的聽到了「嘭」的一聲,那就是爆炸了。
有人說:「你這不是危言聳聽嗎?」
限空不是不可以用,但你得知道:這是緊急措施,不是常規解法。限空是「怕你掉下去,先給你鋪一層棉花」,但底下是什麼?還是石頭。
你光鋪棉花,不動石頭,早晚還是會痛。
⸻
更現實的問題是:限空到底是救誰?
你以為是救散戶,其實往往是救有部位的主力,是救指數,是救政策壓力下的面子。
散戶放空能有多少倉位?真正的大單在期貨、在外資、在借券。你讓小散不能空了,他就只能跟著買。
但如果市場本來就沒信心,誰接得住?
你不讓他空,等於讓他沒辦法發聲。他不空,不代表他看多,而是他被噤聲。
當市場上只剩下一種聲音——買、撐、上,那就代表沒人敢說真話。
而沒人說真話的市場,就不是健康的市場。
⸻
所以我說,限空,不如「悟空」。
悟的是什麼?不是西天取經那套玄,而是你要看透這場博弈的本質。
你限的是空,但市場真正缺的,是基本面轉好,是資金願意進來,是企業有未來,是人民有信心。
你不悟,就會一直搞錯重點。今天限空,明天限賣,後天可能乾脆休市。你一路干預,干預到最後,市場真的什麼都沒了。
你說限空能讓股市穩,我說不如讓企業多賺點錢、人民多點收入、政策多點透明,這樣的穩,才穩得住。
⸻
限空,就像齊天大聖被壓在五指山下。
表面看起來平靜無波,實際上火氣早已翻滾。
你可以壓他五百年,但不能指望他感恩。
你壓住一時的波動,卻壓不住市場對真相的判斷。
限空,不如悟空。悟透了,你就知道,穩市不是靠禁止,而是靠釋放。
釋放什麼?
釋放對市場的尊重、對風險的誠實、對規則的堅持。
這,才是投資者真正想看到的「穩」。不然,神仙也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