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思索】努力,真的與升職加薪有關嗎?

【行走中的思索】努力,真的與升職加薪有關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貼出這樣一張圖文:

raw-image

(轉貼於鋼筆鼠臉書社團)

「很多人在職場上一開始都很努力積極,但時間久了就開始放鬆拖延,並不是他們虛偽做作,而是終於發現,努力跟升職加薪完全是兩件事。」


短短一句話,引來無數共鳴。

留言區更有人感慨直言:「對啊……拍馬屁才是王道。」

這樣的對話,像是一面鏡子,

映照著許多人在職場中無奈又現實的心境。

也讓我忍不住想問——

各位朋友,你們怎麼看呢?


就我自己觀察,這樣的現象,其實隱含了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為何努力了,卻選擇放棄?

一個人從積極到拖延,往往不是因為變壞了,而是努力看不到效果。

那麼,這究竟是誰的問題?

是主管沒能教導成功的方法與方向?

還是自己未曾真正抓住工作的重點與公司前進的軌跡?


二、環境使然,還是能力瓶頸?

時間久了開始鬆懈, 是因為周圍的文化默許平庸, 還是個人遇到瓶頸,卻沒找到突破之道?

如果「六十分就能過關」成了默許的標準, 又有多少人願意自我要求、勇敢精進呢?


三、努力與升遷,本來就無直接關係?

回想起我過去整理過的資料, 組織中促成升職的九個常見原因,或是對企業主或高階主管訪談過程中,「努力」從來不曾出現; 加薪的四大因素中,也未曾把「努力」列為關鍵。甚至有多名受訪者對我表明,最怕「那種努力的笨蛋」...

努力與積極,原本就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

不是交易的籌碼,也不是升遷的保證。

若只是為了加薪升職才選擇努力, 那樣的態度,既不純粹,也不長久。



走在職場這條路上,我們需要努力,

但更需要努力在對的方向上,

努力在看得懂自己的人生企圖上。

真正的努力,不是演給誰看,不是交換條件,

而是——在這個混沌又喧囂的世界裡, 守住自己那份對成長、對專業、對未來的執著。

你呢?

你曾經在哪個時刻,感受到努力的迷惘? 又是怎麼調整自己,讓努力成為內在的堅持? 歡迎留言分享,讓我們一起在行走中思索。

(原文發表於2020.12.15黃同慶)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14會員
159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同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類天性中藏著一種微妙的慣性:一旦認定了喜惡,便傾向尋找各種證據來鞏固自己的偏見。從討厭一個人到否定一個國家,月暈效應無聲地操控著我們的判斷。這篇思索,邀你一起重新看見個體與全體之間的細微界線,在偏見與理解之間,留下一點呼吸的空間。
從遠藤周作的《深河》出發,作者反思生活與人生的本質差異。透過書中主角對母親與妻子的回憶,對照自己在BE團隊的對話經驗,重新思索「誰真正走進過我們的生命」。一場關於孤獨與連結的思索,也是一封寫給那些願意真誠對話之人的心意書。
在這封寫給摯友艾倫的信中,我以一首打油詩和一段懸崖上跳舞的比喻,回應「Being」的深層意義。生命中,我們常被執著、期待、名利與討好所困,築起無形的心牢。而真正的存在,應是問心無愧,獨行於自己的道路之上。邀你一同思索,何謂真正的自由。
人類天性中藏著一種微妙的慣性:一旦認定了喜惡,便傾向尋找各種證據來鞏固自己的偏見。從討厭一個人到否定一個國家,月暈效應無聲地操控著我們的判斷。這篇思索,邀你一起重新看見個體與全體之間的細微界線,在偏見與理解之間,留下一點呼吸的空間。
從遠藤周作的《深河》出發,作者反思生活與人生的本質差異。透過書中主角對母親與妻子的回憶,對照自己在BE團隊的對話經驗,重新思索「誰真正走進過我們的生命」。一場關於孤獨與連結的思索,也是一封寫給那些願意真誠對話之人的心意書。
在這封寫給摯友艾倫的信中,我以一首打油詩和一段懸崖上跳舞的比喻,回應「Being」的深層意義。生命中,我們常被執著、期待、名利與討好所困,築起無形的心牢。而真正的存在,應是問心無愧,獨行於自己的道路之上。邀你一同思索,何謂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