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告投杼機可亂真三個篩子篩選資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上面這一段話是成語三告投杼的源由,有人去告訴曾子的母親說她兒子殺人了,曾子的母親說我兒子不會殺人,但當第三人(古人的三可以當成很多的意思)來跟曾母講的時候,曾母害怕到把手上用來紡織的重要零件梭子拋在地上翻牆而走,就算是曾子那樣賢能的人,母親又那樣相信他,但當眾人懷疑他的時候,連原本慈祥的母親也都不相信他兒子了。

 好友是企業裡面負責頗受重視的中堅幹部,最近因為職位晉升的問題,引發一些流言,一些同事在背後說他因為對上級逢迎送禮才得到目前的管理職位,他來找我訴苦,問我該怎麼解決?我問他都聽到那些人在傳這些假消息,他說大都是一些閒著沒事做的老員工,應該是嫉妒他年輕又快速晉升,我又問那他的長官對這些訊息有任何反應嗎?他回答沒有半點反應,我回答長官沒有回應很正常,這件事他也不需要去處理更不應該介意。

 向下管理高爾夫課程中有個關於謠言的公式,謠言(假消息)造成的力量大小R(Rumor)=Ax I。A模糊性(Ambiguous)就是訊息本身的含糊性,不易被澄清,或被找到真相;I重要性(Important)就是訊息對聽到的人的價值或重要性,或者是發出資訊的人的權威性。關於他送禮給長官這件事,他的長官肯定知道真相,而傳播這些訊息人的權威性與職位又都不重要,我勸他不用去處理這些事情,反倒應該要小心告訴他這些流言的人,這種人通常是不懷好意。

 

其實會傳播假訊息的,通常分成三種人:

第一種是懷著目的刻意去傳播這些訊息的人。他們通常都是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當利益形成漩渦,是非曲直就不重要了,所有在漩渦當中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來發出意見的,上面好友的狀況,肯定就是一些沒有得到利益的人的另類發洩。

第二種是一種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說說八卦的人。這種閒人通常連自己講過什麼也不會太在意,我們如果也跟著在意那就太傷神了。

第三種是有著很強的價值觀與懶得查證的人,在聽到和他們的價值觀相和或相左的訊息時,就火力全開的義務宣傳,網路上有許多這樣子的人。

 

其實發出的訊息本身的真假,跟接收訊息者相信不信,是兩個不同的事,不可混淆,混為一談。我把這兩部分構成了一個方格: 

※縱軸:發出資訊的本身真與假,有否事證、數據加以證明?

※橫軸:接收資訊者相信與不信,信以為真否?

 這樣就有四個部分:真資訊被相信、真資訊卻不被相信;假資訊卻被相信,假資訊不被相信。針對上面這四個結果,我分別送他們一個字:機、可、亂、真。機:掌握真實的訊息,並創造機會;可:可惜了這個正確訊息;亂:混亂開始形成;真:真是幸運、真是睿智。

 

機可亂真也代表,所謂的假訊息會被傳播,通常也代表他有讓人相信的一些特徵,例如某些無法查明的數據或是人物對話,我問了許多朋友,為什麼有些真資訊卻不被一些人相信?有些假資訊卻被有些人信以為真「?」。大概可以歸納成三個原因:

一、感性作祟:人們基於感性做了決定,再試圖用理性的證據去支持感性的決定,也就是說人們通常基於他們個人的價值觀,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二、訊息欠缺:因為個人過往知識與經驗的缺乏,所以侷限了個人判斷的能力,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強勢資訊的不斷衝擊,讓個人無法在去做其他方面的判斷。

三、管道錯亂:互聯網時代,人們失去了有公信力的訊息篩選機構,當所有的訊息沒有經過有效篩選,個人又沒有能力去驗證,就會以自己生活上接觸的訊息作為判斷的標準。

 

在互聯網世代,當所有真假訊息交錯混雜,我們自己要能擁有判讀訊息的能力,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蘇格拉底的三個篩子來判讀: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位學生,匆匆忙忙跑來告訴找蘇格拉底,興奮的跟蘇格拉底說:「有一件事情你肯定想不到...」蘇格拉底毫不留情的制止這位學生說:「你等一下,你要告訴我的話,有用三個篩子過濾過了嗎?」學生當下疑惑不解的搖搖頭。蘇格拉底繼續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至少要用三個不同篩子過濾,第一個篩子是『真實』,你要告訴我的話有真憑實據嗎?」他的學生說這訊息也是他在街上聽別人說的。蘇格拉底又說:「第二個篩子是『善意』,你這個訊息是良善的嗎?」他的學生此時慚愧的低下頭說:「正好相反…」蘇格拉底又繼續說:「那我們在用第三個篩子檢查一下,這個訊息是『重要』的嗎?」他的學生此時無地自容的說:「不是很重要…」蘇格拉底又繼續說:「不要聽信搬弄是非或是毀謗別人者的話語,因為他不是出於善意告訴你的,他既然會揭發別人的隱私,當然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

 

現代社會,我們更要嚴守這三個篩子,曾參的母親如果有對訊息來源「真實」度作查證,他也不用翻牆而逃,我那好友的同事,如果真的良善,也不會告訴他這些背後道人是非混淆人心的訊息,而我那好友如果把這些流言緋語看得太重要,真的還花時間去處理這些事情,那他也就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三告投杼換成三個篩子,與您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23會員
234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在指正他人或教導善行時,真正的智慧在於拿捏分寸與保有溫度。透過「攻人之過勿太嚴,教人之善勿過高」的古訓,思索如何在日常中實踐溫柔而堅定的修養。成長不在虛偽與急功,而在於每一次真誠的對待與踏實的行走。人生路上,溫柔教人,亦是踏實修己。
Thumbnail
2025/05/02
在指正他人或教導善行時,真正的智慧在於拿捏分寸與保有溫度。透過「攻人之過勿太嚴,教人之善勿過高」的古訓,思索如何在日常中實踐溫柔而堅定的修養。成長不在虛偽與急功,而在於每一次真誠的對待與踏實的行走。人生路上,溫柔教人,亦是踏實修己。
Thumbnail
2025/05/01
旅行不只是走過風景,更是靈魂在另一個緯度的甦醒。透過加拿大學者加博·塞普雷吉提出的六個頓悟時刻,結合自身經歷,思索旅行與生命的深層意義。每一段旅程,不只是身體的移動,更是對世界、對自己的重新閱讀與深刻感受。旅行,其實就是另一種生命的展開。
Thumbnail
2025/05/01
旅行不只是走過風景,更是靈魂在另一個緯度的甦醒。透過加拿大學者加博·塞普雷吉提出的六個頓悟時刻,結合自身經歷,思索旅行與生命的深層意義。每一段旅程,不只是身體的移動,更是對世界、對自己的重新閱讀與深刻感受。旅行,其實就是另一種生命的展開。
Thumbnail
2025/04/30
努力與升職加薪真的有直接關係嗎?從一則網路圖文引發的共鳴出發,帶你一起思考:努力無法看到成果時,是誰該負責?環境與個人心態的影響又是什麼?真正的努力,不是為了升遷或表現,而是源自對自我成長的執著。一起在行走中,重新校準內心的方向。
Thumbnail
2025/04/30
努力與升職加薪真的有直接關係嗎?從一則網路圖文引發的共鳴出發,帶你一起思考:努力無法看到成果時,是誰該負責?環境與個人心態的影響又是什麼?真正的努力,不是為了升遷或表現,而是源自對自我成長的執著。一起在行走中,重新校準內心的方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Thumbnail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Thumbnail
戰國時代的范雎和須賈的故事,反映出主管和下屬之間的矛盾及人性的複雜。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懂得留餘地,看清自己和他人的黑暗,以理解和應對人際關係。
Thumbnail
戰國時代的范雎和須賈的故事,反映出主管和下屬之間的矛盾及人性的複雜。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懂得留餘地,看清自己和他人的黑暗,以理解和應對人際關係。
Thumbnail
李世民再訪太原,一邊防備突厥入侵,一邊繼續調查姊姊的死因。然而,好不容易找到的人證,卻慘遭殺害。 身邊雖無謀士,在兩名不打不相識的猛將參詳之下,事情,也慢慢有了頭緒……
Thumbnail
李世民再訪太原,一邊防備突厥入侵,一邊繼續調查姊姊的死因。然而,好不容易找到的人證,卻慘遭殺害。 身邊雖無謀士,在兩名不打不相識的猛將參詳之下,事情,也慢慢有了頭緒……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左傳》開篇記述注解的第一件大事,叫『鄭伯克段于鄢』  。這則故事,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比較有名。記述了鄭莊公與母親武姜和弟弟共叔段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情節曲折,『微言大義』  ,蘊含及傳遞了豐富的價值理念,有許多『彎彎繞』。其中『掘地見母』的情節尤其經典,成為了成語,鄭莊公挖地道與母親相見,被認為
Thumbnail
《左傳》開篇記述注解的第一件大事,叫『鄭伯克段于鄢』  。這則故事,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比較有名。記述了鄭莊公與母親武姜和弟弟共叔段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情節曲折,『微言大義』  ,蘊含及傳遞了豐富的價值理念,有許多『彎彎繞』。其中『掘地見母』的情節尤其經典,成為了成語,鄭莊公挖地道與母親相見,被認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