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財富,就想到錢財,也想到財富自由。許多人對財富自由是不想上班、買夢想車、擁有房子、到處玩樂,本書《財富的底層邏輯》作者周路平說到:只想著要賺大錢,事實上是賺不了更多的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因戰敗須向協約國支付大量賠款,陷入了更大的經濟危機。一九二三年,柏林買一個麵包需要一萬億馬克,形成錢不值錢局面,冬天人民也不花錢買柴,直接將錢扔進火爐裡燒,甚至小孩也不買玩具,拿錢搭積木玩。和現在對比,很難想像當時的經濟是多麼的糟糕,拿錢當柴火燒,在現代來說是不太可能的事。在想你手上有一億元,身處在沙漠中,就算有錢什麼也買不到,這時水和食物才是你的財富。貨幣本身沒有價值,有價值的其實是貨幣背後的商品。
想財富自由?先了解對金錢的看法
許多人雖想實現財富自由,但真實想法卻不這樣想,覺得自己配不上擁有那麼多錢、從不相信自己能賺到錢、對別人開口借錢是件很羞恥的事情,也認為有錢人都很邪惡。金錢本身沒有好壞,你可以用它捐款慈善、也可以用它滿足慾望。實現財富自由前,需先搞清楚自己對金錢的真實看法。實現了財富自由,你想做什麼?
倘若真的實現財富自由,你有想過要做什麼嗎?若只是想睡覺、打遊戲、躺平,就算實現了,也很快對金錢感到焦慮。因此要提升自己的資源價值與提升認知,才是追逐財富自由最高效的方式。
只有無窮盡的玩樂,人必然會陷入巨大的空虛之中,反而失去財富自由本身的快樂。
克里斯.洛克:財富從來不是有很多錢,而是有很多選擇。
克里斯說財富是指教育、美貌、健康、自由等等,當你擁有財富,便掌握了資源;掌握了資源,便可以隨心選擇。
薪水為何趕不上物價?
講到薪資,人人想到就是物價都漲,只有薪水不漲。政府提高基本薪資,物價也跟著提高,我們第一個想到就是「通貨膨脹」,除了通膨,還有一個是多數人不知道的,叫做貨幣幻覺。作者舉兩種情況,你會選哪個呢?
- A薪資增加3%,同年的通貨膨脹率為6%;
- B薪資減少3%,同年的通貨膨脹率為0%。
大多人會選擇A,因為將薪資和通膨率放在一起,通常較關注自己收入的變化,只要增長,就會認為自己很有錢,並不會將通膨算在裡面,但只要稍微計算下,其實兩個結果會是一樣的,這就是貨幣幻覺。而現在通膨那麼厲害,我們可以適當負債、適當消費、建立風險準備金、如果房子是剛需,就買買房、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
適當負債呢是指如果未來一定會買高價商品,可以考慮提前購買,並且在能力允許範圍內負債購買。但我認為人的變化很快,未來會不會用到商品並不確定,因此可以先將需求商品放進購物車裡,一段時間在看它,覺得是必須就買;不是的話就能省一筆。
至於買房,很多人想買卻買不下手,因為房價實在是太貴了,作者說到,若需求很大,其實什麼時候買都合適,房貸雖然給人壓力很大,但只要做好適當的負債和債務槓桿,也是有效的方式。
如何和小孩談錢?
大多父母會希望孩子能多學才藝、多用功讀書,但對錢這一塊卻不知道該怎麼教小孩,覺得自己都不會理財了,怎麼教?或者跟孩子談錢會教壞他。其實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的一舉一動,孩子也會跟著有模學樣,因為你就是他最親近的導師。書內提到三個錯誤的金錢教育,包含: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窮、不要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及透過勞動交換零用錢時要正確引導。有些家長希望小朋友擁有美好的童年時光,給他最好的、要什麼有什麼,過於溺愛方式,反而小孩長大後更不懂的理財觀念,產生「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想法,最後透過勞動方式給零用錢這個也是我想過的方式,看了作者說當小朋友知道只要做家事就有零用錢,就會故意打翻茶壺,在勤勞打掃,就可以多賺一筆,讓人不禁感嘆:現在小朋友真聰明...
錢財觀念需在小朋友還小的時候就要慢慢教導,千萬別覺得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是很聰明的!
財富六條法則
想獲得更多財富,光靠努力和耐心是不夠的,作者提出六條財富法則:
優秀的品格是成功的基石
優秀品格並非成績好、能力好,還需要有謙卑的心、無畏的勇氣,以及終生的自律。謙卑的心並非對上層主管畢恭畢敬,是指失敗時,勇於承擔責任、不卸責;成功時,不驕傲自滿,不盲目聽從別人的誘導。終生的自律則是透過閱讀提高財富觀念,比如巴菲特和比爾.蓋茲我們認為他們已經很厲害了,但他們每天還是會堅持閱讀,提升自己。
吸引力法則:凡事向內求
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一樣的人。只有成為最好的你,才能吸引最好的人。
專注熱愛的事情會帶來財富
當你做一件事情成就感滿滿,旁人看得枯燥無聊、太辛苦,但對你來說,這不是苦,而是充實的快樂。熱愛也是投資的一種,賈伯斯曾說過,他工作動力並不是錢,而是創造這世界上最偉大的產品。
控制情緒就是控制財富
整天不順利,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對身邊人破口大罵,不只影響人際關係,也會影響財富。巴菲特說過一句話:「別人恐懼,我貪婪」股市下滑時,所有人害怕不敢買、急著賣出,這時就能趁機買入,因為股市是看長期而非短期。生活中的變化實在太多,我們雖然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自身應對變化的態度。
複利法則,積累財富
要慢慢實現財富自由,可從尋找自己的增長指數、尋找自己的增長點、接受開始的瑣碎、痛苦和平庸,以及學會認錯和止損。
首先先確定目標,並不是只說「我想財富自由」而是「我想二十年內實現財富自由」。確定好目標,下一步就是設法完成。比如想減肥,要先養成運動及飲食習慣,設運動時間要多久、記錄吃什麼食物,運動只有一點時間也是有動,最初要讓身體自主動起來。過程你會感到痛苦、感到無聊,很想放棄,其實你並不孤單,因為這是每個成長人都會有的過程,過程中也會犯錯,學著不逃避,勇於面對。
若目標堅持了好長一段時間,卻沒有看到任何進展,這時要停下來思考和復盤,才能避免在錯誤方向上浪費時間。
腦力致富,管理財富是一種能力
「有了錢才能理財」這是錯誤觀念,無論擁有多少金錢,只有先理財才能有錢。管理致富就如同前面說到的,不一定只有金錢,提升能力、享受生活,都是管理財富。
總結下來,可以看出六條意思是大同小異,主要就是:失敗時勇於承擔責任、成功實不自傲,以及提升自我,持續做好目標。
經濟學你我都有關聯
對大部分人來說,經濟學和自己不相關,感覺它很複雜、需研究國家大小事,因此選擇看新聞來了解社會經濟,但只單一看新聞,也只略知個一二。經濟學其實是能幫你更深刻認識世界、更好地做決策、識破騙局、更好地理解國家政策。比如想多賣商品A,商品B反而要降價呢?了解經濟學,可以不用狂記名詞、狂背重大事件,也能用宏觀的角度看社會的運作。
也許蝴蝶效應正悄悄來臨...
蝴蝶效應由來是二十世紀七O年代,一位叫羅倫茲的美國氣象學家說:如果亞馬遜雨林裡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兩周後德克薩斯州會掀起一場巨大的龍捲風。
而蝴蝶效應解釋也能用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領域。比如二OO八年金融危機,當時許多金融大老陷入財務危機,也就是你起床發現存款內的美金都不見了。接著在二OO八年九月,雷曼兄弟也宣告破產。以及最近二O二O年新冠疫情爆發,許多公司紛紛倒閉、多數人面臨失業,經濟很難回升上去。疫情不只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影響到經濟狀況。也許你認為金融危機早已過去,但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並無人知,也許已出現許多蛛絲馬跡...。
市場變動很大,尤其最近川普關稅鬧得沸沸揚揚,讓很多人擔心產業縮減、股市掉價,但也並不是要悲觀看經濟,我認為最重要自己心態要先打穩,心態穩了,才不會被市場影響。但也須了解我們賺到的錢不可能百分百都在自己的手上,有捨才有得。
而有些人會恨有錢人,認為他們只會炫耀金錢,但每個人看待錢財方式並不同,有的人喜歡高調、有的人喜歡低調,財富自由每個人定義也不同,有人認為財富自由就是要很有錢、也有人認為財富自由不用很有錢,做喜歡的事情也是自由,這沒有誰對誰錯,就看自己怎麼去定義與看待。
用寬裕的心看待這世界吧,你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