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好!我是許總編。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為什麼這個房間從「1小時成為故事行銷高手」變成了「許總編的品牌之道」。
說真的,這個決定我其實猶豫了好一陣子,要不要跟大家分享這個轉變背後的故事?想了想,還是決定坦誠以對,畢竟做內容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啊!
起心動念的瞬間
那天晚上,我盯著那慘不忍睹的文章瀏覽數據,心裡五味雜陳。
「怎麼辦?我的故事行銷文章好像有點慘欸...」
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又停,停了又敲。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想教別人故事行銷,但自己缺乏實際的成功案例。這就像是從沒下過廚的人想教別人做菜,總覺得少了那股說服力。
等等,我好像忽略了一件事...
我其實已經在做的事——「耽誤三分鐘」本身就是個正在成長的品牌故事啊!為什麼不分享這個真實的、正在進行式的品牌建設過程呢?
從理論到實戰的轉變
回想當初寫故事行銷的文章,總覺得自己像是在照本宣科。雖然理論都是對的,但老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少了什麼?少了真實感和泥濘感。
品牌經營哪有教科書說的那麼一帆風順?
每天都是新挑戰,每個決定都是在試錯,每篇文章都是在賭注讀者會不會喜歡。這些跌跌撞撞的經驗,反而是最珍貴的分享。
我想起那些深夜糾結的時刻:
「這個房間名字取得好嗎?」
「怎麼這篇明明花了很多心思卻沒人看?」
「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擠出時間持續創作?」
這些才是真正的品牌之道啊,不是嗎?
坦誠相見的決心
所以,我決定把這個房間變成「許總編的品牌之道」,用最真實的方式,紀錄「耽誤三分鐘」的成長過程。
不藏私,不修飾,有成功就分享,有失敗也大方承認。
畢竟,哪有什麼大師是一開始就成功的?我們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找到自己的路。
與其高高在上教理論,不如接地氣地說:「嘿,我也在摸索,來看看我怎麼做的吧!」
接下來會有什麼?
往後在這個房間,你會看到更多「耽誤三分鐘」幕後的真實故事:
- 各個房間是如何規劃和調整的
- 數位商品從構思到上架的全過程
- 寫作卡關時我用什麼方法突破
- 如何在方格子平台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希望這些第一手經驗能給同樣在創作路上的你一些啟發和鼓勵。
因為說真的,誰不是在邊做邊學呢?
【許總編的話】
感謝每一位支持「耽誤三分鐘」的讀者,你們的每一次點閱、每一下愛心,都是推動我前進的動力。
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內容爆炸的時代,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下次想聽什麼「耽誤三分鐘」的幕後故事?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喔!