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小高一接觸舞蹈後,熟悉到不能再更熟的演出流程。
而隱身幕後的舞台工作,包含舞台監督、燈光、音控、催場、司儀、前檯工作人員、攝影師等,總在我上台演出的高亢情緒中被忽略了,對我而言是幾近陌生到一無所知。直到2022年「雙舞.傾城」擔任舞監,和2025年「雙舞大地」擔任音控,跟著絕對細節控的雙雙老師,才稍有機會以管窺天、一探黑盒子裡的奧秘。1. 出席彩排、熟悉演出舞碼&音樂:
了解每一首演出的舞碼、服裝、道具、出場位置與人數,以及確保音樂中段轉換時不會在觀眾熱烈掌聲中被帥氣切掉(誤)
2. 暖場音樂挑選、剪輯:
沒錯! 就是觀眾進場和中場休息時的背景音樂。
對耶~ 這些音樂不是憑空出現的,要怎麼挑呢?
好的! 我想應該要是悠揚、帶點喜慶味的背景音樂、不能太強烈搶戲~
一整周下來,我在B站不斷尋尋覓覓…
從瀾水見月圓、越女詞、碇步橋清水悠悠、洛陽舊事、到楊翼老師精彩的冰凌花和清茶飄香~
這些讓我過足了舞癮,也得不時提醒自己「專心聽音樂、別顧著看舞」
單用耳朵聽,跟眼耳並用的效果完全不同!
經過好幾回合調整,最終以「趣說巧鼓+藏族音樂」定了案。
驚喜之餘,還發現趣說巧鼓原來就是象王行的前半段音樂~
再來,是找到3C小白我也能操作的音樂編輯軟體 Ocenaudio,將兩首音樂輪番剪接成一小時長,並將銜接處調成漸弱,力求成為一位不搶戲、但少了她又索然無味的完美女配角!
3. 預先熟悉音響設備:
雖然音控只需要當天一早報到就行,但我還是忍不住先調查了一番;市府親子劇場採用的混音器型號為YAMAHA CL3,分別調控位於觀眾區和舞台的音響位置和數量;再接著找到混音器教學影片看看怎麼操作,結果這n百個操控鈕看到我頭皮發麻…
5. 有些曲目出現舞台區太小聲、但觀眾席剛剛好的情形:
由於觀眾席/舞台區各自配有不同的音響,此時就得為這首音樂單獨調整「舞台區喇叭」音量,待結束後調回,避免影響其他音樂的音量設定
6. 音樂來源、剪輯很重要! 遇到剪接音樂時,音質和大/小聲盡量調到一致
有時會出現前段音量太小、後段破音的情形,就必須現場手動調整。
7. 準備不管再怎麼充足,都不可能沒有意外
這是一整天下來最重要的心得!
上午14首音量終於設定得差不多,下午彩排只要再微調就搞定了 (歡呼)
結果攝影大哥發現「咦? 說好的外接音源線不夠用…」在舞監緊急聯繫音響公司和館方器材人員後,終於解決了錄影機的音樂輸出來源 (呼~)
誰知當我們轉頭再播放一次檢查時
〝拿尼! 設定好的音量都不一樣了!〞(含淚重新設定)
這次超級幸運的是有位超專業舞監YU,全程在我身旁好讓人安心~
看YU能維持十幾個小時精準、細膩的多工應對、迅速解決各種突發狀況,還擁有淡定冷靜的好EQ (我在一旁不斷壓抑住想讚嘆的心情也是好不容易啊~~~)
(1) 外場包含廠商送花送貨來,請安排人接應
(2) 外場也包含跟館方、自己的工作人員協調
「何時開始放觀眾進場? 何時關門、停止進場?」
例如原定19:00開場,若18:59外場回報〝還有一位觀眾正在入場〞,舞監可以決定並通知大家延到19:02再暗燈開場。甚至中場原訂休息15分鐘,但廁所還有不少人正在排隊,此時就要通知大家下半場從原定的20:10延到20:13等等等…
(1) 預告催場
下一首上場的左/右舞台人數,服裝/道具 (彩排、正式演出時常常不同,需要隨時調整)
(2) 確保前一首舞者已經從台上撤場
(在黑暗中不斷睜大眼睛試圖看清)
(3) 確保(攔住)下一首舞者
等燈暗再上場放道具、就定位
(4) 這期間依每支舞不同的需求依序下指令
上場時請司儀介紹、下投影幕、下燈光、下音樂;
結束後分別收投影幕、收燈光、收音樂
(5) 遇到道具、髮飾掉落
跟左/右場人員商量掉在哪?何時撿?誰去撿?
(6) 遇到舞者快換(快速換裝)來不及時
請司儀、燈光、音樂都hold住,直到緊急狀況解除再run
呼~
寫下這些文字,似乎又回到演出當天、全身再緊繃了一次
但不斷找機會挑戰自己極限,說真的還是挺有成就感
嘗試站在不同位置、看著舞台上散發光芒的熟悉夥伴,原來是另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超級感謝雙雙老師讓我的舞蹈生涯又多了2個豐富的記憶點~
我在正中間那顆燈光旁 (用力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