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喜歡解決問題的大人一點新思維
我最近偶然發現一個思維工具: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它像一把解構日常的手術刀,讓你能夠拆開表象,直擊問題的本質。說馬斯克其實就大量使用這種思維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分析問題,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就開啟了我一連串的研究,這兩篇來跟大家分享這個原理是什麼,以及如何運用這個原理在我們的日常與工作當中。
所謂「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麼?
「第一性原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中,特別是由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 所提出。
在他的著作《形上學(Metaphysics)》中,亞里斯多德強調:
❝ 若要真正理解某件事物,我們必須回到最根本、最不可再簡化的真理或原則。❞
他稱這些最根本的東西為 ἀρχαί(archai),意思就是「起源」或「根本原則」。
這些原則有三個關鍵特性:
- 不可再簡化:這些是真理的最小單位,不能再分解或質疑。
- 自明性(self-evident):不需要進一步證明就能成立。
- 一切推理與建構的基礎:就像數學裡的公理,是其他知識與推理的根源。
舉個古典哲學例子幫助理解
亞里斯多德曾探討「為什麼火會往上升?」這個問題。
- 普遍的回答可能是:「因為火是輕的。」
- 但亞里斯多德不接受這樣的常識回答,他會繼續問:「什麼叫『輕』?」「為什麼會上升?」
最終他發現,在古希臘的自然哲學中,元素的運動趨勢是由其本性(nature)決定的,而不是由觀察到的現象來定義現象本身。
他主張:「我們必須從不可推翻的自然法則出發,才能真正理解現象。」
這就是第一性原理的精神:你不能只接受表象或他人的說法,要回到事物本質的邏輯與真實。
在亞里斯多德時代,許多問題是從神話或傳統經驗來解釋世界的。
但亞里斯多德走出一條新路:
- 他認為我們不能只靠類比與經驗法則(比方說,火=熱=往上),而是要從最基本的原理重新建構邏輯與知識系統。
- 這套邏輯就是西方哲學與科學發展的基礎,被稱為「演繹法(Deductive reasoning)」。
傳統思維 vs. 第一性思維:差在哪?
我們來對比一下,看看第一性原理到底哪裡不一樣:
1. 思考邏輯不同
- 傳統做法:A做得不錯 → 我也跟著做A。
- 第一性思維:A為什麼成功?他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我可不可以走出B、C、甚至Z?
例子來了:
Airbnb 並不是從「怎麼開一間飯店」開始想,而是問:「人住一晚,到底需要什麼?」答案是:安全、乾淨、有隱私。從這裡開始,他們重組出「共享住宿」的全新邏輯。
2. 對假設的態度不同
- 傳統思維:大家都這樣做應該有道理吧。
- 第一性思維:這個假設真的成立嗎?有沒有可能根本不合理?
來看SpaceX怎麼想:
「火箭很貴」這件事,大家都接受了。但馬斯克不信邪,他問:「火箭貴在哪?是材料?是設計?還是我們一直沒想過怎麼重複使用?」
結果?他們做出了全世界第一支能重複使用的火箭。
3. 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
- 傳統:問題來了 → 給個表層解法(促銷、打折、加班)
- 第一性:挖到底 → 發現根本原因 → 解決本質問題
舉例來感受:
問題:「我每天都好焦慮。」
- 傳統解法:聽音樂、放鬆。
- 第一性思維:為什麼焦慮?→因為被工作打斷太多次→為什麼會被打斷?→因為我沒設定邊界 → 問題根源其實是界線感不足。
4. 風險與創新潛力
- 傳統:安全複製,不冒險。
- 第一性:高風險但高報酬,你可能會改變整個產業。
馬斯克造電動車不是想做「更好的Toyota」,他想打造的是「能源轉型的未來」。馬斯克造電動車時,業界都在等「別人先試」,他卻說:「我們不應該被業界拖累,我們要主導方向。」
5. 看時間的視角也不同
- 傳統:我看競爭對手現在在幹嘛。
- 第一性:我預測未來 5~10 年,人們會怎麼生活,我現在就開始設計解法。
Tesla 不是汽車公司,是能源公司,馬斯克:「我不是在做汽車,我在建構一個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交通與能源系統。」;Neuralink 不是醫療設備公司,是一個未來人機融合系統的開端。
操作三步驟:從解構到創造
這邊整理一套 簡單的第一性練習法,幫你從「我覺得怪怪的」走到「我創造出新東西」:
Step 1|原子化拆解(Atomic Decomposition)
→ 拆掉一切表象,回到最小單位
- 用「5 Why」問到底。(下篇解釋5 Why 工具)
- 發現自己其實預設了很多沒檢查過的假設。
🧪 範例:在開發電動車時,傳統思維可能會認為高昂的電池成本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透過原子化拆解,特斯拉重新評估了電池的組成與製造過程,發現可以透過改變設計與製程來降低成本。
Step 2|還原物理法則(Reduction to Physical Laws)
→ 你拆下來的每個東西,有沒有符合自然與科學的邏輯?
- 別只靠經驗,問:「這東西為什麼會這樣運作?」
- 想像自己是一個物理學家。
🚀 SpaceX在設計火箭時,並未僅僅模仿現有的設計,而是從物理法則出發,重新思考火箭的結構與材料,最終開發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顯著降低了發射成本。
Step 3|創新重組(Innovative Reconstruction)
→ 用新的方式,重新拼湊這個世界
- 跨領域組合是關鍵。
- 別急著「做更好」,問自己能不能「做不同」。
🧠 Neuralink在開發腦機介面時,並未僅僅依賴現有的醫療設備設計,而是結合神經科學、工程學與材料科學,創造出全新的裝置,實現了人腦與電腦之間的直接溝通。
小結:改變人生的思維工具
如果你是個解決問題上癮的人、覺得「別人都這樣做」這句話不能說服你,那你會愛上第一性原理。
傳統思維幫你「複製」,第一性思維幫你「創造」。
好啦上面這些這是用AI幫我統整的筆記,但我真的覺得第一性原理這個思考的概念非常酷!而且很實用,在很多時候可以幫我們拆解問題,希望我以後遇到問題都能第一個想到用這種方式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