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其他的心靈寄託,所以工作成了現階段唯一可以努力的事,許多人管這叫社畜。其實不管願意或不願意,也或許吧,但是每個人本來就是可以有不同努力及選擇,只是現在選擇了工作,但不代表未來不會走其他的寬鬆道路,這麼辛苦,其實也只是想要早點退休。
菜鳥時期剛進公司,由於一切都還在摸索,工作速度很慢,新人期迎來第一次績效面談,本以為會被速度慢收到鞭策,但主管卻說,因為不熟悉,可以理解作業比較久,細心也不是壞事,另外,值得肯定的是:『你至少願意付出,光是這點,就可以給你對公司向心力足夠的評價,而給予肯定。剩下的就慢慢調整,可以追趕上的。』
這句鼓勵對新人的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肯定,因為本身不是個有足夠自信的人,做許多事,本身也都沒有什麼實感或自信,甚至是文章的字裡行間,也容易透露著不肯定自己或者過度的中庸之道以及優柔寡斷,但是很感謝那個時候的評價,主管給了肯定。
從那之後,至少知道原來自己的努力,主管是有感受到用心的,也讓我感受到正向肯定對基層的鼓舞。
也是從那之後,我意識到,原來向心力以及認同感足夠這件事,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讓領導層看到非常重要,以下是自己其他注意到的兩點,不敢說是必然的要件,但是如果有一些智慧是可以提早去領悟,也省去了一些彎路。
1.在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向心力的展現)
串連上面的想法,再套用了念在職研究所時,遇到的一位主管同學,那位同學他是位把對公司的認同感,常掛在嘴上的人,怎麼說呢?如果我是他的老闆,不管是否是迎合,但是可以看得到行動上的支持。
他除了會很高調會說出自己對公司認同感以外,甚至是公司的任何活動都用行動支持到底,從手機到運動賽事。
唸書時,某次有位同學問他說,對了,你手機是哪家電信公司的呢?他直接很意外會被問這問題,就笑笑地表達,『我還會用哪家,當然是用我公司的品牌。』他也直接分享,生活上只要可以對應公司的商品,他都只會用公司的東西或在公司的網站去購買。
這些話,我一直記在心中。
直到現在仍有所受惠。
我覺得那位同學很聰明,他懂得讓自己的鋒芒適當展露,無論他是否真心,但是如果你是老闆看這位員工,你會如何思考?當老闆當然不太會找一位要跟自己唱反調的人,甚至會找支持他政策的人,就算他錯也會私下再給予勸說,第一時間還是會給予基礎尊重。
如果你總是覺得為什麼不入老闆的眼,那其實走入老闆的眼中,留下一點印象,也就只是那麼一點的敲門磚。
工作多年,這早已內化變成了基本盤,其實公司必須營收有獲利,才有辦法付出更多福利給員工,但如果員工不願意共同努力,多配合工作政策,又誠信正直做事,那麼就會像艘四分五裂的船,停在僅止於此的付出,公司也沒辦法更多對應或給予更多。
其實彼此都是種互利共生,就像魚幫水、水幫魚一樣,可以想成是幫助彼此,那對彼此就是一個正循環,有些人一直無法理解自己無法升遷的原因,但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還差了一點這樣的公司DNA。
當然,許多人也會覺得為什麼一定要?其實,你也可以拒絕,但是升主管還是有必備的特質以及被看重的要件,除非你已經決定不在乎升遷或者要退休,那就算了吧,選擇到此為止的發展也是種隨遇而安。
2.可以堅持,但要解決問題(是促成而非對立)
很多時候,我們只選擇了拒絕,但是卻也忘了重要的還是解決問題,最忌諱的是只丟下一堆疑問跟反對,卻沒有給予解決之道。
如果你是上位者,若只看到一堆沒辦法收拾的爛攤子,會很可怕,那是訓練不足嗎?還是需要給予什麼的教育訓練?對自己的要求,應該也要是可以下判斷的人,也可以是引導決定方向的人,要給予一個方向讓大家共同去努力,如果只決定生氣,且把氣發在別人身上,說實在的很沒有必要,也少了促成的效率。
以上,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得以發揮的天空,雖然不是每間公司的文化都適合自己,如果可以選擇,就選擇一個盡量貼合自己的職場文化,舒心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