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否能拿來論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因為演算法延遲,看到逐漸有人討論「會拿GPT的東西佐證自己的論點」。


  這個現象的雷點其實是「佐證」而不是GPT。

  對我來說,GPT是個改良、改造、擴充自己論述的有利工具,但前提是,使用者自己必須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和思考工具,因為GPT不會提供任何有力的「證據」。

  即便GPT給你的任何東西也是從資料庫搜的,終究是強一點的Google。

  更多時候,GPT是透過你輸出給他的東西進行反應和演算,成為朱宥勳所說:「看著鏡子說:『對,這就是我,GPT真準。』。」

  透過GPT提供的論述,形成一種自己已經完成論證過程的錯覺,實際上是循環論證,因為你根本沒有能力去判斷GPT給你的前提是否是真實的。循環論證就是拿一個虛假的前提進行推論後去證明那個虛假的前提,並以這個證明成為論述依據--俗稱的「陰謀論」就是這樣來的。

  AI是否能取代XX,很多時候不是大勢所趨,而是基於人類偷懶而形成的錯覺。

  例如,網路和搜尋引擎已經存在幾十年,但人類的平均知識水準並沒有顯著提升,反而智者更智,愚者更愚。GPT只會繼續加大這種差距,想要在AI時代活下來,只能重視基本功:多讀、多看、多想、多寫、多試錯,沒別條路,AI再方便,也不可能取代這種功能。


  要知道幾個使用前提:


  1.對一件事沒有論點前GPT沒有用。

  寫論文前期我曾希望GPT幫忙,但他只會給我空泛和迴圈的東西,等到我論文進度過半逼近三分之二時,效果才開始顯現,但功用也僅僅是理順和銳化論述而不是提供論述。

  

  2.GPT只會完成你要他做的事情。

  你要他論證,他會論證,但前提、過程和成果全都需要由自己評估。這才是一個人的真功夫所在。你懂越多,GPT越好用,反之亦然。


  3.在細節上GPT會贏過人,但大勢和格局無法。

  寫作的人應該會驚艷於GPT的文筆,但只要開始疊加和延伸劇情,GPT就會開始無趣化,除了安全門檻外,GPT並不會下有別於人的結論,如果說不清楚指引,GPT至多只會拿平均值,而平均值恰恰是最無聊的東西。


  換句話說,GPT就像微波食品,微波食品還是可以很好吃,但終究與手作餐廳有本質上的區別,尤其手作餐廳如果眼光獨到,選對「哪個地方」、「哪個節點」使用「對的微波調理包」,品質和效率都會大幅提升--但這就取決於人的認知能力。


  使用技巧:


  1.一定要有明確的論點和基本的論述框架。

  偷懶的人用GPT也只會得到偷懶的結果。


  2.反覆從多角度去質疑和要求修正GPT的論述和結論。

  同樣也取決於人本身的認知能力,怎麼切角度、抓到可以修正和進步的點、對成果的不滿意,都是在人本身。GPT應該是強強聯手的工具,而不是依賴品。


  3.拒絕妥協。

  多數拿GPT結果出來炫耀的人,就是妥協的人。擅自認為答案已經完美,結果貽笑大方。GPT適合拿來用,但拿出來說嘴的結果和拿Google結果或維基百科的條目出來說嘴意思是一樣的。GPT沒這麼可怕,多數人都是自己嚇自己。


  反缺點為優點:

  GPT確實會因為自己輸入的東西而反應出相應的論述,那其實用來剖析和分析自己是很有用的。例如定位自己的想法、生涯規劃、另一半理想型(其實用GPT來算命也有同樣功效)、制定各種計劃和預算……等等。

  結論是,爛的人用什麼都會是爛的,強的人用到好用的東西只會變得更強。AI越是方便,人便更需要明白努力的價值和目的。不明白的才是會被取代的那一群。

avatar-img
夏坂的沙龍
33會員
6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真的是常常看很很多事前功課不做然後隨便丟一個問題給GPT算,也不去檢驗內容和檢查事前是不是提供夠多資訊就當作答案的人OTL 我都懷疑這些人是把大型語言模型當神在拜了。
夏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前言:本文原寫作於2023年七月中旬。但這個問題至今無解,其實本文能解釋的角度有限。但能先說一些結論:政治立場是個人「價值觀的總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只是政治立場不同就會鬧到拒絕往來、絕交、分手、分居、離婚?因為人是潛意識知道這件事的:這個人跟我的價值觀差太多了。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前言:本文原寫作於2023年七月中旬。但這個問題至今無解,其實本文能解釋的角度有限。但能先說一些結論:政治立場是個人「價值觀的總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只是政治立場不同就會鬧到拒絕往來、絕交、分手、分居、離婚?因為人是潛意識知道這件事的:這個人跟我的價值觀差太多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今天又發現ChatGPT的一些缺點, 使用時需要很準確的提供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又或者拿一些範例給它看, 它就能更準確的回答問題, 因為今天我發現有一篇文章和之前寫過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又要再請ChatGPT生成30則勵志英文短文, 結果之前發問的問題已經消失了, 又
Thumbnail
因為網路上充斥著 是是而非的資訊,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我發現我的價值觀開始有點混淆,心中有許多問題 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突然 想到最近的AI新科技-ChatGPT 或許可以解答我內心的困惑。所以我試著與ChatGPT進行對話,沒想到ChatGPT 的回覆 完全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出現對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作家創作方式、市場生態和社會價值觀。未來可能出現市場壟斷、收入兩極分化、創作風格同質化等趨勢,也會引發政府幹預、創作市場的變革、社會運動與文化變革等事件。在這樣的環境中,作家需要不斷適應、創新,並挖掘新的市場需求。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GPT的應用對知識內容型創作者的衝擊,包括減低網站內廣告曝光及內容影片重點可不必觀看完整影片等,對於業配模式和影響也是一大改變。GPT的應用對知識內容型創作者的衝擊,包括減低網站內廣告曝光及內容影片重點可不必觀看完整影片等,對於業配模式和影響也是一大改變。
Thumbnail
ChatGPT出現後不少人歡欣雀躍。衹要提出明確問題、作出明確指示,ChatGPT可在極短時間生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數位文本;發表在寫作平台可以神不知鬼不覺。有人引以為憂,認為自此龍蛇混淆、真實創作和Al文本並置。《商週》在一篇報導中稱:已經有一款可以檢測文本是否來自AI的軟GPTZero。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今天又發現ChatGPT的一些缺點, 使用時需要很準確的提供你想要表達的文字(我覺得還蠻重要的) 又或者拿一些範例給它看, 它就能更準確的回答問題, 因為今天我發現有一篇文章和之前寫過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又要再請ChatGPT生成30則勵志英文短文, 結果之前發問的問題已經消失了, 又
Thumbnail
因為網路上充斥著 是是而非的資訊,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我發現我的價值觀開始有點混淆,心中有許多問題 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突然 想到最近的AI新科技-ChatGPT 或許可以解答我內心的困惑。所以我試著與ChatGPT進行對話,沒想到ChatGPT 的回覆 完全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出現對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作家創作方式、市場生態和社會價值觀。未來可能出現市場壟斷、收入兩極分化、創作風格同質化等趨勢,也會引發政府幹預、創作市場的變革、社會運動與文化變革等事件。在這樣的環境中,作家需要不斷適應、創新,並挖掘新的市場需求。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GPT的應用對知識內容型創作者的衝擊,包括減低網站內廣告曝光及內容影片重點可不必觀看完整影片等,對於業配模式和影響也是一大改變。GPT的應用對知識內容型創作者的衝擊,包括減低網站內廣告曝光及內容影片重點可不必觀看完整影片等,對於業配模式和影響也是一大改變。
Thumbnail
ChatGPT出現後不少人歡欣雀躍。衹要提出明確問題、作出明確指示,ChatGPT可在極短時間生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數位文本;發表在寫作平台可以神不知鬼不覺。有人引以為憂,認為自此龍蛇混淆、真實創作和Al文本並置。《商週》在一篇報導中稱:已經有一款可以檢測文本是否來自AI的軟GPT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