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剛開始獨自生活,是什麼體驗呢?對我來說,是接納孤獨的開始。
記得剛畢業沒多久,我就搬到了外縣市獨自生活。那是一次真正的踏出舒適圈,就如同每個在外打拼的人們一樣,從零開始慢慢擴展自己的生活圈。
我曾以為自己是個適應能力很強的人,就算到了異地獨自生活絕不在話下,
但這才是真正學習與自己獨處的開始。
由於工作性質,多了許多需要頻繁與人交談、建立關係的機會,我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適應, 也在其中不斷訓練語言表達與組織能力,學習不斷向外輸出的能力。
但就在不斷輸出的同時,孤身在外的孤獨感卻時常會突然爆發。
或許是因為將大量精力投入在與他人的互動上,才讓我驚覺—— 這些對外的交流中,鮮少有能觸及內心真實感受的時刻。
關於孤獨,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一句話:
「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沒有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自己最重要的感受。」
那種孤獨感不是因為身邊沒有人。
你在外工作會遇到很多人,就算有人陪你吃飯看電影, 但你卻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彼此之間的親近中所隱藏的隔閡。
許多內心真正的想法,難以與周遭朋友們輕易談起。
所以你依舊感到孤獨,因為沒有人真切懂你。
於是我開始在迷失與認識自我之間來回擺盪。
人好像就是這樣吧?
不斷挖掘自己、不斷發現新的面向, 然後迷失,接著再一次認識自己。
每一次的困惑與探索,都是對自我的不斷深化。
如同我每次與客戶們的交談中,
努力用各種不同角度去理解對方的立場, 試圖形塑出對方立體的需求與情感。
而在這樣的過程中,
自身對於人們、甚至於這個世界的理解也更加拓展, 自己也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去與這個世界對話。
當能夠一次次、逐漸地理解這個社會的運作,
重新回看自己的本質, 那麼孤獨也不再只是孤獨, 它會成為能與其共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