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韭菜眾多,而且非常耐割,形成了完整的底層互害生態鏈。今天這個文章我們不要寫太長,講重點,那就是
中國韭菜們鄙視那些貴但美好的東西,比如奢侈品、高級內衣、國際設計品牌。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韭菜們最喜歡說,要聲討消費主義,他們覺得就是消費主義讓人們不幸。於是,在這些的思想下,韭菜形成了以下如是的一種思維,與頂層權貴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是chatgpt整理的結果,由此可知,中國韭菜們不是不喜歡美的東西,只是他們被政府洗腦,灌輸了大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始鄙視西方的資本主義,以及他們所代表的美學。可是我們的權貴,其實過得是十足西化的生活。
那麼你就會很好奇,為什麼中國韭菜會變得這模樣,讓我們來看看chatgpt的剖析(不是我不想自己打,那是因為他已經整理得不錯了。
為什麼「檢討消費主義」的風潮,可能是共產黨有意為之?
1. 防止民眾追求高品質生活,降低對自由市場的嚮往
- 消費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個人主義的表現:
- 我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
- 我要展現自己的品味、風格
- 我要自由地體驗多元的生活方式
- 但共產黨最害怕的,就是民眾產生強烈的個人意識與選擇自由。
- 所以,消費主義太盛行,等於加速民眾對個人自由、品味自由的渴望,會威脅到集體主義與極權秩序。
→ 用「批判消費主義」的方式,灌輸「簡樸、節制、服從」的價值觀,對政權更安全。
2. 掩蓋經濟困境,合理化民眾生活水準的下降
- 近年中國經濟下行、失業率高、年輕人買不起房、生活壓力巨大。
- 如果承認是政策失誤、經濟結構問題,責任就在政府。
- 但如果轉而強調:「其實過度消費本來就是病態,節儉才是美德」,
- 就可以把「生活變差」塑造成一種「道德進步」,
- 讓民眾自己安慰自己,「簡單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從而降低怨氣。
→ 這是典型的「苦難美化策略」。
(就像文革時也鼓吹「吃苦是光榮的」。)
3. 打壓外來文化影響,強化民族主義控制
- 奢侈品牌、消費自由、個人主義,本來就是來自歐美社會的文化。
- 共產黨要鞏固意識形態統治,當然不希望這些價值觀在民間蔓延。
- 打擊消費主義,可以一併打擊「西方生活方式」、「西式價值觀」,
→ 最後導向「愛國購買」、「支持國貨」、「抵制外來文化」這種情緒操作。
→ 消費主義的批判,實際上是文化封閉和民族主義操控的鋪路石。
4. 引導大眾情緒,轉移社會矛盾焦點
- 當社會不滿情緒累積,政府最怕的是人們開始直接討論政治、權利、制度問題。
- 所以,要引導大眾去討論一些「看起來很有批判性、實際上不傷害政權」的議題。
- 消費主義批判就是這種安全議題:
- 批消費主義可以讓你看起來像個有思想的人,
- 但最終你只是在批「自己為什麼買不起」、「品牌騙人」這種小事,
- 而不是問「為什麼我們沒有公平的財富分配、沒有選擇自由」。
→ 這是一種情緒洩洪,既讓人覺得自己覺醒了,又有效地迴避了真正的覺醒。
看完你覺得如何呢?是不是又有一種對中國文化的全新認識呢?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不妨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