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完成大目標,不是靠拚命,而是靠方法
內心感到焦慮、很想逃避、拖延... 不知從何開始做起?
原子習慣的精神,不是要你立刻強、變完美,
而是讓你在穩定的節奏中,一天完成一小步
,最後累積出質變的成果。
1. 任務太大做不動?先把他拆小,再行動
在職場上,被交辦模糊又巨大的任務,例如:「這次的行銷活動就交給你全權主導」,你是否也曾因為這樣,開始發呆盯著備忘錄,連第一步都不知道怎麼開始?
當你完全毫無頭緒,不知從何下手時——
別焦慮或是逃避,先試著問自己三件事:
- 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讓產品提升知名度?拓展新客群?)
- 下週前我能完成哪一小步?(找三個聯名品牌名單)
- 有哪些資源或人手可以協助?(設計?業務?前輩可以問問嗎?)
把大專案,切成小任務,再細切成每週、每日能完成的目標,
你會發現「能做的事」
其實比想像多、也更具體了。
2. 避免完美主義,用「進度感」取代「一次到位」
小美接到報告任務,想一次寫到完美再提交,結果三天過去,內容一改再改。
同組的阿志用一天時間寫出一份 60 分的初稿,立刻請主管過目,快速得到修正方向。最後阿志的報告不只先完成,品質也更貼近需求。
很多人在職場上動彈不得,是因為一開始就想做到完美。
與其兩週後才交出一份自以為完美,卻可能方向錯誤的報告,不如一開始就交出草稿,盡早得到反饋與修正機會。
完美主義讓你躊躇,進度感才會讓你前進
。
職場上,願意提早交出草稿、接受修正的人,才是真的在往目標邁進。
3. 養成習慣,讓執行力成為你的職場利器
每週一早,小豪都會花 15 分鐘整理上週成效,預排這週任務。
別人還在想「今天要做什麼?」時,他已經完成第一件事。
那些看似總能「做得完、做得好」的人,不是比較聰明,而是懂的規劃分配
。
比起等待靈感爆發,更關鍵的是「每天持續一點點」。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卻能在關鍵時刻讓你「比別人更有準備」
。
執行利,不靠熬夜燃燒,而是在每天一點一點地「穩定推進」。
總結:做不到不是因為你太弱,而是方法還不對
「看起來好難」的任務,常常只是「太模糊」,而不是你不行。
與其一直等靈感、拖到最後一刻,不如給自己一個節奏:
今天先完成第一步、明天就能往第二步走。
職場不缺衝刺的人,缺的是能長期穩定推進的人。
「問題從來不是任務太難,而是你沒幫自己把它拆成能完成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