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提出離職,是在工作半年多的時候。
那時的我,還是個對第一份工作充滿期待、卻也手足無措的新鮮人。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與壓力,無論多努力,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那時唯一的渴望,就是逃離眼前這個讓我喘不過氣的困境。但我沒有離開,我選擇撐下去。
轉眼到了第四年,當我再次提出離職申請時,內心卻意外地平靜。
這一次,我不再情緒激動,也不是因為痛苦想逃。我只是誠實地說出目前的工作狀態,以及身體與心靈的疲憊。我說,我想回到離開十年的家鄉,陪陪家人,也想讓自己的人生重新騰出一點空白,好好呼吸。
我以為這是一場成熟而溫柔的告別,沒想到主管的回應卻是:
「我知道現在業務量很大,明年會幫大家加薪。希望你能留下來到明年11月。」
那一刻,我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
「為什麼還要那麼久?」
不是氣憤,也不是受傷,而是一種深沉的疲憊。
不是因為多留一年會怎麼樣,而是因為——
我的靈魂,其實早已說了再見。
我回過頭問自己:「明年將邁入 29 歲的你,還想繼續過這樣的日子嗎?」
我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打工,一路不停地學習、工作,努力成為一個「值得被肯定」的人。曾經,我用不斷成長來對抗內心的自卑,逼自己符合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於是我快速升上主管,擁有了別人口中的「穩定工作」與「體制內的保障」。
但就在這個節點,我終於敢誠實地面對內心深處那個聲音:
這,真的是我要的人生嗎?
現在的我,站在一段過渡期裡。它模糊、混亂、甚至沒有明確的出口,但也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貼近真實的自己。
我發現,當我能夠平靜地說出「我想離開」時,我與三年前那個只想逃走的自己,已經截然不同。
這一次,不是因為害怕、也不是倉皇,而是出於一份成熟的誠實。
一份願意承認:「我想要的,不再只是撐下去,而是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