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終於結束面審了!15 分鐘的 QA 雖然不長,但我為了這 15 分鐘準備了兩週,英文簡報甚至跟 ChatGPT 練習超過 10 次。這篇文章想整理我整個面審的經驗、策略與心得,希望能幫助未來也想追夢的你。

💡 面審前的準備:練到不慌就是贏
這次我選擇「英文簡報+中文問答」的策略,原因有二:
- 展現英文能力:英文簡報是對我國際溝通能力的證明。
- 提升答題流暢度:用母語回答,能更靈活、有深度地應對提問。
War leaves scars . But in the women’s stories,I saw resilience. I saw the will to rise again.
🕐 面審流程速記
- 面審時間:13:00 開始,我提前於 12:30 上線 standby,成為最早到的申請者,還可以看到評委老師一個個上線,很有趣。
- 測試時間:上線後可提早測試簡報與音訊。
- 面審老師:
- 劉教授(北市大)
- 陳教授(嘉義大學)
- 陳老師
約在 13:05 被帶入面審會議室,由主持人說明規則,提醒是「統問統答」,也就是評審老師們會統一聽完簡報再一起發問。「築夢工場」計畫為 5 分鐘簡報+10 分鐘問答
🎤 面審提問總整理
5 分鐘簡報是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QA 則是直球對決你對計畫的了解深度。提問環節是我覺得最具挑戰性但也最能展現個人思考深度的部分。以下是幾個我被問到的問題,供參考:
- 台灣人真的關注烏克蘭議題嗎?還是國外關注更多?
- 除了國內民眾,專案如何破圈讓國際也關注?
- 專案核心是產品銷售還是議題倡議?
- 永續性:把募資 know-how 留在波蘭,是不是更長遠?
- 日支費編列偏高?生活費真的需要那麼多?
- 為何專注於烏克蘭,而不是其他受災國家?
- 如何驗證烏克蘭手工藝在台灣有市場?
- 企業長期如何與 NGO 合作?
- 若很多創作者都在發聲,如何讓你的專案被看見?
我覺得自己大致回答得不錯,尤其適度加入個人背景故事與熱情來打動評審,避免簡報太「效益導向」過於冷冰冰。唯一是企業採購「傾向在地化」這點,我的回應可以更具體落地,之後再補強即可。
✨ 反思與心得
這場面審,我最滿意的地方有三:
- 簡報穩定又有情感,練習十次以上,換來每一句都能講得剛剛好。
- QA 回答清楚流暢,即使問題廣泛、深入,我都能快速連結回計畫核心。
- 善用情感訴求,讓這個專案不只是商業行動,而是個人使命。
當然也有可以優化的地方,比如我的語速略快,沒有老師那樣的沈穩節奏。不過,熱忱與感染力也是我的特色,就像有人慢火煮湯,我是熱血沸騰的快炒,一樣美味但風格不同。
❓ 常見面審 Q&A: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Q1:簡報該用英文還是中文?
A: 每組面審的語言要求可能不同,有人被要求英文問答,有人全程中文。建議採用「英文簡報+中文問答」的策略,這樣既能展現英文能力,又能在問答時更流暢地表達想法。
Q2:如果被問到「遇到的最大困難」該怎麼回答?
A: 事先思考可能的困難情境,並準備好解決方案。這是展現你決心與行動力的好機會。
Q3:如果被問到自己也心虛的問題,例如「這方面你沒有經驗」,該怎麼辦?
A: 大方承認自己的不足,並說明你為了彌補這部分所做的準備或學習,展現你的積極態度。
Q4:如果被問到沒想過的問題該怎麼辦?
A: 可以先重複老師的問題,爭取思考時間,然後慢慢地說明自己的想法。
Q5:時間到會被直接打斷嗎?
A: 會。面審時間控制嚴格,建議在練習時就掌握好時間。
Q6:面審時間多長?
A: 「海外翱翔」計畫為3分鐘簡報+5分鐘問答;「築夢工場」計畫為5分鐘簡報+10分鐘問答。
Q7:會被問多少題?
A: 根據經驗,「海外翱翔」大約會被問2-3題,「築夢工場」可能會被問到8題左右。
Q8:有什麼準備建議與心得?
A:
- 參加群組的線上團體練習,互相給予回饋。
- 私訊其他人,請他們幫忙模擬練習。
- 利用 ChatGPT 模擬練習,提升應對能力。
✅ 最後給未來申請者的建議
- 提早登入,熟悉平台,也可以多觀察老師動態放鬆心情。
- 英文簡報+中文問答是很好的組合,記得多練習並設計節奏與情緒。
- 回答問題時勇於加入個人觀點與感受,這讓你不只是答題機器,而是一位有信念、有故事的申請人。
- 模擬練習很重要! 有條理的說明 + 自信眼神 + 溫柔熱情,缺一不可。
預計 5/1 會知道結果,但說真的,我心裡有底。我相信我的名字會在錄取名單上,因為我已經為這份企劃付出到問心無愧。
不錄取我,到底要錄取誰啊
就是要做到這份自信!明天還要準備跟波蘭 NGO 的第一次跨海陌生開發 Pitch 簡報~以及針對這個專案我要如何擴大影響力,已經有好多行動計畫在名單上了。希望能趕快收到錄取通知(重點是預算不要被砍啊~),讓我更義無反顧的將專案開始落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