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開場:我 vs 電腦】
我跟電腦說:「他說他只遲到 5 分鐘。」
電腦問我:「是數字 5,還是講起來比較沒罪惡感的 '5 分鐘'?」我突然覺得,那 5 分鐘好像不只是時間,還包含了他想被原諒的心情。
【語法背後:包裝話術的魔法字串】
在 Python 裡,str()
是把數字轉成字串的語法。
你丟給它一個數字,它就會包一層引號,把它變成「可以說出口的樣子」。
數字是冰冷的,str()
是讓它變得「比較好聽」。
就像:「不是你胖,是你骨架大。」
【生活語境:當 5 變成『五分鐘』聽起來比較不會生氣】
minutes = 5
text = "他說只會遲到 " + str(minutes) + " 分鐘"
print(text)
這段程式碼會輸出:
他說只會遲到 5 分鐘

Google colab操作
事實沒變,但說法柔軟了。
程式也懂話術,只是它不裝可憐。
【Python 文法時間】
你說:
「我把數字轉一下,這樣講起來比較不會那麼尷尬。」
Python 的寫法是:
str(15) # 變成 "15"
→ 在程式裡,這叫型別轉換。
→ 在生活裡,這叫話術處理。
【今天的生活幹話哲學】
你說的是事實沒錯,
但你包了一層糖衣讓人比較吞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