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把「早上六點半」說成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段,聽起來可能有點誇張。
對一個常常晚上念書念到超過十二點、有時甚至要深夜才回到宿舍的我來說,早上六點半其實是有點不合理的存在。尤其有時候天氣比較冷,一醒來就會想:「今天一定要起來嗎?好想再多睡一下啊…」
我也不是每天都做得到,但只要我有撐起來、有守住這一小時,這一天就會非常不一樣。
這一小時之內,我不會碰手機,不急著打開班級群組,也不會處理學校或打工的雜事。我通常會裝杯溫開水,到走廊上迎著陽光將它喝完後,簡單整理一下桌面,把手帳打開,讓腦袋慢慢清醒。
早上沒有人會傳訊息打擾你,沒有人走動、不需要突然打斷手中的事。這時候腦袋最清楚,記憶力也最好,比起晚上撐著疲倦的腦袋學習,這種早晨的專注時光反而更有成效,也更能把一天的待辦事項整理得井井有條。這種安靜,是一天之中最珍貴的禮物。我也曾嘗試把讀書安排在晚上,但常常念沒幾頁就睡著,或是精神疲憊、愈念愈焦慮。
所以後來我把「需要專注的學習」與「行程安排」慢慢往早上移,發現真的比較能夠抓住那種乾淨的、沒有被打擾的狀態。
不是每天都完美,有時候我也會爬不起來,但我一直在練習:只要能做到,就去做;沒做到,也不責怪自己。畢竟,我認為身體健康比一切更重要,有時候真的因為過於疲憊需要休息,也不需要如此緊逼自己。
早上沒有打擾、沒有雜音,這樣的安靜感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效率的助力了。
所以我想說,這一小時對我來說不只是高效率,還是一種「穩住自己」的方法。
它讓我在每天忙碌開場前,先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上,不急不慌,開始這一天。
👀你也可以留言告訴我:
你也有自己一天中最喜歡、最專注的時段嗎?
是深夜的靜謐、還是下午陽光下的某個角落?
下一篇,我會聊聊「怎麼處理突發行程」以及我的「GoodNote排程頁面」小習慣,有興趣也可以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