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媽的世界》—讓那些不常見光的不再虛幻,成為立體

《去你媽的世界》—讓那些不常見光的不再虛幻,成為立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郝妮爾透過第一人稱視角描寫自己成為母親的過程以及那些難以被分類但身為女性絕對能夠共感的種種。「自己痛過,才能夠想像對方的感受(頁29)。」不論是身材焦慮、性騷擾、懷孕、生產,還是無處不在的女性共同經驗,透過被訴說,我們也都藉由閱讀被同理了一次。


年初在國際書展看到這本《去你媽的世界》,當下覺得書名好有力道,但又有點直接、過於用力的衝突感,看了封底才知道是在講女性描述自己成為母親的散文,頓時反思自己把髒話與辱女詞連結,「去你媽的」在臺灣的語境裡的確是髒話,但因為父權社會與厭女文化的影響,大部分的髒話也都與貶低女性有關,但媽媽承受得還不夠多嗎?而且到底關媽媽什麼事?不過或許作者想透過書名傳達與各位女兒說的話,同時也蘊藏對父權社會的憤怒與無奈。


從年少的身材焦慮,想盡辦法把自己塞進XS號,蹲在廁所將內褲裡的L號剪掉,好似去除掉了標籤,身上不順眼的地方也將一併不被看見,即便私密處發炎依然要買蕾絲丁字內褲,只為在伴侶面前展現出自己可性的那一面。這些經歷並非憑空想像,甚至能夠連結,但說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其實有時候它就是下意識的反射動作,當你無意識地想要獲得認同與關愛時,有些事情看似不合常理但它就是一再發生。


從性化的自己到懷孕的自己,女性的身體從來都不是自己的,從性化以及被物化的那刻開始,男性凝視潛移默化地以它的方式蔓延在女性的生活四處,此刻的男性並不意旨特定一位男性,而是一種象徵,它不一定要是男性,不一定要透過眼睛凝視,但它是一種對女性身體的規訓,不分日夜而內化的身體規訓。「男人指的不僅僅是性別上的意義,還有思想上的意義,包括那些被教育成應用男人的眼光來審視萬物的女人(頁25)。」


而脫離性化的階段,成為母親後身體更不是自己的,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只是容器,也是通道(頁70)」,胸部的用途不再帶有性意味的眼光,而是成為孩子的食物,還是很難想像自己相處多年的身體器官會在一刻轉變它的用途。而當旁人知道你懷孕以後,全世界都能夠對著你的肚子指指點點,告誡你孕期的注意事項,任何的不舒服都是暫時的,你應該感到知足感恩因為你正在孕育一個生命,好似母親不能夠擁有喜悅之外的情緒,而從頭到尾他們都只看到你的肚子,而非「你」這個人。那些無以名狀的委屈與不對勁成就了每個現在的我們,而在成為母親的路上,那些能被看見的痛也是真實存在的。


我不知道女性一輩子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被重視看見,傳統上在成為媽媽以後又會將自己縮得更小,被家庭與工作搞得焦頭爛額,成為母親以後原本就不是很鮮明的自己益發萎縮。那些伴隨著女性一輩子的性騷擾與男性凝視,不僅是創傷也是現在式,甚至是埋伏在街角的不定時炸彈。


身為長女,成為母親,非自願且無意識的承擔與犧牲不僅是長女們的宿命,成為母親後更加變本加厲,而這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詳見《長女病》)。「我時常承擔不了變數的後果,索性把一切都想得悲觀一點,這樣使我得到的任何美好,都是餽贈,所有的不好,則屬常態(頁125)。」


《去你媽的世界》寫盡身為女性的共同經驗,性騷擾、身材焦慮、被豬頭PUA、看婦產科、婚姻、母乳、尋找與媽媽的連結,以及種種又美又哀傷的時刻,是一本又哭又笑的散文,看完以後我沒辦法精準講出書中的重點,因為那些故事太零散,就像那些屬於女性的共同回憶散落在我們身體與生命的各個角落,一時難以被提上心口,卻又同等重要,因為這些經驗造就了我們是誰。


我很喜歡作者對於孕期和生產的描述,她花了許多篇幅在講孕吐與陣痛,臨盆時又突然抽離將讀者帶至一個好美的畫面,時間靜止了幾個呼吸,才回到產房。這些不常被述說的痛苦,反而因為被書寫而有了厚度,讓這些不常見光的不再是虛幻,而是立體的。


文末最後一篇〈甦醒〉很痛、很難受,那些以好意包裝的惡意與檢討受害者正是次次讓我不願再相信世界的原因之一,「我明白『如果有壞人碰你要大叫』,但我不曉得如果『好人也這樣對你』該怎麼辦(頁194)。」如同《女神自助餐》說道「他們大部分都很好,都不強姦人,不性騷擾人。我也知道,問題在於,我不知道他們之間到底哪些人會,哪些人不會,昨天以前不會但今天會不會。


最後將〈媽媽陪我走了一段很長的路〉這篇留給大家好好享受,如同電影《生命清單》、書籍《沒有媽媽的超市》,那些母女的連結難以用文字去描述,但閱讀時的情緒與湧上的回憶足以說明一切。

內容總結
去你媽的世界
5
/5
avatar-img
莫娜的陰性書寫
15會員
26內容數
身處於男性支配、認同男性、男性中心的我們,在父權社會裡,長久以來的歷史、教育、文化、經濟、政治都是以男性的經驗為主,而女性必須長出自己的聲音,這也是為何陰性書寫如此重要。「陰性書寫」由法國女性主義者Cixous所提出,她主張女性必須書寫自己,傳遞作為陰性主體的自我與思想,同時也作為對父權體制的反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莫娜的陰性書寫 的其他內容
2025年三月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因選角及劇情改編引發爭議。本文探討電影改編的挑戰、Rachel Zegler的精湛演出、以及電影對傳統童話的顛覆。相較於負面評論,作者認為電影成功塑造了白雪公主的現代形象,並展現演員精湛的演技與歌喉,值得推薦。
4/5白雪公主
《血色珍珠》於2022年上映,年代靠近的作品但同時拍攝風格非常復古,故事背景設定在1918年的德州,女主角Pearl(Mia Goth飾演)生於保守的農村家庭,懷有想要跳舞表演的明星夢,卻在媽媽嚴格的控制下綁手綁腳,同時還有癱瘓的爸爸與上戰場的先生,於是Pearl開始將心中的想法付諸實行。
5/5血色珍珠
《完美伴侶》是一部黑色幽默喜劇,巧妙地批判現代社會親密關係的矛盾與不平等,以一對情侶Iris與Josh的關係為中心,反映出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男性在親密關係中的自私與暴力傾向。本文分析電影劇情,探討其對浪漫愛情、伴侶關係和性別議題的反思。
5/5完美伴侶
時隔十二年,迪士尼影集《少年魔法師》重啟篇章推出《少年魔法師:後繼者》。文章回顧影集的經典與重啟版的優缺點,包含Selina Gomez客串片段、特效與劇情等面向,並提出對後續集數的期待與建議,點出新舊角色的相似與不同,並表達了對續集未來發展的期待與一些建議。
3/5少年魔法師:後繼者
《乖女孩》探討女性情慾與父權社會的束縛,劇情雖老套,但Nicole Kidman的演技成功詮釋女性在性裡頭的渴望與矛盾,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們反思女性的性意識覺醒之路。
3/5乖女孩
即將上映的臺灣電影《夜校女生》是一部兼具笑點與淚點的青春校園電影,以女性視角探討在父權社會下女性求學的交織困境。本文分析電影優缺點,肯定親情與友情的刻畫,但也批評多餘的男性角色及加深性別刻板印象的情節,建議微調細節,避免強化過時父權觀念。
4/5夜校女生
2025年三月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因選角及劇情改編引發爭議。本文探討電影改編的挑戰、Rachel Zegler的精湛演出、以及電影對傳統童話的顛覆。相較於負面評論,作者認為電影成功塑造了白雪公主的現代形象,並展現演員精湛的演技與歌喉,值得推薦。
4/5白雪公主
《血色珍珠》於2022年上映,年代靠近的作品但同時拍攝風格非常復古,故事背景設定在1918年的德州,女主角Pearl(Mia Goth飾演)生於保守的農村家庭,懷有想要跳舞表演的明星夢,卻在媽媽嚴格的控制下綁手綁腳,同時還有癱瘓的爸爸與上戰場的先生,於是Pearl開始將心中的想法付諸實行。
5/5血色珍珠
《完美伴侶》是一部黑色幽默喜劇,巧妙地批判現代社會親密關係的矛盾與不平等,以一對情侶Iris與Josh的關係為中心,反映出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男性在親密關係中的自私與暴力傾向。本文分析電影劇情,探討其對浪漫愛情、伴侶關係和性別議題的反思。
5/5完美伴侶
時隔十二年,迪士尼影集《少年魔法師》重啟篇章推出《少年魔法師:後繼者》。文章回顧影集的經典與重啟版的優缺點,包含Selina Gomez客串片段、特效與劇情等面向,並提出對後續集數的期待與建議,點出新舊角色的相似與不同,並表達了對續集未來發展的期待與一些建議。
3/5少年魔法師:後繼者
《乖女孩》探討女性情慾與父權社會的束縛,劇情雖老套,但Nicole Kidman的演技成功詮釋女性在性裡頭的渴望與矛盾,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們反思女性的性意識覺醒之路。
3/5乖女孩
即將上映的臺灣電影《夜校女生》是一部兼具笑點與淚點的青春校園電影,以女性視角探討在父權社會下女性求學的交織困境。本文分析電影優缺點,肯定親情與友情的刻畫,但也批評多餘的男性角色及加深性別刻板印象的情節,建議微調細節,避免強化過時父權觀念。
4/5夜校女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假如你也下定決心「出版一本書」,首要關心的事情就是「出版一本書,要花多久時間?」。 寫作新手和職業作家所需的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將以「寫作新手」的過來人身份分享,假如你是「寫作新手」,完成一本書的出版,需要多久時間?
假如你也下定決心「出版一本書」,首要關心的事情就是「出版一本書,要花多久時間?」。 寫作新手和職業作家所需的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將以「寫作新手」的過來人身份分享,假如你是「寫作新手」,完成一本書的出版,需要多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