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
「大海的另一端有著自由,但我錯了,海的另一端有的是敵人。」
——【進擊的巨人】第59話城牆的另一邊
從讀者視角很精彩很熱血的解謎超展開,回到故事主角們的視角,則是世界觀的崩塌,過往相信並以此為目標扛著犧牲前進所抵達的大海,不再是自由的象徵而是滿世界的敵意與仇恨。
該如何消化如此巨大的崩塌與其所帶來的絕望和憤怒、該如何回應一路以來的犧牲到底有什麼意義?該如何繼續前進繼續努力下去?
回應到我們真實的人生,不也有這樣價值觀崩塌的時候嗎? 可能是認為努力跟才能可以獲得相應的回報,卻發生某些先天的條件才是決定性的差異;可能是堅守善良或道德,卻發現背棄這些的人竟然過得更好?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努力下去呢?
讓我們先記得這個提問,我想留到最後回答。
「為什麼是我先開槍呢?我殺掉的那個人,一定比我更像人類吧。」
「阿爾敏,現在你已經弄髒雙手,再也回不到過去的你,好好接受全新的自己吧!」
「如果還是原來那個乾淨的自己,約翰就不可能在這裡了。你之所以能夠下扳機,是因為看見同伴快被殺了,多虧你弄髒自己的手,我們才能少失去一名同伴,謝謝你。」
——【進擊的巨人】第39話傷痛
104期第一次殺人的場景,阿爾敏痛苦不已,而兵長要他接受全新的自己,能夠扣下扳機的自己,同時也是守住了同伴的自己。
約翰懺悔著說,我錯了,我下次一定會開槍。
我把投影片停在這裡,問台下同學們,如果故事只講到這裡,你覺得作者想傳達的會是什麼呢?
特別點了沒看過巨人的同學回答,他們說,要接受現實,必須犧牲才能夠達到目標。 如果故事停在這裡,我也會這麼想,但作者沒有這樣做。
他讓兵長接著說,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你的想法真的是錯的嗎?
人會傾向尋找確定的答案,因為不確定和未知會令我們感到恐懼不安,而當我們找到了一個可以倚賴的答案時,人會安心下來。 但同時也可能因此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這裡多放了一組對照,可參考之前的文章:【咒術迴戰】懷玉·玉折:那也是有意義的
沒有正確答案固然令人痛苦,但也因此我們擁有重新思考跟決定的可能性。
例如要是當時兵長贊同了約翰的說法,肯定了「為了同伴殺人是對的」,那麼當艾連發動地鳴時,他們應該要贊同艾連是為了保護夥伴而殺戮。 但他們沒有這麼做,他們經歷了痛苦的思考後,決定阻止艾連。
說到這裡的時候,台下同學馬上說「他們就雙標啊」。
我說很多人都這麼想,但我們會說雙標是不是也代表,我們認為應該用單一的標準來看待所有的選擇? 可是,會不會他們只是基於當下的條件在思考過後,作出新的選擇,而不是單純的就雙標啊?
「我認為莎夏之所以會被殺,是因為她在森林裡迷了路出不去。」
「至少得讓孩子們離開這座森林,不然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人都只能原地打轉。」
——【進擊的巨人】第72話森林裡的孩子們
關於新的選擇,不能不提莎夏父親的段落。
堅持某一種價值觀並認為一定要這樣做,就像在在互相殺戮的過程中點燃的仇恨,深信「重視的人被殺害的我有資格報仇」,於是仇恨連綿不絕。
就像莎夏的父親所說的,孩子們在森林迷了路,只知道不斷往前走,卻找不到離開森林的方法。 莎夏的父親決定中斷這個連環。
可能會有人覺得,失去女兒的父親怎麼可能這麼冷靜,但我想說的是,莎夏的父親透過「停止復仇」是為了獲得「新的可能」,這是他想帶著孩子走出森林的方法。
台下同學有人說「就像小燈泡的媽媽」。
我有點驚訝,而且這個例子確實敏感到我備課的時候沒有放進去,但既然學生發了這個好球,我欣然接球。
我說對啊,如果她當時選擇發聲的內容是犯人應該判死刑,我相信台灣大多數的民眾都會理解並支持她,但她沒有這麼做。她走了另外一條路去提升並保護台灣的兒少權益和安全。
思考是痛苦的,沒有正確答案和道標示令人不安的,但我們也因此可以走出不同的道路,走出這個社會還沒鋪建出來的道路。
「為什麼?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現在終於明白了,因為我是個笨蛋。因為讓一個隨處可見的蠢蛋得到力量,所以才只能迎接這樣子的結局,就是這樣吧。」
——【進擊的巨人】完結篇後篇
後面講到艾連說自己是笨蛋才會搞成這樣,跟同學們分享了結果論跟內在歸因,結果論會抹煞一個人除了成功以外的努力和意義,內在歸因則是簡化了所有的因素只歸咎在個人身上,這兩者都角度都會使人陷入要是不成功就沒有價值、都是我不夠好不夠努力才會失敗的漩渦裡,讓人失去努力的動力與自我價值。
我們談到如果一個人再怎麼努力,只要他沒辦法表現的跟其他人一樣好就得不到肯定,那誰還要堅持努力下去。
有點冒險的舉了先前情緒障礙生事件當例子,然後分享我自己和情緒障礙學生們工作時,感受到他們身上深深的挫折感,和被排拒的孤獨與自我厭棄。
台下他們自己開始了小小的討論。
「啊可是他們也要願意努力啊」
「你又知道人家沒努力喔,說不定已經努力過了啊」
「可是社會就沒有那麼包容,大家還是只看結果說話啊」
我選擇在這裡接了球。
我說,很多情緒障礙或生活條件不夠好的人,即使非常努力也無法表現的跟一般人一樣,你說的也對,社會確實沒那麼包容。
但我們只能接受社會就是這樣,然後說服別人也乖乖接受嗎?還是我們願意去試試看改變的可能性呢?
就像調查兵團不願一生只活在城牆裡頭。
「誰叫我們調查兵團都是些愛作夢又不死心的傢伙呢。」
——【進擊的巨人】第三季、完結篇後篇
回應到最前面提到的問題,到底要如何努力下去?
完結篇最後的片尾,用彷彿縮時攝影一般的呈現,告訴我們即使調查兵團最後為了彼此理解與溝通再度踏上旅程,但世界在那之後依然會陷入戰火再度崩塌。
於是最後討論的主題是,有些事情我們可能有生之年看不到改善的結果,例如環保,或是歷史彷彿一直重蹈覆轍無法徹底改變,例如戰爭。
但如果我們因此不去做,就一定不會有任何改變。
結尾時我引述了前一次寫調查兵團時的結尾:【進擊的巨人】我們都是自由的,也都是自由的奴隸,依然很適合放在這場的最後。
如果真正的理解、永遠的和平是不可能達到的奢望,人們就不該為此奮鬥嗎?
如果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與代價,卻終究無法避免掠奪和傷害,這一切就都沒有意義嗎。
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的回答是不會死心不會輕易放棄,即使前方還看不見一點希望的曙光,他們也想繼續前進。
他們有著自由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