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頂思考帽之個人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初次認識六頂思考帽是聽引書店介紹,主持人皓甯是推廣大使,聽過介紹後去看書,反而覺得書本不是很好理解,過於條列清楚的說明,無法感同身受,好像懂了,但全部混在一起又不懂了


思考帽講的不是換位思考也不是教你怎麼做決策,而是給你六種思考模式,適時去切換,從不同面向分析問題,用遊戲來譬喻就是有六把武器,遇到不同狀況選用適合的武器,在開始使用之前要先了解特性,還不能用錯,可說是有點門檻的工具,我的學習和應用全部使用GPT輔助


這邊不說明六頂思考帽有哪些,而是講講我怎麼記憶思考帽,就是剛好我在創作自己的角色,索性直接把思考帽套在角色身上,成為主性格,就像利用擬人化去記憶,但還不是很理解每頂思考帽的核心價值,在區分特性、知道互補性和盲區後,才能在切換時知道要引用哪一頂帽子去做平衡,另外還要了解正確和錯誤使用的差異,避免偏離原本的用法


正確運用六頂帽子,關鍵在於分工明確、視角純粹。錯誤使用通常是「帽子混淆」或「偏重單一帽子」


在認識思考帽之後,就是要學習怎麼使用,每個人都一定有習慣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有擅長的思考帽和不熟練的思考帽,所以要先練習(難),久了之後自然會活用(更難),書中介紹思考帽的順序是最基本的框架,但思考帽不講求順序,是根據當下思考不足的部分,靈活做轉換去補足,幫助思考整理


最容易做為範例的都是職場開會、討論議題,但實務上卻是最難達成的,因為先決條件是每個人都學過思考帽,懂得做切換,因此我決定把重心放在個人生活應用
最後再利用GPT做應用範例,放入自己的問題,用思考帽的方式去分析,可以發現經過這套方法,思慮變清楚,思考帽並不會影響自己的決定,而是給出更多選項,再由自己去判斷執行,這套方法有用之處就是當自己卡住時,有機會找到不同的出口(雖然是利用工具而不是靠自己的思考能力)


下面是用學習焦慮作為主題,利用GPT來分析


六頂思考帽分析 — 多工學習焦慮與策略調整


1. 白帽 — 事實釐清

  • 目前你有哪些已購買或規劃的課程?(列出具體清單)
  • 實際完成率?哪些課程完全沒碰?哪些有部分學習?
  • 每週可分配多少時間在學習上?過去學習哪些內容有實際應用?
  • 你過去成功掌握的技能是如何學成的?

釐清重點

  • 學習資源分布、時間現況、已掌握與遺忘內容。


2. 紅帽 — 感受與直覺

  • 當面對未完成的課程或雜亂的知識,你感到什麼?(焦慮、愧疚、無力?)
  • 對「樣樣不精」這件事的感受?是否來自外界標準或自我期待?
  • 你對於學習多工技能的直覺是正面還是負擔?

覺察情緒

  • 情緒焦慮的來源是「比較」、「期望」還是「缺乏控制感」?


3. 黑帽 — 問題與風險

  • 繼續這樣的學習模式,可能會產生哪些風險?(時間浪費、成效不顯)
  • 購課不學、學了不用,會不會讓你陷入學習挫折?
  • 若持續什麼都想學,是否會忽略你真正需要的技能?

辨識問題

  • 過度學習投資 vs 實際應用不足。
  • 缺乏聚焦導致成效分散。


4. 黃帽 — 優勢與可行性

  • 多工學習能讓你適應多變的工作環境,是一種彈性優勢。
  • 你擁有廣泛興趣,有助於跨領域整合。
  • 曾經學過即使遺忘,復習與應用仍比初學者有基礎。
  • 你已經有「自覺」,這是優化學習策略的起點。

發掘價值

  • 多樣學習的好處:靈活、廣博、跨界思維。


5. 綠帽 — 新的學習策略與創意調整

  • 設定主軸技能,其他技能當作支援或輔助,先後排序。
  • 實施「實用導向學習」:學了就用,沒有應用場景的課先放。
  • 採用短期專注學習法:1~3個月專攻一領域,其他暫緩。
  • 重新審視課程,清理不必要的,並只保留3門內聚焦。
  • 結合實作+反思,學完1小單元就做小成果或寫簡報。

策略創意

  • 學習不求全,而求「可行、小成效、反覆應用」。


6. 藍帽 — 整體調控與行動計畫

  • 制定學習優先級:主技能1,副技能2~3,其他列觀望。
  • 訂立90天學習循環
    • 30天探索與實作。
    • 30天強化應用與成果呈現。
    • 30天反思調整與延伸選題。
  • 週末固定整理學習筆記,評估是否有實際進展。
  • 每月一次學習回顧,檢視是否需要調整主軸。


個人化應對策略總結:

  1. 承認多工特質是優勢,但需要「有序多工」,而非「無序擴散」。
  2. 學習資源需定期清理,保持輕量精選。
  3. 採用學習—應用—反思三段式,避免知識囤積焦慮。
  4. 專注短期可行目標,避免對「精通」的迷思困擾,先做到能用,再思考深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道也沒用的動畫隨筆
13會員
59內容數
動畫師一名,技術不算炸裂,至少還能把角色動起來。這裡是我對動畫、工作、生活的低頻碎唸集合站。你會看到工作心得、技術筆記、動漫相關的廢話,總之就是寫給空氣看的,歡迎路過,但不必停留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這次又來介紹好用的新書啦~~ 不知道各位在工作上有沒有哪些特殊的工作的方式,或者記錄過程的工具,例如心智圖法、番茄鐘工作法、九宮格法等。 其實每一種工具的使用都有人偏好,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優劣,這跟每個人的個性與特質有很大的關係。 適合我的,有可能不適合你,但我用不好的,可能在你手上就會變成大神工具
Thumbnail
這次又來介紹好用的新書啦~~ 不知道各位在工作上有沒有哪些特殊的工作的方式,或者記錄過程的工具,例如心智圖法、番茄鐘工作法、九宮格法等。 其實每一種工具的使用都有人偏好,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優劣,這跟每個人的個性與特質有很大的關係。 適合我的,有可能不適合你,但我用不好的,可能在你手上就會變成大神工具
Thumbnail
★「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不在於思考的量,而在於思考的「質」!
Thumbnail
★「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不在於思考的量,而在於思考的「質」!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生活的心得,強調放下束縛,接納無常的態度,並且強調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有意義。作者以生活案例說明,並提供了積極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生活的心得,強調放下束縛,接納無常的態度,並且強調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有意義。作者以生活案例說明,並提供了積極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以為,問題的背後都有正確答案?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是解局思考:如何突破無解的死局,找到自己的活路?在翻開本書你能看到的是「思考的能力」是一項技能也是一項技術,因為「思考的能力」不完全是天賦,而是可以透過後天努力所培養的個人特質,但其實現況是,我們會因為教育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以為,問題的背後都有正確答案?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是解局思考:如何突破無解的死局,找到自己的活路?在翻開本書你能看到的是「思考的能力」是一項技能也是一項技術,因為「思考的能力」不完全是天賦,而是可以透過後天努力所培養的個人特質,但其實現況是,我們會因為教育
Thumbnail
【線上工具】Xmind https://visionjie.com/6353 心智圖又稱邏輯地圖,是種將思維以圖像視覺的方式呈現,由中心向外擴展作樹狀階層式的思考方式,【Xmind】是介介最常用的心智圖工具,有單機版跟網頁版,除了繪製心智圖還有魚骨圖、步驟圖、階層圖等…而且有很多配色組合可以
Thumbnail
【線上工具】Xmind https://visionjie.com/6353 心智圖又稱邏輯地圖,是種將思維以圖像視覺的方式呈現,由中心向外擴展作樹狀階層式的思考方式,【Xmind】是介介最常用的心智圖工具,有單機版跟網頁版,除了繪製心智圖還有魚骨圖、步驟圖、階層圖等…而且有很多配色組合可以
Thumbnail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六週心得分享
Thumbnail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六週心得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