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努力,只為一次被看見》故事連載_ 第一章:誰在定義努力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三倍努力,只為一次被看見》

第一章:誰在定義努力的價值?

出社會後,我聽過一句話:「在職場上,男人可以偷懶,但女人不行。」

那天是我加入Zentra行銷部門的第九個月,一場例行會議結束後,部門副理楊偉翔在收拾筆電時笑著說出這句話,似乎只是開個玩笑。

但坐在會議室角落的我,卻像被重重敲了一下。

我叫林俞汝,26歲,台中人,台大外文系畢業,曾在學生會和校刊社打滾,也曾夢想成為一位影響世界的女性。

Zentra,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全職工作,是一家外商行銷顧問公司,主打年輕、有創意、彈性工時。

剛進公司時,我興致勃勃,每份簡報都熬夜準備,每次任務都盡全力完成。

但不到半年,我就發現,會說話的人比較吃香,懂「交陪」的人升得比較快,有些人只要說得動聽、會「攀關係」,就能輕鬆升遷、獲得資源,那些滑水的人,不但沒事,還能因為人緣好被捧上檯面。

而像我這種只懂得默默努力、拼命做事、不太擅長包裝、不太懂得經營關係的人,只會被當作可靠又好用的工具人。

楊偉翔那句話,像是一把釘子,把我牢牢釘在一個現實裡:不是每個人都靠實力走得上去,尤其是女生。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suting Lin的沙龍
28會員
561內容數
Tsuting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你認為職場上最需要改變的性別刻板印象是什麼?你的內心也曾被職場風暴擊倒嗎?如果有機會,你最想向職場上的不公平說出哪一句話?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如何化傷痛為力量!
Thumbnail
2025/04/29
你認為職場上最需要改變的性別刻板印象是什麼?你的內心也曾被職場風暴擊倒嗎?如果有機會,你最想向職場上的不公平說出哪一句話?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如何化傷痛為力量!
Thumbnail
2025/04/28
你認為職場上最需要改變的性別刻板印象是什麼?你的內心也曾被職場風暴擊倒嗎?如果有機會,你最想向職場上的不公平說出哪一句話?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如何化傷痛為力量!
Thumbnail
2025/04/28
你認為職場上最需要改變的性別刻板印象是什麼?你的內心也曾被職場風暴擊倒嗎?如果有機會,你最想向職場上的不公平說出哪一句話?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如何化傷痛為力量!
Thumbnail
2025/04/27
你認為職場上最需要改變的性別刻板印象是什麼?你的內心也曾被職場風暴擊倒嗎?如果有機會,你最想向職場上的不公平說出哪一句話?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如何化傷痛為力量!
Thumbnail
2025/04/27
你認為職場上最需要改變的性別刻板印象是什麼?你的內心也曾被職場風暴擊倒嗎?如果有機會,你最想向職場上的不公平說出哪一句話?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如何化傷痛為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Thumbnail
作者丁菱娟在序裡明確說出「讓我們受苦的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明確點出人生中的困考,尤其是在職場上。 當犯錯時,將做點擺在「如何使自己更棒」,而不是「如何使自己改正」,這差別在於前者會令人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及期望,後者則是沮喪地檢查自己的缺點。有時會因為看見自己的未來,有勇氣往前走
Thumbnail
作者丁菱娟在序裡明確說出「讓我們受苦的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明確點出人生中的困考,尤其是在職場上。 當犯錯時,將做點擺在「如何使自己更棒」,而不是「如何使自己改正」,這差別在於前者會令人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及期望,後者則是沮喪地檢查自己的缺點。有時會因為看見自己的未來,有勇氣往前走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價值,但有些工作成果不容易被看到,你是否也身在其中並感覺不平衡呢? 不同的工作內容要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價值,運用本文中的思維方法幫助自己發揮職場影響力。
Thumbnail
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價值,但有些工作成果不容易被看到,你是否也身在其中並感覺不平衡呢? 不同的工作內容要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價值,運用本文中的思維方法幫助自己發揮職場影響力。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