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記住24節氣從來不是太困難的事,所以,第一次被問到「你怎麼背得住24個節氣?」的時候,我印象非常深刻。當下心中還浮現了一個有趣的疑問:為什麼有人會想特別去背它們呢?(因為我自己是自然而然就記下來了)。接著又浮現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想記住卻記不起來?
但隨著越來越多人好奇地問我這個問題,或驚訝地說:「哇,你怎麼記得住?」「我也好想像你一樣能背起來!」這些反應讓我決定來寫一篇短短的Tips,分享記憶節氣的方式。
當然,記住24節氣的重點其實不在「記憶」本身,我們又不是要去應付考試。而是這些隨著歲月流轉的節氣訊號,能否在生活中成為你的提醒?讓你多留意自然的細節、感受四季的更替?這才是我覺得真正有趣和值得的部分。
就像昨天--穀雨剛過,清晨就下起傾盆大雨。我望著窗外,心中竟沒有一絲驚訝,反而有一種「老朋友來了」的感覺。
「啊,這就是穀雨呀!」
認識節氣,就像是打開一扇門,讓自然走進生活,讓生活回應自然。
如何簡單記住24節氣?
說到「記住」,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掌握幾個簡單的規律,24個節氣就像是一首有節奏的歌,會自然而然地在你心中響起。
一、每季六節氣,一年24個節氣剛剛好
一年四季,每一季六個節氣。這樣分下來,是不是立刻清楚多了?
二、先記住四季的「開頭」節氣—以「立」為名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這四個節氣都很好記,就像是每個季節拉開序幕的號角。背起來一點都不難。
三、再記住四個「季節中點」節氣—「分」與「至」
前面有提到每一季有6個節氣,當季節走到一半的時候,也就是過了3個節氣,到了第4個節氣時,節氣名稱也會出現季節的名字,表示季節已經走了一半囉!
值得注意的是,
春秋是「分」:春分、秋分
夏冬是「至」:夏至、冬至
這些節氣常被提起,加上前面的「立」,我們已經記住8個節氣囉!也就是一下就可以記住1/3的節氣了呢!
那還有什麼可以迅速上手的呢? 有~就是冬天的節氣!
四、冬季節氣:最簡單的起手式
冬天的節氣非常好記,基本上是以立冬和冬至作為分隔點。
立冬後面帶了2個節氣,分別是小雪、大雪。
冬至後面再帶2個節氣:小寒、大寒。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冬天的節氣非常規律,從立冬到大寒,冷得有順序也有節奏:都是先小再大,這個不難想像,因為冬天是慢慢冷起來的嘛!
那有些人會說,小寒大寒和小雪大雪,寒跟雪記不住誰先?
基本上是先下雪才寒喔!怎麼說呢?最冷的時刻,往往都是下雪"後"。
這樣子把冬天節氣也加起來,哇!我們就已經會背了一半12/24的節氣了耶!
五、夏天節氣:熱得有邏輯
夏季節氣是:立夏 → 小滿 → 芒種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夏至在六月底,七八月就是熱!熱!熱!所以夏至帶著小暑、大暑。
而立夏在五月初,「小滿、芒種」還沒有到炙熱的程度,初夏在大自然中,就是稻穗即將結實(小滿),芒種則是已經結實了,稻穀上長出細細的芒。
對於沒有務農的都市人而言,這兩個節氣較難直接聯想,而但一旦記住之後,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線索喔!
每個節氣都有特殊的現象和意涵,但由於今天的重點是教大家背住節氣,因此更詳細的節氣意涵和現象,我們後續文章再分析。
六、秋天節氣:從暑到霜,一氣呵成
秋天的節氣非常有詩意,也很有畫面感:
立秋 → 處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處暑:暑氣漸漸終止、退場;
白露 → 寒露 → 霜降:露水變冷,最終化霜。
處暑雖然有個暑字,但「處」可說是結束的意思,也就是秋老虎的氣焰,立秋剛開始時,還是十分囂張,但處暑之際,就漸漸地要進入秋高氣爽的涼季。
秋天往往是早晚溫差大,白天很熱,晚上很涼,因此注意觀察,可發現晚上很容易在屋簷或是摩托車椅墊上,會有小小的夜露,就是白露。
而秋分之後,更形降溫,因此露水都寒囉!變成寒露!
緯度高的地方,更會結霜,因此白露到寒露到霜降,這三者呈現出秋天溫差漸大、逐漸降溫的節奏感,很容易記憶。
七、春天節氣:最難卻也最豐富
對一般人而言,最難背的就是春天的節氣囉!
立春 → 雨水 → 驚蟄 → 春分 → 清明 → 穀雨
除了立春與春分之外,其餘節氣幾乎都與「水」或「雨」有關。
這是因為冬天幾乎不會有雷鳴,但進入春天之後,風木之氣上升,大氣擾動,所以春天的氣候相當不穩定,也常有所謂的倒春寒,可想做春天之後,就進入綿綿春雨(雨水)、春雷(驚蟄)的氣候囉!
而春分過後,仍然繼續是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清明,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已結束,極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
小總結:記憶節氣的分段法
把上面白話文整理成步驟表,想要系統性地背起節氣,可以試試下面這個分段方法:
第一步 四季開頭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第二步 四季中點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第三步 冬季完整 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第四步 夏季延伸 小滿、芒種、小暑、大暑
第五步 秋季排序 處暑、白露、寒露、霜降
第六步 春季細節 雨水、驚蟄、清明、穀雨
這樣一來,就能輕鬆從頭到尾,一次記住!
節氣不只是時間表,更是生活的情感溫度計
最後,我還是想說,節氣的價值,不是「記得住」這件事,而是讓我們在喧囂與忙碌中,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的節拍。
當你開始熟悉這24個名字時,你會發現它們其實不只是詞彙,而是空氣中隱約的氣息,是窗外的雨露,是生活的轉角。
或許下一次下雨時,你會想起:「這是穀雨吧。」
或是在某個黃昏看到屋簷的露珠,你會想:「該是白露了。」
當節氣成為你生活的節奏,你的日子,也就開始和天地一起呼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