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美好,都是深度關係的產物|而深度關係,來自於真實

一切美好,都是深度關係的產物|而深度關係,來自於真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非常喜歡一位心理師──武志紅,他所寫的書《自我的誕生》《深度關係》這兩本都非常推薦,透過各種比喻、精準的詞彙,將晦澀難懂的心理學描寫的很好理解。


這位心理師雖然是中國人,但用字遣詞不會影響閱讀,最近無意間發現他有YT頻道 (文章最末有影片連結可參考),YT影片的部分,我覺得比起書本來說更優的地方在於是免費的,而且每一集都不長,可以慢慢聽。


「我們有漫長的一生,所以不必懼怕錯誤。」



本集YT開篇,武志紅心理師就說了這麼一段話。

如果你這一天,這個勁兒都沒有機會使出來,那麼到了晚上,你會翻來覆去睡不著。

如果你這一生,自己的意志都沒機會活出來,那麼到了晚年,你會感覺特別的害怕。


充分的活過了前半生,就比較不會在中年感到迷茫。

以自己的意志活過了一生,晚年就不會有太多遺憾和對死亡的恐懼。


你有沒有以「真實的自己」和這個世界深刻的碰撞過呢?


著名心理學家比昂說:

愛的對立面,是負愛,而不是恨。

恨的對立面,也不是愛,而是負恨。


什麼是負愛呢?負愛是,有愛卻未表達。

什麼是負恨呢?負恨是,有恨而未表達。


唯有以真實的感覺,真實的愛恨情感去與世界碰撞、交手,

唯有在人際關係中酣暢淋漓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如此所建構出來的世界才會是真實的,那些經歷才會是真實的。


假如你的愛表達不出去,恨也表達不出去,整個人處在一個憋著的狀態。

你的生命力無法向外伸展,與外界的關係也會是虛假、薄弱的,沒有真實的情感連結。


真實的連結,才會帶來深度的關係,與事情、與能力、與知識、與人的深度關係。

真實,也是成長的核心。




那麼,回到開篇第一句話。

我們有漫長的一生,所以不必懼怕錯誤。


因此,要真實的活著。





影片連結:




avatar-img
勇敢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19會員
64內容數
我是Dite 戴特,也可以叫我戴戴😊,這裡會記錄我重塑新生活的點滴 好書推薦|推薦各種心理學、自我成長的好書 旅遊的日子|熱愛日本旅遊,記錄旅行的所見所聞 簡單生活|紀錄自己喜歡看的劇、動畫,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心靈補給|一些從心理書籍獲得的啟發和體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自從二月發布完文章後,沉澱了一段時間 整整兩個月,專注於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每天注意飲食、充足睡眠,遇到壓力定期出去走走、看喜歡的書、追喜歡的劇 讓自己每天開開心心的 工作上也不強求一定要怎麼樣 做好基本盤,剩下的有力氣就多做,沒辦法的時候選擇先放過自己 沒想到這樣實行兩個月
探討近期臺灣YouTube界熱議的心靈成長課程爭議,分析課程中潛藏的操控手法,例如不知情同意陷阱、人格貶低、先貶後褒的心理操縱,以及造成類似躁鬱症的症狀。文中提出自我保護的方法,強調尊重自身感受、辨別偽善的「為你好」要求,及避免過度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呼籲讀者重視心理健康,並在安全環境中追求自我成長。
從去年年中就開始被旁人提醒,職場上要更主動一些,要懂得「行銷自己」。 雖然勉為其難的、慢慢嘗試改變了,卻一直覺得有說不上的違和感。
自從二月發布完文章後,沉澱了一段時間 整整兩個月,專注於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每天注意飲食、充足睡眠,遇到壓力定期出去走走、看喜歡的書、追喜歡的劇 讓自己每天開開心心的 工作上也不強求一定要怎麼樣 做好基本盤,剩下的有力氣就多做,沒辦法的時候選擇先放過自己 沒想到這樣實行兩個月
探討近期臺灣YouTube界熱議的心靈成長課程爭議,分析課程中潛藏的操控手法,例如不知情同意陷阱、人格貶低、先貶後褒的心理操縱,以及造成類似躁鬱症的症狀。文中提出自我保護的方法,強調尊重自身感受、辨別偽善的「為你好」要求,及避免過度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呼籲讀者重視心理健康,並在安全環境中追求自我成長。
從去年年中就開始被旁人提醒,職場上要更主動一些,要懂得「行銷自己」。 雖然勉為其難的、慢慢嘗試改變了,卻一直覺得有說不上的違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